肖冬 劉河杉 李岱霖
摘要 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微課制作,使微課更能符合大學生的學習、思考模式。在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中開展學生自制微課的實踐,既加深了參與者對知識的系統理解,使參與者掌握了專業知識以外的技能,又實現了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微課的使用反饋表明學生更易掌握實驗技術,并對微課教學模式產生了興趣;該教學模式得到學生的接受并達到預期效果,可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學生自制微課;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09-0273-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9.076
Abstract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microlecture videos,which made the lecture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thinking and studying ways.Selfdesigned microlectures practice has carried out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plant physiology,which not only helps to diversify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but also helps the participators to understand their knowledge of plant physiology, as well as gets new skills of video manufacture.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for students and their feedbacks indicated that with the help of the video,students began to master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had more interests in microlectures,which suggested that our practice achieved the intended effects, and this teaching model was worthy to be further promot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Selfdesigned microlectures by students;Plant physi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
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及其與環境相互關系、揭示植物生命現象本質的科學[1]。植物生理學與農業的發展密切相關[2-3]。例如,對礦質營養的研究奠定了化肥生產基礎,提供了無土栽培新方法,并對合理施肥、提高作物產量做出了貢獻;對光合作用的研究為農業生產上間作套種、多熟栽培、合理密植、矮稈化和高光效育種等提供了理論依據;對植物激素的研究推動了生長調節劑和除草劑的人工合成及應用,使作物生長發育進入了化學調控時代;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現象的發現及研究對中藥栽培、引種、育種有指導作用;組織培養技術的發展實現了“細胞全能性”預言,為發展花藥育種、原生質體培養、細胞雜交融合、基因導入等育種新方法奠定了基礎,為快速繁殖、脫除病毒和植物性藥物的工業化生產提供了可靠途徑。學好植物生理學對農學專業的學習至關重要。理論的學習也離不開實踐,需要進行一些相關實驗來方便學生強化對植物生理學基本理論觀點的理解。
微課(microlecture)指的是按照認知規律,運用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技術)呈現碎片化的學習過程、學習內容及擴展知識點的結構化數字資源[4]。近年來,微課作為新興的課堂教學模式,因其具有短小精悍、重點突出、用途廣泛等特點,在國內高校課堂得到了充分重視,成為國內高校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5-6]。筆者組織學生參與此次微課視頻的制作,將實驗操作由繁化簡,將相關知識點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簡化植物生理學實驗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加方便、快速地掌握植物生理學實驗的相關知識與技術要點,提升課堂效率。
1 學生參與微課制作的優點
1.1 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系統理解
教師制作的微課中存在習慣于將結果或結論直接給出,而猜想和論證的過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這使得學生得不到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知識的傳授只能是普通的生搬硬套。這種教學方式在本質上無異于傳統的板書教學模式,缺乏進步性。
在教師的指導下,動員學生參與微課的制作,不僅能保證知識傳遞的準確性和系統性,而且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對知識點進行詳細介紹,增添獨立思考和實踐論證的過程,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浮于表面,同時又鍛煉了參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1.2 呈現更具體化的學生思維
目前微課的創作制作主體大多為授課教師,微課所呈現出來的內容也多是教師對知識的理解和梳理。筆者曾制作過一些微課視頻給學生使用,從獲得的反饋來看,畫面配色與背景也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內容。組織學生參與微課的設計與制作,在教師的指導下鼓勵學生在制作中擺脫固定授課思維的束縛,用貼合年輕人的思路、審美、語言將課程的重要知識點和步驟從學生的視角通過微課更形象地闡述出來,使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過程具現化,制作出更符合當代大學生學習、思考模式的微課。
1.3 實現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就微課本身而言,它不同于傳統的書面化教學模式,做到了多媒體與教學的進一步結合[7],實現了文字、聲音以及圖像的聯動,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也發現,絕大部分的學生對使用微課進行教學是贊同的,甚至有大部分學生是可以依靠微課完成課程實驗的,因此以立體形象化為特點的學生微課與書面化教學模式相比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現多元化課堂教學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率。
1.4 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以外的技能
微課制作是一項系統工作,通過微課制作,學生不僅能消化整理已有知識,而且需要制作者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以及一些實用的工作技巧,如視頻剪輯、文字和圖像編輯以及聲音采集等[8]。盡管大學生普遍受過良好的計算機操作訓練,但對不少專業的學生來說,這些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很難學到,但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乃至步入社會后的工作中卻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學習微課不僅能讓學生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而且能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實用性。
2 開展學生微課制作的應用探索
目前植物生理學的理論課授課時數從原來的51學時已進一步壓縮到40學時,許多原來在課堂上介紹的知識不得不放在課后學習。扎實的基礎知識是高效完成實驗課學習的保障。筆者組織了對植物生理學感興趣的學生參與此次微課制作,激發學生對這一新學習模式的興趣,通過部分學生帶動更多學生學習植物生理學的熱情。
實驗課屬于實踐類課程,主要考核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及動手能力。單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完全理解實驗操作步驟,若能輔助使用微課視頻,則能更形象地介紹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實驗操作的重難點[9]。微課教學的目的是使文字教學變得動態化,不僅能幫助同學們更好地掌握知識點,而且能給枯燥無味的課堂增添一些樂趣。
根據實驗課的具體設置,分別就水分生理中的植物組織中水分含量以及植物組織水勢的測定、光合生理中葉綠體色素的分離及定量測定、呼吸生理中氣流法測定果實呼吸速率以及植物抗逆生理中植物細胞膜透性的測定等內容開展微課視頻制作,要求其既可用于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也可在課堂上使用,輔助教師高效開展教學工作。在實踐中根據參與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進行分組,讓學生參與微課視頻制作的整個過程,包括重要知識點的梳理、實驗演示流程設計、實驗材料的準備、操作與數據的處理、實驗過程的攝制、視頻圖像的后期制作等;教師負責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在保障知識傳授系統性、準確性的基礎上,給予參與小組最大的發揮空間。
3 微課應用的效果調查
為了解學生對該系列微課視頻的使用情況等方面的意見反饋,適時進行視頻修改與調整,針對觀看過的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問卷調查通過網絡推送、紙質發放等形式進行,收回問卷55份,涉及農學、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4個專業的大一、大二學生,其中以農學專業的學生居多。
調查發現,學生主要從師兄師姐、教師以及同學的轉發分享接觸到該系列微課視頻,以師兄師姐(43.64%)和教師(30.91%)轉發居多,主動從網上查找的學生不足10%,這與學生日常的生活習慣有一定的關系,反映出學生更易于獲得、接受自己所在的各種“圈子”的信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大學生積極拓展自己的視野,跳出固有“圈子”的限制,培養尋求主動、積極進取的學習生活態度。
通過對觀看頻率的調查發現,76.36%的學生表示很少觀看此類微課視頻,而經常觀看的僅占18.18%,可見作為一種新的自主學習途徑,微課視頻在學生中的使用度還很低,大多數學生沒有形成利用微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的習慣。
微課效果環節的調查數據反映出大部分學生對該系列微課視頻所呈現的整體效果,包括文案效果、視覺效果和配音效果表示滿意。其中,認為文案簡潔明了的學生占85.45%,認為視頻效果合適的學生占78.18%,認為配音效果合適的學生比例占65.45%;同時也有少部分同學表示該系列微課視頻存在文案繁瑣、不夠言簡意賅、圖片清晰度不高、配音聲音小、雜音多等問題。根據這些問題,在下一步微課的修改中應更加關注以下方面:一是更加突出各次實驗教學需要掌握的重點;二是進一步增加動畫的演示,適當減少實景拍攝的展示,令畫面更加生動,更具吸引力;三是要增添一些小問題,引導思考,加強視頻與觀看者的互動,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微課視頻可用于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10]。參與調查的學生表示3種用途均使用的占30.91%;更傾向用于課前預習的,占比36.36%;用于課后復習的,占比20%;用于課堂學習的最少,僅占12.73%。通過對學生使用微課視頻用途的分析,可明確微課視頻內容的指向性和著重點。
此外,還對該視頻的實際作用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表示僅通過觀看該系列微課視頻便有把握能完成實驗,達92.73%。這表明該系列微課視頻對學生的學習有較大的幫助作用,在一定情況下可以代替實驗報告書使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發現學生更容易掌握具體的技術要點,可在課堂上減少一般性講解的時間,僅需強調重要知識點和需注意的地方,可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完成實驗。
在以后是否會考慮通過微課視頻進行學習的調查中發現,近90%的學生表示會考慮,僅12.73%的學生表示不會考慮,表明大多數學生認可微課視頻教學方式,并對其產生了興趣。微課視頻的教學效果好于傳統實驗教材,更加依靠網絡載體,方便學生使用手機隨時隨地觀看學習。
4 結語
學生參與微課視頻的制作,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植物生理學的知識,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編程和網絡知識才可以完成。微課制作的整個過程是學生系統性學習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極好鍛煉機會,并可以鍛煉和提升參與者的創新能力與團隊協助能力。另外,微課視頻的成功應用表明該手段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實驗課堂的講解,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 將對該模式進行進一步完善,進一步探索其在植物生理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模式,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力量,發揮好微課的優勢,使植物生理學課程教學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李榮同.植物生理學教學與學生能力的培養[J].植物生理學報,2000,36(5): 451-453.
[2] 沈允鋼,湯章城.植物生理學—農業發展的基礎[J].植物生理學報,1993,29(2):137-139.
[3] 陳曉亞,何祖華,樊培,等.植物生理學回顧與展望[J].農學學報,2018,8(1):7-11.
[4] 李冬梅.高職微課課程的開發與制作[J].船舶職業教育,2017,5(2):40-42.
[5] 汪普林.高校課程教學中微課與課堂融合的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18):102-104.
[6] 徐巍,高攀.基于微課資源的高校翻轉課堂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4):291.
[7] 任慶利,羅強,盧琳,等.微課中多媒體網絡課件的動態效果制作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5):91-95.
[8] 張雙.微課開發中的視頻制作技術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 11-12.
[9] 肖冬, 何龍飛.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以植物生理學課程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33):248-250.
[10] 馬雯虹.翻轉課堂讓大學英語教學變化翻天覆地:芻議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