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惠根,孫 嵬
(1.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體育課程是我國高等學校落實人才培養計劃的必要課程,是高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目的任務主要組織形式。為全面協調推進全國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整體水平,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以教體藝〔2014〕4號印發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以下簡稱《基本標準》)。該《基本標準》分體育工作規劃與發展、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學生體質監測與評價、基礎能力建設與保障五個部分,文件指出:“教育部將適時組織開展面向所有高校的《基本標準》達標工作專項評估、檢查,凡不達標的學校,將予以通報并限期整改,……”。 近五年來,浙江省各類高等學校在充分認識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體育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和規范管理,認真落實《基本標準》等方面的成效如何,一直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和“疑點”問題,本文通過對全省92所高等學校貫徹落實《基本標準》情況的調研,重點對公共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現狀進行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深化改革與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2018年4-6月,通過對浙江省106所高等學校貫徹落實《基本標準》情況進行問卷調研,調研對象主要為各校體育部室主任,調研和研判指標主要依據《基本標準》中“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方面定量指標。回收有效問卷92份,有效率達86.8%,其中本科院校31所,占本科院校總院校數的83.8%,獨立院校18所,占81.8%,高職高專院校43所,占91.5%,調研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此調研結果作為本論文研究的主要對象。
2.2.1 問卷調查法。以封閉式問卷形式,通過對體育課必修課開設學時數、體育課開設門數、開設體育選修課等定量指標性要求進行調研,調研對象主要為各高等學校體育部室主任,所有《基本標準》自查自評表均通過所在學校審定并蓋章,本次調研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2.2.2 數理統計法。通過調研結果的連續性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和非連續性變量的差異性分析及其檢驗,分析浙江省高等學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方面的整體和平均狀態、不同類型學校之間的差異性分析等現狀,為對策分析提出科學依據。
3.1.1 實施《基本標準》整體情況。通過問卷調研和各校自查自評結果表明,全省高校目前貫徹落實《基本標準》情況總體為良好水平,平均自查自評分為86.1分,普通本科、獨立學院和高職高專院校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表2),反映出全省高校落實《基本標準》總體情況良好。

表1 浙江省高校《基本標準》自查自評基本情況統計

表2 浙江省高校《基本標準》自查自評基本情況的方差分析
3.1.2 浙江省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現狀。調研統計結果表明,目前全省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開齊良好,平均85%的院校達到《基本標準》,開足率不夠,不足六成學校“達標”,尤其是獨立院校不足四成,見表3。反映出目前全省高校在落實《基本標準》,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第四次教育工作會議上“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工作任務方面仍存在不充分、不到位和不均衡狀態。

表3 浙江省高校學校體育課程設置情況
備注:開齊和開足體育課情況分別以開設學期數和體育必修課總課時為依據
經過卡方檢驗對三種類型開齊體育課情況進行比較,反映出全省不同類型高校在開齊體育課情況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但是差異性不大,進一步兩兩分析后,不具備顯著性差異,開足體育課方面也不具備顯著差異(P=0.1>0.05),反應出全省不同類型高校在開足體育課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3.1.3 浙江省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實施現狀。調研統計結果表明,目前全省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在滿足“為其他年級學生和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課方面“達標率”為92.1%,在“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開設不少于15門的體育項目”方面“達標率”為85.6%,目前全省高校在公共體育課程開設方面總體較好,92.1%的院校開設體育公選課,85.6%的院校在體育課門數方面達到《基本標準》,但高職高專院校在體育課開設門數方面院校達標率不足六成,體育課班級人數“達標率”不足五成,詳見表4、表5,反映出目前全省高校在實施《基本標準》方面仍存在不全面、不充分和不均衡狀態。

表4 浙江省高校學校體育課程實施情況
經卡方檢驗開設體育課門數:P=0.000<0.05,具有極顯著差異,進行兩兩比較,此時的檢驗水準為a=0.05/3=0.0167。經兩兩比較,普通本科和獨立院校,P=0.342>0.0167,不具備顯著差異。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P=0.000<0.0167,具備非常顯著差異。獨立院校和高職高專:P=0.028<0.0167,具備非常顯著差異。
經卡方檢驗班級人數方面:P=0.004<0.05,具有顯著差異,故進行兩兩比較,此時的檢驗水準為a=0.05/3=0.0167。普通本科和獨立院校之間P=0.708>0.0167,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之間的比較:P=0.002<0.0167,存在非常顯著差異。獨立院校和高職高專之間的比較:P=0.0037>0.0167,不存在顯著差異。
反映出全省不同類型高校在公共體育課程設置門數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差異主要在于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獨立院校和高職高專之間,在體育班級人數設置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差異主要在于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之間的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5 浙江省高校學校體育課程設置情況
通過對不同學校類型高校體育必修課門數和選修課門數的非參數檢驗分析,結果同樣反映出浙江省不同類型高校在體育必修課和公選課方面整體上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
3.2.1 體育課程設置方面。統計結果中反映出全省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不充分、不到位和不均衡狀態,這主要是由于學校和職能部門領導對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到位,教育部《基本標準》文件制度釋解不到位,以及體育部室主任對《基本標準》中“必須為一、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不少于144學時(專科生不少于108學時)的體育必修課”認知不夠到位等因素影響和制約。獨立學院和高職高專類型學校對體育課程設置的重視程度呈現分化,獨立學院和高職高專院校分別有近三成和一成多學校體育課開設學期數未達標。作者認為,體育必修課開設不少于144學時(專科生不少于108學時)的理論釋解是開足體育必修課,實踐釋解可以是列入人才培養計劃的體育必修課課時總數,開齊開足體育課的實踐意義應該在于本科院校至少開齊開足四學期體育必修課,每學期體育課學時數同學校教學計劃周數,每周安排體育課不少于2學時,每學時不少于45min。
教育部《基本標準》文件制度釋解的不到位,以致體育部室主任對《基本標準》中開足體育必修課課時數誤以為是實足授課時數,是造成全省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開足達標率不足六成的主要原因。
3.2.2 體育課程實施方面。統計結果中反映出全省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實施方面存在不全面、不充分和不均衡狀態,高職高專院校總體達標率低,且各類型院校間呈現不齊整性,獨立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在體育課程實施方面的達標率總體上落后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不到位,體育師資資源不充足是引起的主要原因。
調研統計結果表明,目前全省高校在保障公共體育課程運行方面,體育師資人力資源因素是制約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實施不充分、不到位和不均衡的關鍵因子。浙江省高校體育教師平均生師比基本情況為527∶1,詳見表6。本科、獨立學院和高職高專院校生師比分別為564、489、753∶1,反映出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師工作負載量相對大,滿足《基本標準》的體育課程設置與設施要求,增加體育師資數量是其中一個有效手段。

表6 浙江省高校學校規模與體育教師總數情況
注:體育教師總數=體育專任教師數*100%+體育校內兼課教師*50%+校外兼課教師*30%進行折算
4.1.1 浙江省高校在貫徹落實《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方面總體呈良好水平,普通本科院校優于獨立學院本科和高職高專專科類型院校。
4.1.2 目前全省高校在公共體育課程設置方面的“開齊開足體育必修課”方面總體僅處于中等水平,其中開齊率達到良好程度,開足率低,不足六成學校“達標”,反映出全省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不充分、不到位和不均衡狀態,這與學校和職能部門領導對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到位,教育部《基本標準》文件制度釋解不到位,以及體育部室主任對《基本標準》“開齊開足體育必修課”認知不夠到位等因素有關。
4.1.3 目前全省高校在公共體育課程實施方面開課率總體良好,但高職高專院校在體育課開設門數方面院校達標率不足六成,體育課班級人數“達標率”不足五成,反映出目前全省高校在實施《基本標準》方面仍存在不全面、不充分和不均衡狀態。這與各高校對“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體育師資保障不足有直接關系。
4.2.1 進一步加強普通高校,尤其是高職高專院校和獨立學院領導對體育工作的重視和認識,將開齊開足體育必修課落到實處,進一步加強體育師資力量,提升體育課基礎保障和運行條件,為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提供夯實基礎。
4.2.2 開展為期三年的《基本標準》督查診斷指導,實行對優良等級學校抽查,對良好以下學校普查的分類督查方案, “幫困結對,精準補短”,推進浙江省高校體育工作整體水平又好又快發展。
4.2.3 浙江省高校體育工作目前需要重點破解不平衡發展問題,需要通過“整體分析,分類督查,個體解剖,補齊短板”。
4.2.4 加大力度,開展以提升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和體育師資教科研能力提升為重點的專項扶植工作,大力提升浙江省高校體育課程建設和體育教師職業崗位勝任力水平。
4.2.5 以《浙江省高等學校五年創新發展規劃》為契機,找準弱點和短板,精選路徑和載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以創新發展項目為抓手,凝心聚力,同心同行,共同為打造浙江省高校強生戰略作出浙江高校體育的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