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貴陽的春天來得不早也不晚。幾聲春雷,幾場晝伏夜出的春雨,原野和枝頭上不期然間染滿了蔥綠,街頭巷陌里處處便有了春的生氣。
歲末年初,貴州省赤水市被生態環境部授牌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貴州省仁懷市被生態環境部授牌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貴州省的貴陽市、黔南州兩地通過全國第二批水生態文明城市評估驗收。繼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貴陽市觀山湖區獲批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獲批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之后,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以及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隊”陣容里喜添“貴州選手”。
成績來之不易。貴陽市將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融入到“大生態、大數據、大扶貧”工作中,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創建了綠色崛起的發展新模式;通過采取封堵地下巖溶管道等多種措施,提供了巖溶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的貴陽示范;發展“智慧水務”,市、縣兩級實現全部水務一體化管理,有力推動了貴陽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黔南州將水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協調推進,在全州各縣打造了“金竹夜郎”神泉谷、“張三豐太極文化”古城沙河等一批具有地域特點的水生態工程,帶動貧困區域旅游經濟發展;將昔日受礦區廢水污染的“小黃河”打造成為集環保、水生態修復、城市景觀等功能于一體的三江堰水生態治理樣本。
2月初,經生態環境部批準,有關機構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十件大事,“生態文明”入憲、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深化國家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機構改革邁出重要步伐、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強調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全國人大表決通過《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央環保督察組對20個省份實施“回頭看”、 生態環境部
命名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等大事件入選,清晰地反映了一年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進程和成效。
3月3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走上“兩會”“部長通道”,以“四、五、六、七”四句話概括污染防治攻堅戰總的國家思路和舉措。
所謂“四”就是要有效克服“四種不良情緒和心態”,也就是自滿松懈、畏難退縮、簡單浮躁、與己無關這四種不良情緒和心態。
所謂“五”就是要始終保持“五個堅定不移”,即堅定不移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全面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定不移加快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所謂“六”就是要認真落實“六個做到”。要做到穩中求進。既打攻堅戰又打持久戰;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要做到統籌兼顧。在推動每一項工作的時候,既要追求好的環境效益,也要追求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做到綜合施策。既運用好行政和法治的手段,同時也更多地運用好市場、經濟和技術的手段。要做到兩手發力。既抓宏觀又抓微觀。要做到點面結合。既整體推進,又重點突破。要做到求真務實。既妥善解決好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又攻堅克難、夯實基礎,為未來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所謂“七”就是聚焦打好七場標志性戰役,即藍天保衛戰、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水源地保護攻堅戰、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確保污染治理成效能夠確確實實顯現出來,也能夠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知行合一。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和實踐又一次在春天里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