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整個大健康行業而言,行業的核心驅動力來源于隨著中國人口老年化,醫保支出增加,其次為政策驅動,然后就是行業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其背后的核心邏輯都是經濟的增加,人口老齡化加深導致國家醫保支出增加,從而帶來行業的整體發展。
而根據目前的數據來看,聯合國規定: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7%以上或60歲以上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超過10%的屬老年型國家或地區。我國從2000年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從65歲以上老年人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變化來看,呈逐年上升趨勢。截至2017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億人,占總人口的17.3%;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億人,占總人口的11.4%。有關專家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2010年至2040年將是我國人口老齡化高速增長期,預計到2027年我國老年人總數將超過3億人,2044年將達到4億人。在未來的近半個世紀中,我國老年人口將一直呈迅速增長的發展趨勢。根據聯合國預測,21世紀上半葉中國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考慮到20世紀70年代末,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預計到204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達到頂峰之后,老齡化進程進入減速期。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人口老齡化加速,長期利好醫藥板塊。從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來看,老年人的患病率高達64.5%,而且多數疾病療程長,預后差,費用大;從老年人藥品消費比例來看,老年人的藥品消費占據藥品市場消費的50%以上。因此,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勢必帶動藥品的需求量。
產業鏈條復雜,核心仍然在消費端,人口老齡化成為行業的核心驅動力。
醫藥產業的產業鏈比較復雜,但是整個核心是圍繞著直接消費者,也就是醫療機構,醫生,還有病人。其中通過醫藥信息化以及現代化支付手段,實現了數據流和資金流的轉化。從而實現了上游的保險公司、設備商、醫藥研發機構以及藥企,中游醫療信息服務機構,下游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全流通。
眾多機構表示,在整個產業鏈中,藥物研發中的生物制藥行業最為火爆,2018年被市場認定為中國生物制藥的發展元年。同時,2018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生物制藥爆發的年度,藥明康德回歸A股,然后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等公司在港股上市。但是應該對這些公司區別對待,針對目前狀況來看,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等初創公司在研發管線方面更加注重的是原研藥,這是生物醫藥公司的估值基礎,通過原研藥開展臨床試驗,以此獲取與大型制藥公司合作開發的機會,例如:首付款或者里程碑款。
生物醫藥產業主要包含四個環節。第一,醫藥研發,生物制藥研究的是大分子藥物,其藥物結構較普通藥物復雜。因此,研發周期長,耗費資金大,但是一旦成為重磅藥,其收益也是更加可觀,例如治療免疫性疾病中類風濕關節炎的修美樂單品全球年銷售額超過百億美元。第二,原料藥或中間體生產,主要包含血漿、細胞培養基因等。第三,生物醫藥制造,在醫藥監管機構NDA后,獲取GMP,可以實現上市銷售。第四,醫藥銷售與流通,主要是藥物的配送以及銷售。
配套發展的細節待完善
隨著療效和安全性的逐步提升,使得中醫藥在海外日趨流行。明星效應的推動也幫助中醫藥得到了更多的曝光。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表現搶眼的美國游泳名將菲爾普斯,身上殷紅的印痕讓中醫火罐療法火了一把;英國女星米莉·麥金托什通過針灸美容也引起人們廣泛關注。
“中醫藥文化是傳承千年的華夏瑰寶,但關于中醫藥發展卻受到了相關配套政策的限制,特別是中藥注射劑限二級以上醫院使用和歸為輔助用藥等相關政策,導致近幾年來,中成藥在綜合性醫院的使用率、占比率在下滑?!惫ば挪抠惖涎芯吭合M品工業研究所醫藥研究室主任曹慧莉在接受《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醫藥目前面臨生存的窘境,尤其是在近兩年來發展緩慢。
2017年是藥品審評審批改革的重要年份,特別是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下發之后,一系列的措施和工作均令人耳目一新。
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發布《2017年度藥品審評報告》,披露了去年總局藥品注冊申請審評審批完成情況和注冊申請受理情況,目前排隊等待審評的注冊申請已由2015年9月高峰時的近22000件降至4000件(不含完成審評因申報資料缺陷等待申請人回復補充資料的注冊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全年批準上市的藥品中已鮮有中藥民族藥(以下簡稱中藥)身影?!秷蟾妗分赋?,2017年,藥審中心接收新注冊申請共4837件,其中化藥注冊申請受理量為3870件,占全部注冊申請受理量的80%,中藥和生物制品注冊申請分別為335件和632件。而批準上市藥品情況中,總局共批準上市藥品394個(以藥品批準文號計),其中化學藥品369個,中藥2個,生物制品23個;國產藥品278個,進口藥品116個。
此外,在批準上市藥品中,國產藥品中化學新藥28個,中藥新藥1個,生物制品10個,化學仿制藥238個,中藥仿制藥1個;納入優先審評審批品種53個,占13.5%。
“目前我國中藥產業創新不足,新藥審批形勢嚴峻,我們這么大的國家,這么多的企業,一年審批出一個中藥、兩個中藥,怎么能夠支撐這么大的臨床和市場需求?這也讓資本紛紛轉向生物醫藥領域,中醫藥領域顯得更加冷清?!辈芑劾蚋锌溃嗅t藥想要破局現狀,還得從源頭抓起。
甘肅是黃芪主產區,年黃芪產量不少,合格率卻不到50%。曹慧莉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原因在于品種的混亂,中藥產業集中度偏低,缺少行業質量標準?!爸兴幃a業的制造水平亟待提升,藥品研發投入少,創新能力不足,中醫藥行業比化藥和生物藥在這個領域更為主體,國際化的短板明顯。未來,一定是要強化中藥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辈芑劾蛑赋觯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提出了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的優勢,尤其是加強重大疑難病、慢性病等中醫藥防治技術和新藥研發,發揮中藥在防治慢性病的優勢和作用。除此之外,下游拓展會帶來新發展,中醫藥對養生康復、中藥藥妝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發展方向。
挑戰依舊
大健康產業是在傳統醫療健康產業的基礎上,融合新技術后產生的關于維護健康、修復健康、促進健康的產品生產、服務提供及信息傳播等活動的總和。國家提出“健康中國”戰略之后,對健康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系列政策利好,較為寬松的準入標準促使資本大量進入醫療健康領域,無論是以BAT為代表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還是各大傳統醫藥企業都希望在其中分得一杯羹。但是,正處于起步階段的大健康產業,如何完善監管體制,引導良性競爭是整個產業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外部因素對推進健康中國帶來深刻影響。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平均期望壽命延長,健康危險因素增多,慢性病成為主要疾病負擔。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心血管病死亡居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首位,農村為44.6%,城市為42.51%。2014年以來,心血管疾病的住院費用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2.02%、18.90%和24.96%。醫療資源總量不足、衛生服務需求不斷增加的結構性矛盾將給健康中國建設帶來嚴峻挑戰。
至今為止,醫療投資至今仍是以高額的運營成本與目前的實際投入相比,的確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醫院依然得靠資本市場的持續輸血來維系生存。因為成熟度則是醫療投資需要達到一個前所未見的新高度。比如,中國式醫療投資的“未來路線”都是在探索一條兼具專業和商業的創新路線,卻沒有一個好的能夠運作它的專業團隊,也就意味著所謂構建起好的商業模式只能是“曇花一現”。醫療投資以專業生態發展成為產業態勢的尚未有成功案例,即便是給投后醫院帶來業績效率增長,但卻沒有醫院學科業務價值鏈提升很好的案例來證明。
大健康產業規模的擴大,必定帶來對擁有專業背景、具備專業資質的專業人才的需求增加。然而,從我國傳統醫療健康行業目前的人才供給情況判斷,短期內,專業人才供給將難以滿足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需求,能夠為客戶提供健康咨詢的健康營養顧問類專業人士則相對更少。醫療健康領域研發創新能力不足。
體制機制創新有待進一步強化。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制改革尚處在進程中,一些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過度治療(包括過度診斷、過度檢查、過度用藥)現象仍然存在。改革協調聯動不足;各項醫療保障制度尚未形成無縫銜接,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有待進一步建立健全;藥價虛高現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綜合施策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過快增長的機制尚待建立。
此外,大健康產業可能引用到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云存儲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仍在處于試用階段,信息安全問題仍存在較大風險。
(綜合光明日報、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