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7月15日事件爆發一周內,圍繞“狂犬疫苗”“長生生物”等為主題詞,輿論開始不斷發酵。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曝狂犬病疫苗生產記錄造假,引起了人們的憤憤不平和斥責。
受負面輿情事件的影響,尤其是長生假疫苗事件,2018年醫藥行業整體股市市值幾乎“腰斬”,并且這種不景氣的狀況
持續到了2019年。2019年醫藥行業負面事件仍是層出不窮,多個白馬股爆雷,導致醫藥股處于萎靡狀態。目前,有部分醫藥企業正處于平穩回升的狀態,但整體行情仍舊較差。
據艾媒商情輿情數據監測系統顯示,在2019年6月30日,有消費者投訴新氧推薦違規醫美機構致整容失敗,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起了網民的高度關注,輿論熱度達到頂峰。到7月15日,新京報發布報道《新氧APP商家涉售違禁藥,“變美日記”可造假》,新氧輿論熱度迅速上升,再次陷入管控失格輿論風波。網絡口碑值為20.2,表明網民對事件抱有較強的負面態度。
2019年7月19日,輔仁藥業集團突然停牌,并提交公告稱無法按照原計劃于7月22日發放2018年年度現金紅利6272萬元。但輔仁藥業資產負債表顯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賬上仍有18.1億元流動資金。這是A股市場上最“奇葩”的爆雷方式。
不可否認,健康產業市場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種種市場亂象也讓健康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使人們對其失去了信心。為了健康產業的光明未來,我國大健康產業將何去何從?
主動式消費模式的借鑒
在世界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健康服務業已經成為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例如美國健康服務業規模相對于其國內生產總值比例超過17%,其他國家一般達到10%左右,比較而言,我國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健康服務業已逐漸成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在瑞士,健康服務業發展尤為迅速,其規模已超過傳統的鐘表制造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那么,健康服務業是如何成為帶動瑞士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的呢?
多種所有制醫療機構共生、多層次醫療組織并存是瑞士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特征。瑞士政府是醫療服務和醫藥產品市場的規則制定者和價格制定者,從醫院設立、藥品價格制定、醫療服務價格制定,到醫院經費補償、醫療設備采購、醫療保險公司運作,政府部門都全程參與。不過,瑞士的行政機構并不是通常意義上封閉、自我運行的政府管理部門,而是更像一個平臺,各種利益集團都在這一平臺上維護自己的利益。
發達的行業協會組織是瑞士醫藥衛生體制的重要組織者和直接參與者。各行各業都組建了完善的行業協會組織,以維護行業內的成員利益,規范行業內的競爭秩序。經過反復的角逐,各個利益集團找到利益均衡點,政府的作用只是認可這個均衡點并將之以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例如,瑞士藥品的上市和藥品價格的形成機制,是一個由聯邦藥品管理委員會負責、多方參與的機制,而這個管理委員會由一名聯邦政府官員牽頭組織,由藥學專家、保險公司代表等方面的人士組成。
在私營醫療制度下,美國的健康產業可以定義為提供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緩和性醫療商品和服務的部門的總稱,通常包括醫藥工業(包括制藥、生物科技、醫療器械制造業等)、醫藥商業(包括醫藥批發、醫藥零售、醫療器械流通等)、醫療服務(包括醫院、門診等)、保健品(健康食品、有機食品等)、健康保健服務(醫療保險等)等領域。美國的醫療健康支出大多由私人和家庭支付,占全部健康支出的57%。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通過聯邦醫療和聯邦醫助項目覆蓋43%的醫療支出。
目前美國的健康保險已經取代醫療服務成為整個健康產業鏈中的核心。?健康保險自身由于在上世紀90年代期間完成了由傳統的“被動支付型”向“主動管理型”的華麗轉身。據報道,在美國,整合了“健康風險管理”服務的主動管理型健康保險已經占據了3/4的市場份額,并在二三十年內迅速產生了眾多世界500強企業。主動管理型健康保險是保險公司為了擺脫由于醫療費用迅猛增長導致保費增長及賠付率升高這一惡性循環,而發展并逐漸完善起來的現代健康保險經營模式。
主動管理型健康保險的核心是保險公司提供“院前、院中、院后”的全程健康風險管理服務。財富全球500強中5家主要經營主動管理型健康險的公司在2008~2009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業務收入均保持持續增長,其中4家公司在500強中的排名還有所上升。主動管理型健康保險公司不但經營業績良好,而且成長十分迅速。
走中國特色的大健康發展道路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用自己的辦法面對醫療衛生這個世界性課題,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一個重要經驗,就是運用強大的國家能力進行健康治理,用制度體系的力量推動醫療衛生事業迅速發展。我國處于起步階段,除產業規模較小、服務供給不足外,我國健康服務業還存在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監管機制不夠健全、開放程度偏低、觀念相對滯后等問題,供給不足與資源浪費現象并存,需要把握機遇,采取有力措施,促進健康產業快速協調發展。
華中科技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院院長方鵬騫提出,實現“三醫聯動”改革。同步進行、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個領域的改革,防止各自為政、各行其是。要把握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相互合作,優勢互補,構建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要破除公立醫院以藥補醫機制,改革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建立現代管理制度,規范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健全醫保支付機制,健全利益調控機制,引導群眾有序就診,激發醫療機構規范行為、控制成本的內生動力,進一步提升醫療保障的公平性和專業化水平。
“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傳播和發展,不但需要日積月累的韌勁,可持續的機制和生態,也需要搭建行業交流的大平臺。”中醫(藥)文化大會秘書長劉峻杰告訴《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積極響應習總書記讓廣大中醫藥工作者“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進中醫藥走向世界”的號召,有助于針對《“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國家戰略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持續、更高水平發展,是中等收入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經的階段。經濟轉型升級必須要徹底摒棄用舊的思維邏輯和方式方法再現高增長的想法,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發展動力需要從依靠資源和低成本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大健康產業順應新時代我國經濟轉型的方向,有力助推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發展,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快推動經濟增長轉向依靠內需驅動。
中華預防醫學會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表示,健康中國的建設關鍵在于落實。中國慢性病的危險因素仍然廣泛流行,致使中國慢性病的患病人數快速增多,發病率仍然呈上升趨勢。如果把危險因素控制好,慢性病的發病率將大幅降低。干預生活方式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強調的是,健康教育是專業性非常強的一項工作,媒體在宣傳中一定要把好內容關。建立起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合作機制,例如建設健康教育體系,單靠健康或教育部門都行不通,必須將教育部門、衛生部門、宣傳部門等聯合起來,用人民群眾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的方法,才能做好健康知識技能的普及工作。
(綜合新華網、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