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董建華
今年,為著力提高基層黨組織引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磁縣強力實施“一強三抓富萬家”工程,通過加強產業支撐、盤活土地資源、強化示范帶動等多種途徑,大膽實踐,探索創新,激活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增值潛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眼下正是蒲公英收獲的季節,磁縣講武城鎮八里冢村蒲公英種植基地里一片忙碌景象,該村采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的模式,發展蒲公英標準化種植和產品的精深加工,著力以農旅結合方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觀臺鎮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14個村流轉土地2000余畝發展脫毒紅薯種植基地和淀粉加工項目,預計年底實現收益……平疇沃野之上,磁縣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思路發揮優勢,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有效破解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低、路子少、發展難等問題,加快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步伐。
“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過程中,磁縣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牽頭引領作用,建立建強村級黨組織領導下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創新發展思路和模式,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自身“造血”功能和綜合實力。大力實施“領頭雁”工程,著眼各村致富能手、大學畢業生等優秀人才,著力把一批懂經營、思路清、善管理、敢闖敢試的能人選為村干部。將集體經濟薄弱、發展不力的村級黨組織,列入后進黨組織進行重點整頓。加大在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黨組織力度。持續回引農村優秀本土人才,創辦合作經濟組織,用先進理念影響和帶領群眾致富強村。堅持支部領辦、交叉任職、公司運營的原則,以行政村為單位成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整合村級便民服務中心、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村小學舊校舍等資源,推進農村綜合服務站建設,在2019年9月底前,全縣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規范的農村綜合服務站,助推集體經濟發展常態化、標準化、長效化。
抓牢產業項目支撐,激活集體經濟發展新引擎。該縣圍繞“園區聯動”抓增收,鼓勵地處城郊結合部、中心鄉鎮等區位優勢明顯的村,多種方式搞經營性開發,發展電商、包裝、運輸、倉儲、物流等相關配套服務,促使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圍繞“脫貧攻堅”抓增收,依托創業扶貧培訓中心和蒲公英、脫毒紅薯、艾草和雙孢菇產業扶貧四個基地,推廣“黨支部+”發展模式,發展林果業、農產品深加工、食用菌等特色扶貧產業。圍繞“全域旅游”抓增收,以申辦邯鄲市第五屆旅發大會為契機,支持生態環境較好、人文資源豐富、旅游道路沿線等村莊,依托“旅游+”“生態+”“黨支部+村集體+旅游項目+農戶”等模式,打造田園綜合體和各類主題鄉村旅游目的地,推動集體經濟發展。
抓實土地資源盤活,注入集體經濟發展強心劑。加強荒廢土地開發,采取集體所有、承包經營的方式,因地制宜發展規模植樹造林、種植經濟作物或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增加集體收入。有序推進土地整理,對荒棄坑塘、溝渠進行連片開發整理,形成新的復耕地塊,通過承包、轉包、出租、入股托管等形式向龍頭企業、農業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流轉。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站,開展信息溝通、委托流轉等土地流轉服務。
抓好示范引領帶動,暢通集體經濟發展快車道。該縣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一把手”工程,啟動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計劃,堅持因村制宜,大膽創新集體經濟發展路子,打造一批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和明星村,壯大一批集體經濟發展一般村,轉化一批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村,形成強村帶弱村、共同發展壯大的良好局面。
磁縣嚴格按照“多元并舉、積極穩妥、自主發展、依法依規”的原則,采取先行試點、全面推開、提質增效的步驟實施。力爭到2019年底,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基本消滅集體經濟收入空白村。到2020年6月底,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5萬元的村達到60%以上,培育發展一批集體經濟強村,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培育成具有發展活力、能帶動集體經濟加快壯大的經營主體,形成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增收、健康發展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