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俊
創業維艱。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九死一生,艱辛困頓如影隨形。
近年不少企業家在功成名就后,或迷失自我,或與人纏斗,或放縱欲望,結局令人唏噓不已。看來,作為企業家,自我修行在某種程度上比企業經營和管理更為重要。
過去筆者認為,企業應該兩條腿走路,即經營面向企業外部,讓企業持續增長,擴大銷售額,適應環境變化;而管理則面向企業內部,管人、理事、建平臺,其重點在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現在筆者修正了此前的看法,堅定地認為對于企業來說有比經營和管理更重要的事,那就是修行。所謂修行,即對行為的修正,前提是保持正念。面對這個浮躁且充滿誘惑的世界,企業家如果不注重自我修行,稍有不慎便會滑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因為企業家必須先自我修行,安頓好自己身心,才能安頓公司員工的身心。
一是自我管理。“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自我管理的前提是自律和自我克制,放縱欲望、貪嗔癡、情緒失控等這些是許多悲劇的根源。實踐證明,越是自律和自我克制,越是有自主權,事業和人生都是如此,所有優秀的背后都有著苦行僧般的堅持。因此,企業家修行的第一課當是自我管理。
二是主動學習。認知邊界就是成長邊界,企業家的認知邊界就是企業的成長邊界。作為企業家,認知邊界的擴展與更新會給企業帶來更高級的信息,企業的成長必須經歷一次次蛻變,甚至要求放棄一些過往支持企業成功而今后成為前進障礙的東西。因此在變革中,企業家應該做的不僅僅是自我革新,突破認知邊界,影響整個系統的變遷,還要在能量消耗與新陳代謝之間尋找動態平衡,重新開啟企業的生命周期,在實現愿景過程中,找回信心、尊嚴和榮耀。
三是修煉心性。物質匱乏時,人們傾向于將幸福的希望寄托于外在的物質條件。但是富裕起來之后,才發現財富帶來的更多的是空虛、內心膨脹,而非幸福感的提升。當下社會轉型、人心浮躁、工作壓力增加,很容易讓人焦慮、抑郁、情緒失控、對欲望失去節制。因此,企業家在追求世俗物質利益的同時,需要提升生命層次,培養生命內在的信仰和智慧;需要不間斷地修煉心性,“磨礪心志、凈化靈魂”。不管是出世清修,還是入世做事,其核心都是內探人生,改變自己,擴大我們的認知邊界,更新心智模式,讓自己增長智慧,身心愉悅。
四是引領他人。企業家不僅需要自我成長,還需要通過影響他人來放大自我作用。因此,成功的企業家都具有宗教傳教士般的人格魅力,而好的企業也必須擔負員工“二次成長”的重任,教人求真向善,激發潛能。稻盛和夫退休13年以后,應日本政府邀請出任日航董事長挽救瀕臨破產的日航集團,僅用了10個月便扭虧為盈,創造了一個驚人的奇跡。稻盛和夫堅持認為,他的經營成功只是因為貫徹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即“作為人,何為正確”,堅持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換言之,其哲學的核心即立足于宇宙和人心的本源來開展經營活動。因為,企業家需要通過思想影響他人,而影響他人需要通過系統經營哲學來挖掘人生的意義價值。
如果人生是一場修行,那么企業就是企業家帶領員工共同修行的道場。因此,企業家需要主動學習、自我管理,不斷提升心性,并引領同事和家人求真向善,成人達己,智慧經營,達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