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菊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鞏固基層政權,完善基層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把深入推進基層民主建設作為一個重要任務寫進十九大報告,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民主,處處以人民中心的理念。“進入新時代,我縣社區的基層民主建設狀況怎么樣?存在哪些問題?可以向他們提出哪些合理可行的工作建議?”帶著強烈的使命感,筆者深入到衡東縣各個社區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座談,查閱資料和集體討論等方式獲取社區基層民主建設第一手資料,從而找準當前基層民主建設的問題,并探求推進基層民主建設的路徑。
一、衡東縣社區民主建設的成績
走訪的社區群眾對民主建設的總體滿意度較高,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民眾的民主權力得到充分保障。社區的最近一次的換屆工作于2016年在全縣統一安排部署下順利完成,社區本屆黨總支班子、居委會班子以及縣、鎮人大代表選舉工作都依法依規進行,實現了組織意圖和群眾意愿的高度一致,選出了人民群眾滿意的領導班子和代言人,沒有發生任何選舉中的違紀違法問題。二是社區工作得到群眾的高度評價。社區辦公地點都是設在該區中心位置,都有醒目的標識,辦事大廳全部設在一樓,工作窗口全部為開放式,方便與辦事群眾交流,二樓為辦公區,所有領導班子成員按機關作息時間作息,并安排有值班領導。群眾反映到社區辦事態度好,效率高。近年來各社區為群眾辦了很多實事好事,社區成立了治安巡邏隊,群眾感到很有安全感;環境衛生狀況進一步好轉;財務公開透明,群眾可以對任何開始進行有效的監督,對低保五保戶實行動態民主評議等等。
二、社區基層民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我縣的城鎮化進程在近年來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由此也帶來了社區的快速發展,我們了解到,我縣大多數社區是由"村轉居"而來,是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而逐步進行的。在社區的民主建設工作中,既存在著與農村一樣的共性問題,也因其特殊位置存在著與農村不一樣的問題。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體制機制還有待健全。當前,社區居委會是鄉鎮黨委政府的下屬機構,直接接受各鄉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管理。社區居委會的工作機制往往受鄉鎮黨委政府工作機的制約,甚至是政府行政管理的職能的一種延伸。因此,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往往主要是落實鄉鎮黨委政府布置的各項任務,承擔的是各種行政管理的職能。正因為社區居民處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很難對居委會的工作形成認同感,也難從居委會那里找到歸屬感,所以,社區居民的參與民主管理、民主協商、民主決策的積極性也難以調動起來。
(二)居民民主意識普遍不高。社區民主政治建設關鍵是要堅持社區居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的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但是,受傳統官本位思想的影響,目前衡東社區居民的民主意識普遍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民主選舉方面,居委會領導班子選舉往往更多的是體現組織意圖,很多社區居民抱著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選舉投票存在走過場應付了事的現象。有的選舉還受到家族勢力、利益集團等因素的影響。其次是民主管理方面,社區居民處于被管理狀態,對社區公共設備設施的管理,社區服務的開展,社區財務的公開等問題只要不直接妨礙自身利益就很少過問。再次,在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方面,社區居民的缺乏主人翁意識。由于社區暢通的沒有的民意表達渠道,沒有形成健全基層民主機制體制,社區居民民在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等方面很難形成自覺行動,更不用說主人翁精神了。
(三)社區服務存在較大的差距。與大城市成熟的社區相比,縣一級社區最大的短板是社區服務,在許多大城市比較常見的各類志愿者組織在我縣還是新鮮事物。目前,衡東縣在社區志愿者服務組織的發展上還在一個起步階段,整個衡東只有城區有洣水志愿服務和愛心聯盟志愿服務等少數幾個組織,各鄉鎮的志愿服務組織還是一片空白。這些志愿服務組織的活動都是在政府的指導下,就一些具體的事項服務,例如貧困助學、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重大事故災難的救助等。事實上,社區服務要求是全方位的,既要有公共服務的提供,還要有個性化需求的滿足,既要有物質方面的幫助,更要注重精神層面的幫助。目前衡東志愿服務受服務隊伍、業務素質、資金提供等方面的制約,很難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加強社區基層民主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充分揮發基層黨組織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社區所有黨員都要深刻認識到,社區基層黨組織既是黨的組織基礎,又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每一個黨員既是群眾的一分子,更是群眾的貼心人,帶路人。社區黨組織要找準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抓住帶頭人隊伍建設這個關鍵,以思想教育為基礎,對黨員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抓好通過扎扎實實的組織生活,實實在在的實踐活動,為基層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實行以黨帶群機制,在社區內健全黨建工作網絡,提升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的凝聚力,以實際成效贏得群眾的認可和信任,為基層民主的推進高高豎起黨的領導的大旗。
(二)加強民主自治隊伍建設。我們認為,推進社區民主建設工作,要著力組建好三支隊伍:一是社區干部隊伍。社區干部要進一步細化社區服務事項,加快社區各項工作建設,深入群眾一線,就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切實解決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以實現管理群眾、服務群眾、引領群眾的目標,從而推動社區民主自治工作。二是志愿服務者隊伍。充分發揮志愿者隊伍的表率作用,積極開展社區義務奉獻活動,社區群體遇到困難時能快速反應,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活動,切實增強社區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三是單項的專業化隊伍。社區可對居民的需求進行分類,成立專業的志愿服務隊伍,如治安巡邏隊伍、義務消防救援隊伍、老黨員老干部義務調解工作站、義務接送特殊群眾隊伍、心理服務隊伍等,單項專業化隊伍秉著“奉獻、服務、互助、和諧”的精神,在社區大力弘揚互助友愛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創新基層民主管理模式。社區要始終把關注民生、注重民意、為民謀利、維護群眾權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及時回應社區居民的需求,探索創新性的管理模式,推進社區民主建設工作進程。一是建議實施網格化管理。社區可以按照便于宣傳發動,便于開展活動,便于管理服務的原則,依托原有管理體系和新型的信息手段,將社區劃分成若干個服務網格,每個網格成立一個黨支部或居民小組,社區黨員和德高望重的社區居民擔任治安巡查員、宣傳員、矛盾調解員。他們對各網格區域百姓訴求、安全隱患、社區建設等問題進行排摸和上報,以便于及時管理、聯絡和服務。二是建議加強宣傳引領。要讓群眾打消只有選舉時才有民主的固有理念,就是要經常進行宣傳引領。社區干部、志愿者、專業化服務隊伍都是基層民主的宣傳員,要讓社區居民周周受教育,月月長見識,要讓他們能及時了解黨的政策法規,能不斷增強法律意識,能受到健康生活觀念引導,能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能有充實的業余文化生活。這樣,基層民主的氛圍才會越來越濃厚。三是建議創新陣地建設。要加大力度建設好社區服務場所,學習更先進的便民服務中心管理理念,硬件軟件都要高標準。建議社區要建立密切聯系居民制度,經常走訪居民,廣泛進行調研,了解社情民意,及時解決問題。創新建立社區協商機制,可以成立協商議事會對社區內的大事進行廣泛協商決策,由社區居民代表、駐街單位、社區社會組織、業委會等作為社區協商議事會成員,注重吸納威望高、辦事公道的老黨員、老干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參與,依法有序開展民主協商,使社區協商科學化,規范化。
(四)加強社區黨務政務工作民主監督。我們建議,社區要努力做好黨務政務公開工作,民主選舉產生社區的民主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社區的各項工作,要認真按照工作要求,嚴格規范黨務政務公開的內容、時限和程序,保障黨務政務公開工作規范化和透明化。堅持把黨員、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公開的重點,讓群眾對黨員干部的信賴度不斷得以提升。
總的來說,推進社區基層民主建設是一個大課題,需要深入學習,不斷探索,努力推進。我們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堅持人民為中心,進一步拓展社區服務內容,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滿足居民利益多元化、需求差異化、服務多樣化的需求,就一定能將基層民主建設進程更堅定地推進下去。
(作者單位:衡東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