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翔
摘要:人始終是社會發展的核心,無論是在社會生產活動還是在教育活動當中,應該始終把以人為本的理念放在第一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落實目前我國的教育理念,促進新課標改革進程的加快。以人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豐富教學手段,同時對于學生的成長也有著重要的積極影響,他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所探討的主要內容就是以人為本思想在中學教育管理當中的應用。
關鍵詞:以人為本思想? ?中學教育活動? ?教育管理現狀? ?提出的相關措施
目前我國中學教育管理工作當中最重要的教育任務就是要實現人性化的管理以及教學,不斷突破就有教育制度的禁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早在古代都已經被我國儒學思想家提出來,符合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同時西方國家也在1900年左右提出了在這方面的相關理論,都要求尊重人的個性化發展,要求為人的報復和理想提供一個自由發展的平臺,進一步要求尊重人的精神自由。目前我國經濟社會以及政治社會呈現出一種自由發展的狀態,而且拉動我國經濟政治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也是自由化的社會氛圍,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下人的創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能夠得到更大的發揮,可以充分激發出人的創新潛力,因此目前我國中學管理活動當中要把以人為本作為教育的核心理念,作為學校管理工作當中的指導思想。
一、在中學教育管理活動當中以人為本理念的相關內涵
以人為本在思想理念是我國科學發展觀以及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重要內容,要求尊重人的思想自由,尊重人的個性化發展,從而充分激發人的創新能力,在生產生活活動當中能夠積極的發揮主觀能動性來改變世界。目前,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教育界教學活動當中的深入發展,學校對于學生的教育內容更加注重德育教育以及思想教育,這些都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有著本質上的聯系。而且中學教育管理的對象不僅僅是學生,同時還針對教師的教育工作,而教師與學生也是學校從事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和重要載體;另外在中學教育管理當中以人為本的思想關系,包括了學校教師以及師生之間的三者關系,而學校的管理工作只要是為了促進學校與教師之間關系的和諧,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健康有序的發展,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健康成長,而這些都可以促進校園建立其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校樹立良好的形象。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以及學校管理手段都需要與嚴格的校園管理制度相結合,嚴明的校紀校風進行協作管理,從而提高整個學校的管理效率,提高教學水平。
二、以人為本的管理教育思想在中學活動當中的應用以及相關措施
(一)始終將教師放在教學管理當中的中心地位,加強教師隊伍的師資建設
一個學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始終是和該學校的師資水平掛鉤的,如果一個學校有著較強的師資力量,那么該學校的教學效果往往比較好,學生的素質也比較高,因此在中學教育管理活動當中始終要把教師隊伍的建設放在首要地位,要把以師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作為指導思想。第一,在中學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當中,要把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放在重要的管理內容當中,要充分強化教師在教學科研活動以及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的建設性作用,始終保證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的正統地位,作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做到教學管理上的以人為本;第二,意識活動要與實踐活動始終保持一致性,在中學管理當中要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統一,要促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與教師實際情況的相結合,不斷拓寬教師提高教學手段的途徑,從而提高教師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以及思想道德修養。
其一就是要強化教師教書育人、愛崗敬業的思想,讓教師端正教學態度,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要他們變成著正確的教學理念,從而不斷加強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提升。其二,就是要加強對教師的職業化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教學的能力以及素質,學校要積極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相關的名師演講講座,從而讓他們加強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最后,要建立健全教師責任問責機制以及獎勵機制,從而讓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有動力,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激勵教師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手段,促進教師在教學形式上以及內容上加大創新力度,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的獎勵機制體制方面的建設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切入,第一學校要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明確教師的心理需求,積極鼓勵教師進行教學上的創新,對教師的新星教學成果進行肯定以及獎勵。第二,學校要建立輕松愉悅的教學競爭氛圍,不斷完善教學科研發展所需要的教材設施,以及相關的教研經費。第三,在教育管理活動當中要積極設置豐厚的獎勵來激發教師科研創新的主動性,比如對有重大科研貢獻的教師進行獎金獎勵或者是職稱獎勵的,對于那些教學質量較高的教師給予豐厚的物質獎勵或者是精神上獎勵,從而營造一種健康的競爭氛圍,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第四,建立健全有關教師的業績考核機制,為教師教學工作制定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在給教師施壓的同時也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以及創造性,幫助教師不斷突破固有的教學模式。
(二)始終堅持教學活動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以人為本在學生教育工作當中的落實
學生始終是學校教育當中的主體,是學校一切教育活動開展的中心,因此以人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實現學生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學校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學校要想做好以人為本的教學工作,就必須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要充分了解學生在目前經濟政治新背景下的心理活動與生活狀況,了解中學生在該年齡階段的思想活動以及精神狀況,以及該時期下主要的發展特點。目前,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夠接觸到電腦,手機等科技產品,學生對于各種知識的接受范圍越來越廣,而且中學生正處于一個求知欲比較強的年齡階段,而且在這個階段下還伴隨著叛逆性以及逆反心理,學生的思想狀態及其不穩定,很容易受到外界一些因素的干擾,所以這些都加大了中學方面的教育管理,不利于學校教育制度秩序上面的維持,所以中學在教育管理活動當中學校以及教師要積極關心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習狀態,必須要對學生灌輸學習對于未來成長發展的必要性。
教師作為與學生進行直面交流的重要人員,需要對學生的思想狀況、生活狀況以及學習狀況及時進行了解,多與學生加強溝通和交流,緩解學生的生活壓力。另外,教師在從事教育活動當中必須要實現個性化教育,個性化的教育是符合以人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要內容之一,而且符合目前中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上的特點,符合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所以學校在從事教育活動當中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發展的實際,做到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工作的統一,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育以及管理。在學校管理活動當中以班級管理為主,學校通過班主任強化個性化的管理,而在班級管理活動當中以小組管理為主,教師通過對小組成員進行針對化的教育,通過這些形式可以不斷強化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學校在對學生開展教育活動的同時,除了課本知識上的教育內容以外,還要加強對學生課外知識以及節課外活動興趣的培養,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以及自制能力方面的培養,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展多媒體教學,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另外,教師還應該積極的將學生引入到班級管理活動,或者是學校管理活動當中,比如班級活動當中班干部方面的選拔和任用,學校方面學生會與校園管理之間的銜接,通過這些途徑可以加強學生與學校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理解學校所開展的各項活動,在這些過程當中可以促進學生自我能力方面的提升。最后,教師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師生之間建立平等互助,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學校與學生之間也要加強交流,從而減少學校在政策實施上的阻力,讓學生能夠對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給予支持和包容,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
三、結語
綜上所述,以人為本的中學管理教學理念是新時期下我國教育部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學在一個人成長過程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對一個人價值觀塑造的重要時期,因此加強對中學生科學文化修養以及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必須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在未來學習以及生活當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鄒家元.談“以人為本”思想在中小學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2017,(07).
[2]李洪信.“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7,(08):12-12.
[3]王憲茹.“以人為本”在小學學校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7,(01):267.
(作者單位:南京樹人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