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8年,第一批781名日本移民搭乘日本的“笠戶丸”號抵達巴西桑托斯港,開啟了日本移民前往巴西的序幕。二戰前日本移民巴西的階段可分為:民營移民公司時代和國策移民時代。
關鍵詞: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 ?移民巴西
2018年,是日本移民巴西110周年,日本真子公主前往巴西,出席日本移民巴西110周年活動。據統計,現有近200萬日裔在巴西,為世界最大的日本海外移民地。日本與巴西是兩個距離遙遠、歷史文化不同的國家,它們的親密聯系與100年前的人口遷移有關。
一、日本移民巴西的歷史背景
(一)巴西國內的社會狀況
1.咖啡繁榮帶動經濟發展
巴西在1822年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咖啡已成為巴西最重要的出口產品,其收入為工業化提供大量資金來源,咖啡繁榮帶動了巴西經濟的發展。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咖啡的生產需要大量的勞工,而巴西地廣人稀,無法滿足種植需求,因此巴西政府不得不想辦法引入新的勞動力。
2.奴隸制的廢除導致勞動力缺乏
1888年,巴西真正廢除了奴隸制。在此期間,正值蓬勃發展時期的巴西咖啡種植園需要充足的勞動力。但奴隸制廢除后,勞動力短缺直接影響到了種植園的發展。因此巴西政府打算從其他國家招募拓荒者,邀請移民的到來。
3.優惠的移民政策和寬松的土地制度吸引移民前來
為了吸引海外移民,巴西政府推出了寬松的政策,例如為移民提供交通費用和改善巴西移民的生活。此外,巴西政府鼓勵對外出租土地,允許小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對移民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日本國內的社會狀況
1.資源匱乏,人地矛盾突出
日本作為海島國家,經常被人稱為“彈丸之國”。其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同時日本也是一個最容易遭受地震災害的國家,因而自古以來其民族意識中就有著極端強烈的生存危機感。
1868年,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走上了工業化的發展道路。出于為工業化儲備勞動力的長遠考慮,政府長期采取鼓勵性生育政策,并且隨著醫療衛生狀況的改善,人口迅速膨脹。到了1920年,人口增加至5600萬。前所未有的人口壓力加劇了人與地的矛盾。日本政府急于尋找出路,在此情況下,向海外移民成為了比較合適的選擇。
2.地稅改革,農民破產,城市失業率高
1873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了《地稅改訂條例》,開始實施地方稅制改革。大量農民失去土地,生活貧困,據統計,當時約有一百萬農民破產。這些農民開始大量地涌向城市,而尚未充分發展的城市和有限的就業市場無法承載如此多的人口,失業率高居不下。向外輸出移民是減輕經濟壓力的出路。
3.征兵制、負擔義務教育費、連年對外侵略戰爭導致國內矛盾尖銳
明治政府時期全國爆發了多起反對征兵制和反對負擔義務教育費的農民運動。在此期間,日本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并吞并朝鮮。連年戰爭勞民傷財,造成工業蕭條,失業增加,廣大勞動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為了改善經濟狀況而離開祖國,選擇向海外移民尋求生存機會。
4.日本次男問題
日本近代以前面臨著一種特殊的社會問題,即次男問題。日本家族中只有長子有權繼承家業,而第二個兒子沒有卻沒有繼承權。大多數次子們整天無所事事,成為社會隱患。把他們送到國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
(三)國際移民環境和他國因素
1.北美排日運動
十九世紀末,日本移民大規模進入美國國土,白人種族主義者不滿于日本移民在農業領域上的成功和在美國擁有土地的權利,煽動政府出臺了排日移民法案,禁止外國人擁有土地。日本移民的美國夢被徹底摧毀。于是日本移民把目光轉向了南美。
2.意大利政府禁止向巴西移民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經濟危機襲擊了巴西的咖啡經濟。許多咖啡業主停止種植咖啡,克扣工人工資,裁減農業工人和佃農。當時種植園工人基本上是意大利移民。因此,意大利政府宣布停止向巴西移民。這也造成了種植園勞動力短缺,招募移民迫在眉睫。
3.清政府拒絕向巴西移民
面對勞動力短缺和經濟衰退,巴西政府首先打算從地大物博、勞動力資源豐富的中國引進移民,因此派遣特來到中國,向清政府提出了引進移民的邀請。然而當時的清政府以天朝上國自居,拒絕了這項計劃。而后巴西政府將目光投向中國的鄰國日本。此時日本國內矛盾尖銳,巴西政府的提議正中其下懷。雙方很快談妥。開啟了日本移民巴西的歷程。
二、日本移民巴西的歷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日本移民巴西的歷程分為兩個階段:民營移民公司時代和國策移民時代。
(一)民營移民公司時代(1891-1924)
1.序幕和發展
巴西和日本于1895年在法國巴黎簽署了《日巴友好通商航海條約》。之后,雙方進行多次談判并達成協議,簽署了關于移民的正式契約。終于在1908年,第一批781名日本移民搭乘日本的“笠戶丸”號抵達巴西桑托斯港,開啟了日本移民前往巴西的序幕。
此后日本陸續通過民營移民公司對巴西輸出移民。但是由于經濟危機、一戰等原因,最初的移民階段也是充滿波折往復。這種狀況最終改變還是得益于海外興業株式會社的建立(日本移民巴西的政策執行機關),從此日本向巴西移民開始逐步進入到國策移民時代。
2.日本民營移民公司
“民營”即所有權經營權均屬民間法人。“移民公司”指辦理移民招募等業務、以盈利為目的的法人組織。
(1)興起階段:從日本第一家正規民營移民公司吉佐移民會社于1891年12月12日在東京成立(開啟了日本民營移民時代的大門)到1894年移民保護規則出臺。
(2)發展及全盛階段:從1894年到1908年,民營移民公司吸引了大量民間資本得以迅速發展,數量增加。
(3)合并和國有化階段:民營移民公司數量激增,惡性競爭情況增多。在此情況下,政府要求私人移民公司合并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此后海外興業株式會社成為日本唯一的移民公司。民營移民公司時代宣告結束。
(二)國策移民時代(1924-1941)
1.背景
(1)日本經濟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23年關東大地震,給日本國內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倒退。1927年,爆發了銀行危機,1929年爆發的華爾街股災又給萎靡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
(2)北美排日運動:1924年,美國白人種族主義者煽動政府出臺了排日移民法案,日本移民的美國夢被徹底摧毀。
(3)移民機構的完善:1920年日本移民公司完成合并國有化,政府成為移民事業的主導者,便于統一實行強有力的政策,進行宏觀調控。
(4)拓展海外殖民地的野心:日本政府打算通過移民海外擴大海外殖民地,以確保日本國內資源的供應。
在此內憂外患的情況下,1924年,日本政府開始頒布一系列鼓勵移民的政策,移民開始上升為國策。
2.推行鼓勵移民的國家政策
在此階段頒布移民政策不僅為了通過輸出勞工而獲得外匯,而且也體現了日本借此向外拓展海外移民殖民地的野心。主要政策具體如下:
(1) 發放移民補助金:提供“手續費免除獎勵金”,每個成年人可獲得補貼35日元; 1925年,內務省為日本移民巴西的旅途提供了全額補助。
(2) 海外移住組合法:為了緩解受經濟危機影響的咖啡經濟,巴西政府提出向日本移民提供帕拉州荒蕪土地讓其耕作的計劃,形成了在巴西購買土地的浪潮。
(3) 國立移民收容所: 移民在出發前的滯留期間的費用由國家承擔。這對移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物質保障。此外,移民收容所還對移民進行身體檢查和提供培訓課程,讓移民對巴西有更多的了解。
日本政府實行的以上一系列鼓勵移民的國家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前往巴西尋求夢想。
據統計,現有近200萬日裔在巴西,為世界最大的日本海外移民地。日本移民巴西的歷程也是世界移民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巴西]若澤.馬里亞.貝諾.巴西近代史(1889-1964)[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75.
[2][美]托馬斯﹒E.斯基德莫爾,[美]彼得﹒H.史密斯,[美]詹姆斯﹒N.格林著,張森根,岳云霞譯.現代拉丁美洲(第七版)[M].當代中國出版社,2014.
[3]韓琦.世界現代化歷程 拉美卷[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4]李卓.日本近現代社會史[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
[5]李卓.近代日本的人口狀況與人口政策[J].日本研究,2011,(04).
[6]張宜偉.巴西日本移民研究(1908-1945)[D].蘇州科技學院,2014.
[7][日]井上清 著,閆伯緯 譯.日本歷史[M].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2011.
[8]杜偉.日本明治時期的海外移民潮[J].世界民族,2011,(01).
(作者簡介:霍一丹,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天津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西班牙語語言文化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