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要為了適應現階段綠色經濟的發展要求,必須實現造林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要求政府強化宣傳工作,完善相應的補貼措施,營造良好的林業經營環境,實現森林集體林權制度的持續性改革工作。本文總結了我國造林項目可持續性發展現狀,分析了造林項目可持續性發展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具體措施,以期為實現造林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造林項目;后續管理;可持續性發展;現狀;影響因素;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5-0131-01
1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部門先后出臺各類政策以改善生態環境、擴大森林資源、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在該過程中,各類造林工程不斷得到發展,如防護林、退耕還林等,政府也出臺了各類政策補貼。但在實際工作中,林業工程僅僅處于階段性任務時期,難以實現林業工程的后續管理及發展,很多林業工程注重林前管護及營林的投資工作,不能實現造林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在工程后續管理時期,造林項目效益不能得到有效提升,部分農戶缺乏良好的經營及管理技術、理念,導致林分質量低,不利于推動整個林業工程的發展。政府推行林業生態造林項目的目的是實現生態效益的可持續性發展,但該目的和思想未得到充分貫徹。在林業項目的后期管理中,有些農戶的參與性較低,不利于造林項目后期管理及維護工作的開展。
2影響因素
2.1農戶的參與意愿及管理理論
農戶的參與意愿及管理理論是造林項目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在農戶做出參與的決定時,其先會對凈收益進行評估,在能保證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才會考慮政府林業發展目標。造林補貼對農戶的激勵程度越高,農戶越傾向于后期造林及管理工作。但在森林經營過程中,有些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這些風險會增加林業經營成本,不利于激發農戶參與的積極性。
2.2收入狀況
雖然造林補貼能夠產生一定的激勵作用,但是造林補貼對造林者的激勵程度是有限的。因此,收人狀況也是農戶參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非農就業機會和收入的多元化,是促進林業項目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這與非農勞動力比重標準、非農收人多樣化標準、非農投勞標準等相關。收人的分布會影響林業投資水平,收人的來源對于農戶的參與積極性影響很大。農戶的收人來源越多,越有利于造林及林業的維護管理工作;經營者的人均純收入水平越高,越有充足的資金進行林業生產。
2.3農戶的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高的農戶較教育水平較低的農戶更加傾向追求林產品的生態效益。經營者的教育程度及年齡是促進造林項目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因素,越富裕的農戶其自身的投資水平越高。農戶的態度是影響其參與意愿的重要因素,包括農戶對環境的態度及認知性。林業的推廣活動影響經營者的造林決策。農戶對林業知識的了解程度及土地所有者的能動性,也會對造林活動及造林投資的開展造成影響。
2.4農戶擁有土地的面積
一般而言,農戶擁有的土地面積與其開展林業活動的意愿程度成正相關。土地面積的大小會影響林業實踐活動,并會促進造林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擁有土地面積越多的農戶參與林業生產經營的時間更長、從事林業生產居多,其他因素也包括土地距離家庭、公路的遠近等,或農戶現有的林業經營特征及林業經營的外部環境狀況。從事林業經營時間越長的農戶,其林業經營能力越強,越適合林業經營活動的開展。
2.5其他因素
外部經營環境狀況是林業項目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若當地的林業糾紛較多,則會導致林業收人減少、農戶造林維護意愿降低;氣候因素也是重要的外部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降水量指標;另外,我國目前的林業所有權環境、產權環境等直接影響到造林的激勵程度及可持續性,尤其是林地產權內容的排他性、完備性,將會對經營者的造林意愿、農戶對產權安全性的感知造成直接影響。
3措施
為了實現造林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必須降低林農生計對林業資源的依賴性,農戶的經營經驗隨其營林時間的增加而不斷增加,該類家庭更傾向造林及后續經營工作。保證資金來源的順暢,也能促進林業經營的順利進行,若具備廣闊的信息獲得途徑,則更有利于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5。集體林權改革越徹底,林地產權的安全性也就越高,農戶的造林維護管理意愿也就越強烈。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必須強化造林補貼政策的力度,做好森林生態意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政府要積極進行宣傳,讓農戶了解到造林項目本身,同時增強農戶的生態理念。農戶收入水平的增加,會提高其參與性及維護意愿,這也需要政府拓寬非農就業渠道以提高農民的收,人,同時改革和完善補貼制度,制定科學的農戶期望補貼標準,實現造林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此外,政府需要采取相應措施,改善林業經營環境;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策略,提高林地產權的安全性;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為農戶的林業經營提供便利性的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不斷提高用戶對于森林生態價值理念的認同感,提高農戶的參與及維護意愿,減少各個區域的林業糾紛,降低農戶的風險預期,創造良好的林業經營及發展環境。
4結語
21世紀是綠色經濟時代,環境保護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林業經濟對于各國經濟的發展影響深遠,其不僅能提供一系列的林產品,還能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為了實現造林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必須采取各種措施,提高農戶的經營參與及管理意識。
5參考文獻
[1]孫拖煥.參與式方法在退耕還林項目設計中的應用[J].山西林業,2003(3):11-26.
[2]徐家琦,李其義,李源等.在山區退耕還林工程中應用參與式方法及其問題分析[J].林業與社會,2004(1):28-32.
[3]馮建鴻,王雪峰,梁冬泉.參與式方法在造林項目中的運用與意義[J]陜西農業科學,2008(2):198-200.
[4]于金娜,姚順波,薛彩霞.造林項目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4(4):61-71.
[5]侯林春,李會琴.基于多標準判別方法的農戶農業可持續性評價[J].廣東農業科學,2017,44(9):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