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鞍鋼成立70年來,始終高度重視典型選樹工作,先后培育出孟泰、王崇倫、雷鋒、郭明義、李超等全國重大典型,涌現出各級勞動模范、道德模范10 414人次,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英模文化,引領了鞍鋼振興發展,弘揚了新時代的國企精神。
始終把選樹典型作為黨委工作的重要政治責任
經濟工作看效益,政治工作看典型。鞍鋼黨委堅持把選樹典型作為履行黨委主體責任的重要內容,切實抓緊抓實抓好。
樹立“既出鋼材又出人才”的觀念。毛主席要求鞍鋼不但出鋼材,也要出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鞍鋼英模,2009年視察鞍鋼接見勞模代表時強調,工人階級不僅要有力量,還要有智慧、能創新。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給郭明義愛心團隊回信,號召廣大工人階級學雷鋒、樹新風。這極大地激發了鞍鋼黨委選樹典型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老英雄孟泰,到“青年的榜樣”王崇倫;從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到“當代雷鋒”郭明義;從“工人革新家”李晏家,到“當代發明家”李超,一代代鞍鋼英模樹立起不同時期鮮明的時代標桿。
建立完善典型輩出的工作機制。多層次地發現典型,從班組、作業區、廠礦、子公司、區域公司、集團公司六個層面選樹典型,建立層層選拔的良好機制。大規模地選樹典型,2010年,評選出20名“感動鞍鋼——創新功勛人物”;2016年,評選出40名“首屆鞍鋼楷模”;2017年,推出15名“鞍鋼工匠”。長時期地提升典型,堅持關愛、服務英模,為英模舉辦學習班、讀書班,組織勞模出國考察,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持續打造具有鞍鋼特色的英模文化。以英模精神為重要基因,提煉形成了“創新、求實、拼爭、奉獻”的鞍鋼精神。2017年,又把英模精神作為重要文化傳承,納入到鞍鋼文化憲章之中。為孟泰、王崇倫、雷鋒等英模塑像,出版《孟泰傳人》《郭明義畫傳》等書籍,傳承英模精神。多年來,在健康療養、高端培訓等方面對英模大力傾斜,建立高端技能人才薪酬激勵機制,“鞍鋼工匠”享受所在單位正職待遇,崇尚英模成為企業的良好風尚。
始終把宣傳典型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
弘揚英模精神、選樹先進典型歷來是我黨宣傳思想工作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法寶。鞍鋼黨委正確把握典型宣傳的基本規律,積極實踐典型宣傳的新理念新方法,匯聚了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也更加凸顯了時代精神的國企烙印。
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推出契合時代精神的典型。恢復生產時期,鞍鋼推出了以老英雄孟泰為代表的典型,“艱苦奮斗、愛廠如家”的孟泰精神帶動了全國人民積極投身于恢復生產的熱潮。大規模建設時期,鞍鋼推出了“走在時間前面的人”王崇倫等典型,引領了一代代青年大搞技術革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時期,鞍鋼推出“當代雷鋒”郭明義這個重大典型,樹立了助人為樂、奉獻社會的道德標桿。近幾年鞍鋼推出的全國“時代楷模”李超等典型,順應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召喚。
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宣傳典型。充分運用報紙、雜志、宣傳欄、電視等內部媒體,對英模先進事跡進行全覆蓋式宣傳。組建了郭明義、蔣東明、李超先進事跡報告團,其中,郭明義報告團在全國作報告300多場。郭明義愛心團隊在全國有1 000多支分隊共180多萬人。利用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擴大傳播范圍和影響面,“鞍鋼郭明義”微博粉絲已達2 100多萬。
不斷提升典型宣傳層次和社會影響力。通過向中央領導和上級部門匯報,爭取對鞍鋼典型的認可和支持。2014年2月,鞍鋼郭明義愛心團隊給習近平總書記去信,習總書記很快回信,高度評價了鞍鋼開展的“跟著郭明義學雷鋒活動”。2014年10月,中宣部在鞍鋼召開全國學習宣傳先進典型現場會,鞍鋼典型工作得到與會人員的高度評價。向各級新聞媒體積極推薦,使典型宣傳層次不斷提升。在郭明義、李超等重大典型的宣傳過程中,新華社等中央和地方新聞媒體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借助文藝形式提升典型的社會影響力,電影《青春雷鋒》、電影和話劇《郭明義》、話劇《時代楷模——李超》等,在觀眾中引起良好反響。
始終把學習典型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
先進典型體現出的堅定信念、為民情懷、創新精神,是生動鮮活的價值觀。鞍鋼廣大黨員干部以先進典型為參照系,見賢思齊,銳意進取,展現出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
開展主題活動,全員學習典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鞍鋼持續50多年開展學雷鋒活動。自1985年起,鞍鋼持續30多年開展“學孟泰、愛鞍鋼、做主人”活動。2010年以來,鞍鋼黨委連續下發5個文件,不斷推進“跟著郭明義學雷鋒活動”,大力開展“學李超,做李超式好員工”活動。
創新方式方法,深入學習典型。突出領導干部帶頭學,鞍鋼集團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加入郭明義愛心團隊,班子成員每人聯系一名典型。建設教育陣地持久學,建立了孟泰紀念館、雷鋒紀念館,在鞍鋼集團博物館專設“英模鞍鋼”展廳。強化理論研究引導學,成立孟泰精神研究會、雷鋒精神研究會、郭明義精神研究會,舉辦“郭明義論壇”“雷鋒文化論壇”,在學什么、如何學等方面做好方向引導。
立足工作崗位,務實學習典型。堅持開展弘揚“鞍鋼憲法”精神、實名制“網絡問企”活動,2012年以來,有效辦結職工建議42.7萬條。建立了204個以職工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年創效超過5 000萬元。以英模為標桿,廣泛開展勞動立功競賽,創造先進操作法268項,為英模人物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
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培育更多的時代新人,匯聚更大的時代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陳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