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華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數據包絡分析法和面板回歸模型,分析我國商貿流通企業出口對企業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商貿流通企業的出口對企業效率能夠產生影響,但由于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導致影響效果不明顯;商貿流通企業效率中的勞動生產率對商貿流通企業的出口能夠產生明顯影響;企業對研發的投入強度能夠促進出口規模的擴大,而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則無法促進出口規模的擴大。
關鍵詞:商貿流通企業 ? 企業效率 ? 企業出口
數據來源與指標選取
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代表性以及整理難度,本文根據國泰安數據庫中的年度數據,選取了38家上市商貿流通企業在2011-2017年的詳細數據,從營業收入、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出口貿易額、固定資產等角度出發分析企業出口對企業效率的影響。如果這些數據變量中存在了負值或者缺少的話,則對其進行刪除。
變量定義
(一)效率測度變量
通常情況下,一個企業的效率主要是由全要素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本生產率來決定的,本文也是如此。其中全要素生產率是利用Malmquist指數將營業收入、員工人數及固定資產計算得到的結果進行對比衡量;勞動生產率是營業收入與員工人數的比值;資本生產率是營業收入與固定資產的比值。
(二)出口規模測度變量
出口規模用出口密度來表示,而對于境外出口商貿流通企業則是用境外營業收入與營業收入的比值來衡量。
(三)影響因素測度變量
第一,企業營業成本。本文的企業成本通過企業銷售費用率和企業管理費用率來表示,企業銷售費用率是企業銷售費用與企業營業收入的比值,企業管理費用率則是企業管理費用與企業營業收入的比值,所得兩個數值越小則說明企業效率越高。此外,企業成本越高,會導致企業效率越低。第二,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能夠促進企業的效率提高和競爭力的提升,有利于企業在未來的發展。本文將研發支出與企業營業收入的比值作為企業研發的強度,企業研發強度越高,則技術創新能力越強,越能夠促進企業效率的提升。第三,企業年齡。企業年齡是自企業從成立開始至今所經歷的年數。
實證測度
(一)數據包絡分析
本文通過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即DEA分析法進行分析。DEA分析法是多種學科所派生的交叉學科,能夠將各個數據變量之間的效率進行比較,從而分析數據結果。DEA分析法具有更廣泛的計算范圍、更簡單的計算方法、更少的工作量等優點,能夠有效將各個部門間的投入效率和產出效率進行評價。本文將在DEA模型中通過Malmquist指數分析法進行分析,通過Malmquist指數分析法可以計算出技術進步、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通過以產出為導向的數據變量能夠得出商貿流通企業出口對企業效率的影響。Malmquist 指數分析法公式如下所示:
上述公式為產出導向Malmquist指數公式,可以整理為:
MTFP=TCH×PECH×SECH
式中:TCH-技術進步;PECH-純技術效率;SECH-規模效率。該公式說明Malmquist TFP指數增加,能導致規模效率的提高。
本文利用Deap2.1軟件將樣本商貿流通企業在2011-2017年的Malmquist指數進行分析,分析了企業的技術效率、技術進步、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其中全要素效率能夠反映商貿流通企業的效率。表1為出口商貿流通企業分年度Malmquist指數即期分解結果。
由表1可知,2011-2012年商貿流通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為1.112,2016-2017年商貿流通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為1.114,均大于1,而其他年份的全要素生產率均小于1。說明2012年和2017年的全要素生產效率上升,而其他年份的全要素生產效率下降,表明2012年和2017年商貿流通企業的效率提高。此外,從表1還可以看出,2011-2012年商貿流通企業的技術進步值為1.102,2016-2017年商貿流通企業的技術進步值為1.105,均大于1,表明2012年和2017年商貿流通企業的效率提高主要是由于技術進步的改善。
為進一步分析商貿流通企業效率,本文對選取的38家企業都進行了Malmquist指數分析。表2為出口商貿流通企業分企業Malmquist指數即期分解結果。
由表2可知,本文選取的38家商貿流通企業中有19家企業的全要素生產效率大于1,并且這19家商貿流通企業的技術進步均大于1,說明這19家商貿流通企業均具有較高效率,并且企業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技術進步改善導致的。
(二)Wilcoxon檢驗
本文通過Wilcoxon檢驗對出口的企業與沒有出口企業的資本生產率、勞動生產率、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和全要素生產率進行分析,其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全要素生產率的P值高于顯著性水平,說明出口企業全要素生產率高于沒有出口的企業,而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的P值低于顯著性水平,說明出口企業的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低于沒有出口的企業。
(三)模型構建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出口企業與未出口企業的資本生產率、勞動生產率、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均有差異,而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是什么?不同學者有不同見解,其中主要分為“自我選擇”效應學說和“出口中學”效應學說?!白晕疫x擇”效應是指只有企業的效率高才能出口,而“出口中學”效應是指企業選擇出口才能提高效率。不同學說都有不同依據,本文通過商貿流通企業出口和企業效率之間的關系建立相關模型進行分析,建立模型如下:
式中:P-企業生產效率中資本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變量;EXP-企業出口密度;Z-影響因素(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企業年齡及研發投入)。
(四)面板模型回歸分析
通過面板模型對商貿流通企業出口和企業效率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其分析結果如表4和表5所示。
通過表4和表5可知,面板模型回歸計算的Hausman結果為0.3134>0.05,因此選用隨機效應模型。通過結果可知,企業的出口能夠影響企業的效率。勞動生產率對商貿流通企業的出口能夠產生明顯促進作用,勞動生產率每提高1%,則企業出口規模上升0.2362%。商貿流通企業生產率決定其對出口行為的選擇,同時也影響其在國際競爭中的成敗。此外,企業對研發的投入強度能夠促進商貿流通企業的出口,研發投入每增加1%,流通企業出口規模增加0.3431%;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不能促進商貿流通企業的出口,銷售費用率每提高 1%,出口規模降低0.7865%;管理費用率每提高1%,出口規模降低0.4816%。換言之,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加大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減少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能夠擴大商貿流通企業的出口規模,進而提升商貿流通企業效率。
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DEA分析法和面板回歸模型分析了我國商貿流通企業出口對企業效率的影響,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商貿流通企業出口能夠對企業效率造成一定正面影響;勞動生產率和研發投入強度能夠促進商貿流通企業出口規模的擴大,勞動生產率每提高1%,企業出口規模擴大0.2362%,研發投入每增加1%,企業出口規模擴大0.3431%;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會抑制商貿流通企業的出口規模,銷售費用率每提高1%,出口規模降低0.7865%,管理費用率每提高1%,出口規模降低0.4816%。
因此,為擴大我國商貿流通企業出口規模,進而提高商貿流通企業效率,我國政府應該加大相關領域的教育投入,為商貿流通企業輸送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從而提升商貿流通企業勞動生產率,促進商貿流通企業出口規模的擴大;出臺相關激勵政策,支持商貿流通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加快科技創新;政府應當加強商貿流通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為商貿流通企業提供優質發展環境,促進商貿流通企業降低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避免對出口規模造成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夏偉華.商貿流通業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影響的空間計量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9)
2.梁云.出口貿易與流通業企業生產率提升:機制與效應[J].經濟問題探索,2016(7)
3.顏少君.2016-2017年我國外貿形勢分析與展望[J].中國經貿導刊,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