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景文 王金鶴 馬明
內容摘要:本文以京津冀都市圈為研究對象,基于五大發展理念構建經濟增長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對都市圈2007-2016年的經濟增長質量進行量化考察,并采用變異系數法對各地區經濟增長質量差異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增長質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但不同城市增速有差異,其中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增速較快;從不同維度來看,京津冀都市圈創新和綠色指數發展質量較好;從區域差異來看,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增長質量整體差距不斷縮小,協同發展不斷增強。
關鍵詞:經濟增長質量 ? 京津冀都市圈 ? 五大發展理念 ? 區域差異
引言
經濟增長包括數量與質量的協調統一。目前關于經濟增長質量的測度研究,學者們主要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基于與經濟增長緊密相關的某個單一指標,從局部描述其經濟增長質量水平,如采用全要素生產率、產業結構等來表征經濟增長質量。二是以廣義視角通過構建綜合評價指標來分析,任保平從經濟增長效率、經濟結構優化、經濟穩定性、福利分配和創新能力提高五個方面來表征經濟增長質量水平;李胭胭從經濟增長穩定性、經濟增長結構、科技創新能力、福利分配、人民生活以及資源環境五個方面來構造經濟增長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來測度經濟增長指數。三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基于新理念的經濟增長質量影響因素研究也逐漸增加,如詹新宇和崔培培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框架,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維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我國省級經濟增長質量進行測度;魏敏和李書昊基于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質量提升模式,從動力機制轉變、經濟結構優化、開放穩定共享、生態環境和諧以及人民生活幸福五個維度構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從現有研究來看,關于經濟增長質量研究成果豐富且涵蓋范圍較全面,但關于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增長質量測度研究較少,且現有研究不能系統全面地反映新常態下經濟增長提質增效的新理念。鑒于此,本研究以京津冀都市圈包含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石家莊、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滄州、張家口、承德8個地級市作為研究單元,基于五大發展理念視角,結合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質量現狀與要求,構建經濟增長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熵值法分別對京津冀都市圈10個城市2007-2016年的經濟增長質量進行測度,并對區域差異進行分析。
經濟增長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
(一)指標體系構建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十八屆五中全會習總書記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為經濟發展指明了發展思路、發展方式和發展著力點。因此,分析五大發展理念對京津冀都市圈新常態下經濟增長質量影響因素與影響程度具有重要意義。綜合分析已有文獻中關于經濟增長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借鑒詹新宇、田光輝等研究,基于“五大發展理念”,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個方面選擇各維度具有較高代表性和可比性的核心指標,結合當前京津冀都市圈經濟發展現狀和對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以科學性、系統性、可行性為原則,構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質量的評價體系,見表1。
(二)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取性與同類研究的可比性,本文主要對京津冀都市圈10個地級市2007—2016年經濟增長質量進行測度。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北京統計年鑒》、《天津統計年鑒》和《河北經濟年鑒》,部分缺失數據采用線性插值法進行補充。本文采用熵值法對京津冀都市圈10個地級市的經濟增長質量進行評價研究,為消除所構建指標體系中各指標量綱及數量級差異的影響,借鑒魏敏和李書昊的數據處理方法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具體計算步驟為:
其中,i=1,2,…,n;j=1,2,…,m。公式(1)和(2)中xij表示指標原始數據,Xij表示標準化處理后的第i個城市第j個經濟增長質量評價指標數據,n表示都市圈城市個數,m表示指標數,ximax、ximin分別表示第i項指標在地級市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由公式(1)-(4)得到經濟增長質量評價指標權重如表2所示,從表2中各指標權重可以看出創新維度權重最高,為0.257,說明創新對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增長質量貢獻較大,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增強創新能力在提高經濟數量同時還能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協調維度權重次之,為0.254,提高經濟增長質量過程中要更加注重發展中的協調關系,促進城鄉區域、產業結構協調發展;共享權重為0.189,經濟增長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在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共享發展理念;綠色維度權重較低,為0.114,由于熵權法的結果取決于各數據間的差異程度,說明在2007-2016年間京津冀都市圈綠色維度數據波動較小,發展緩慢,這也表明經濟增長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不可逆轉,治理程度較為困難。
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增長質量綜合評價
(一)綜合指數分析
根據表2中各維度指標權重以及公式(5)計算2007-2016年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增長質量綜合評價值如表3所示。從表3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增長質量平均值及圖1趨勢可以看出,在2007-2016期間,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增長質量呈現緩慢提升趨勢,期間會有較小幅度波動。由于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從2007-2009年經濟增長質量綜合評價值有所下降,2009年達到最低值0.280,到2010年開始逐漸提升,2016年達到0.358,最高值與最低值相差0.078。
從不同地區經濟增長質量變化趨勢來看,北京、天津在2007-2016年間經濟增長質量一直處于京津冀都市圈前列,其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分別從2007年的0.64、0.452增加至2016年的0.765和0.468,充分說明了北京作為國家首都、天津作為直轄市及國際港口城市的優勢。河北地區唐山與秦皇島經濟增長質量一直處于河北省8個地級市中較高水平,其中唐山每年經濟增長質量一直處于緩慢提升狀態,秦皇島則出現了一定的波動,但總體上經濟增長質量有所提高;而石家莊、廊坊、滄州、承德與保定的經濟增長質量均低于京津冀都市圈平均值,但五個市總體來看經濟增長質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廊坊與石家莊增長速度較快,其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從2007-2016年分別提升了0.116和0.104,說明了在京津冀都市圈政策的影響下,河北地區經濟增長質量逐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