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華
內容摘要:本文構建電子商務視角下C-P產業結構模型,根據電子商務中天然存在的流通問題得出結論:由于電子商務市場的流通成本具備邊際效用遞減特征,導致產業結構優化效果的非一體化,進而利用空間Durbin計量模型對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和區域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擬合。
關鍵詞:電子商務 ? 產業結構 ? C-P模型 ? 非一體化
電子商務發展對區域產業結構的主要影響
程斌和程冬時(2016)的研究指出,隨著“互聯網+”戰略的逐步深化,傳統產業與電子商務的發展結合已經逐漸產生許多有利影響,我國第三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產業結構隨之產生優化。電子商務的產業結構優化效應可以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促進高附加值產品的有效供給。近年來,大量勞動力密集產品呈現過剩現象,企業為持續保持市場競爭力,開始推進品牌建設,并加強對高附加值產品的供應。張潔(2016)的研究證明,電子商務市場上,消費者尚未建立嚴格的品牌區劃和購買傾向,為傳統企業的戰略轉型提供機會。第二,電子商務思維促進產品科技含量增加。李娟(2017)認為,全球化經濟帶來的巨大改變,促使我國從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向以知識與技術為核心的科技驅動產業變動,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轉變,“互聯網思維”凸顯了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傳統企業隨之加強了產品技術水平建設。第三,電子商務市場實現了銷售場景多元化。李榮欣(2017)通過研究發現,隨著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設備逐漸普及,消費者所面臨的購物選擇前所未有的豐富,對于企業而言,消費者的豐富選擇也助其實現銷售場景多元化。
保障第三產業發展,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幫助我國突破發展瓶頸,優化產業結構的主要議題。總的來看,現有研究證實了“互聯網+”戰略、電子商務及信息技術投入在產業結構轉型過程中的有利方面,但由于電子商務天然存在的流通成本問題,部分區域實施電子商務轉型效果不佳。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從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基于C-P模型的產業結構發展模型構建
克魯格曼所建立的C-P空間模型是產業結構分析中的主要模型。該模型假設,存在一個無進出口的兩部門經濟體模型,代表性部門為農業和工業。消費者對農業品與工業品無偏好,效用函數寫作:U=MμA1-μ。其中μ是工業品消費比例,M為工業品的消費量,A為農產品的消費量。M符合CES函數,則存在:
電子商務市場由于流通成本的存在,會在成本結構上存在較大不同,從而造成消費者福利下降。式(14)所求的是流通成本的偏導數,該式的值恒小于0,表示流通成本具備典型的邊際效率遞減特征。也就是說,隨著市場流通成本的上升,會造成市場效率的下降。式(15)表示流通距離同樣存在邊際效率遞減特征,對應現實情況中我國各個地區的產業發展,電子商務市場的產出中心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地區,西北部產業發展所受的促進作用較小,這也是流通成本和流通距離造成的發展問題。
綜上,電子商務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第三產業發展,進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但由于流通成本和流通距離的邊際效率遞減特征,電子商務的產業結構優化作用存在典型的空間異質性。
電子商務與區域產業結構最優匹配的實證分析
基于上述理論分析,本文進一步測度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并建立其與區域內產業結構優化的關系。對于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衡量,本文采用DEA模型進行分析,C2R-DEA模型是一個具備非阿基米德無窮小的線性規劃,其對偶為:
式(16)中,H為規劃目標值,Kj(j=1,2,…,n)為規劃決策變量,將H0記為該對偶規劃的最優解,S-=(s-1,s-2,…,s-n)T、S+=(s+1,s+2,…,s+n)T為松弛變量向量。 H0還可以被視為DMUj0的效率函數,該效率值越接近1,那么DEA越有效(對應于規模、技術均有效),越接近0則DEA越失效。
本文采用三次產業結構比例作為衡量產業結構升級的測度方法:
式(17)所示的測度方式能夠可以準確衡量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水平,因此是現階段產業結構升級的有效度量:當經濟體的IS越大時,表明其產業結構升級水平越高;反之,則表明產業結構升級水平越低。
同時,空間Durbin模型可以對變量間的空間相關性進行分析,Durbin模型表達公式為:
式(18)中,IS表示區域產業結構,DEA為電子商務發展效率值的矩陣,W為空間權重矩陣,ρ是空間回歸系數,β表示自變量與因變量間的相關系數,W*DEA為電子商務發展指數的滯后項,W*IS為距離對空間行為的影響,ε為隨機擾動項。
根據上文的指標分析,本文歸納我國31個省份2013-2017年數據,以SE-DEA測算我國31個省份的電商發展情況,并進一步構建東部、中部、西部的區域產業結構,數據來源于各省統計年鑒與《中國統計年鑒》,所構建的效率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自2013年以來,我國各個地區電子商務均蓬勃發展,呈現明顯上升趨勢,但存在顯著的空間非一體化特征,東部、中部、西部產生順次排列的情況,這也與各個地區的經濟基礎相關。
本文運用式(18)測算表1中計算的電子商務發展效率對區域產業結構的影響,控制如下影響因素:產業結構(ST),電子商務產值在總產業占比;市場因素(MA),采用樊綱(2011)構建的區域市場化指數;政策影響(GO),以Baker(2013)的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代替;對外開放水平(OP),以進出口額占GDP比例代替;城鎮化水平(UR),以區域泰爾指數代替。在表2中給出Durbin模型對上述所有指數的回歸結果。
表2的空間回歸結果有力支撐了本文的理論分析,從電子商務發展效率(DEA)的回歸系數來看,東部、中部、西部具有顯著的非一體化特征。根據該回歸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