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蕓
【摘 要】 在財務共享服務時代,會計基礎工作從財務工作中剝離出來,財會人員被迫由財務會計轉向管理會計,管理會計人員的能力構建研究越來越引起關注。文章從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能力和職業道德四個維度進行調查,分析設有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企業對管理會計的能力要求,同時指出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的影響,進而提出了完善融合財務共享服務內容的管理會計能力構建規劃,充實融合財務共享服務內容的管理會計能力培養內容以及加強高校、企業和培訓機構三方聯動,豐富培養形式等對策,以期為政府相關部門推進管理會計應用進程以及高校、企業加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 財務共享服務; 管理會計; 能力構建
【中圖分類號】 F23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9)17-0008-07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復雜的經營環境,財務決策成為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特別是財務共享中心在企業的廣泛建立,對財會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那么財務共享服務時代管理會計能力的要求如何?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的影響是什么?完善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的影響對策是什么?對此本文展開研究。
二、文獻綜述
財務共享服務最早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福特公司[1]。中國已有近50%的中央企業開始實施財務共享中心,這些企業涵蓋了各行各業(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德勤管理咨詢,2015)。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企業規模化和全球化的進程加快,財務共享中心在中國也從理論研究階段進入實務階段[2]。大數據時代尤其是財務大數據時代,呼喚創新型人才[3]。財務分析人員應該具備扎實的統計學和數學功底,并精通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數據,進而獲取信息[4],因此在財務共享服務時代,需要提升管理會計人員的能力。烏婷等[5]提煉出大數據時代需要培養具有管理會計思維、數據挖掘分析、計算機應用和業務綜合處理能力的人才。以上的成果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財務共享服務時代管理會計的能力分析
為了解財務共享服務時代,設有財務共享中心的企業對管理會計能力的要求,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問卷94份,其中有效問卷88份。調查范圍涉及廣東省的多個地區,且是能夠基本代表廣東省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調查對象為企業負責人。從企業性質看,以民企和國企為主,其中民企占43.56%,國企占40.05%,外企占13.66%,合資企業占2.73%。從企業類型看,企業占多數,達到80.43%;其次是會計師事務所占9.05%,基金公司占6.32%,商業銀行占4.20%,這也和廣東省以企業為主的經濟結構特點一致。
(一)管理會計能力模塊和職業道德的重要性評價分析
本文對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能力和職業道德四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分析企業負責人對管理會計能力模塊和職業道德的重要性評價情況,具體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在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能力和職業道德中,82.95%接受調查的企業認為職業道德重要,占比最高;其次是技術能力,接下來是人際能力和概念能力兩者占比相當,均超過50%。由此可以看出,在財務共享服務時代,企業更加重視管理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同時對管理會計人員的技術能力、人際能力和概念能力的要求也很高。
(二)管理會計技術能力的重要性評價分析
本文分別對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和風險管理七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分析企業負責人對管理會計七種技術能力的重要性評價情況,具體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在七種技術能力中,接受調查的企業認為戰略管理重要,占比最高,為67.05%;其次為風險管理,占比為65.91%,預算管理和成本管理占比也較高,為62.5%。由此可以看出,在財務共享服務時代,管理會計需要具備很強的戰略管理能力、風險管理能力、預算管理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等。
(三)管理會計人際能力的重要性評價分析
本文對溝通能力、團隊建設能力、人才培養能力、表達能力和談判能力五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分析企業負責人對管理會計五種人際能力的重要性評價情況,具體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在五種人際能力中,接受調查的企業認為溝通能力重要的占比最高,為68.18%;其次為團隊建設能力和表達能力,兩者占比相同,為60.23%。由此可以看出,在財務共享服務時代,管理會計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才能更好地進行團隊建設、人才培養和商業談判等。
(四)管理會計概念能力的重要性評價分析
本文對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變革能力、創新能力、領導能力、決斷能力、學習能力和商業敏銳度八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分析企業負責人對管理會計八種概念能力的重要性評價情況,具體如表4所示。
從表4可以看出,在八種概念能力中,接受調查的企業認為問題解決能力重要的占比最高,為73.86%;其次為學習能力和商業敏銳度,兩者的占比相同,為67.05%。由此可以看出,在財務共享服務時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重要,同時由于知識更新快,因此需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應對復雜經營環境的商業敏銳度。
(五)管理會計職業道德因素的重要性評價分析
本文對誠實守信、遵守法律、滿足監管要求、維護公司利益、信息保密和積極工作六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分析企業負責人對管理會計六種職業道德因素的重要性評價情況,具體如表5所示。
從表5可以看出,在六個職業道德因素中,81.82%接受調查的企業認為誠實守信重要,占比最高;其次為遵守法律和信息保密,兩者占比相同,為77.27%。由此可見,在財務共享服務時代,誠實守信、遵守法律和信息保密顯得更重要,更被企業負責人所看重。
(六)除管理會計之外,十一種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性評價分析
本文對會計準則、財務分析、資本運營、稅務管理、信息化、公司治理、數據分析、人力資源、項目管理、外語和商法十一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分析企業負責人對管理會計職能除管理會計之外,十一種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性評價情況,具體如表6所示。
從表6可以看出,在除管理會計之外的十一種知識和能力中,接受調查的企業認為財務分析能力重要,占比最高,為63.64%;其次為資本運營,接下來是數據分析。由此可見,在財務共享服務時代,分析能力是管理會計能力構建的關鍵。
(七)未來五年管理會計各領域技術能力的重要程度評價分析
本文對戰略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和風險管理六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分析企業負責人對未來五年管理會計各領域技術能力的重要程度評價情況,具體如表7所示。
從表7可以看出,在未來五年管理會計領域中,46.59%接受調查的企業認為戰略管理的重要程度很大,占比最高;其次為風險管理。由此可見,在財務共享服務時代,做好企業的戰略管理和風險管理越來越重要。
(八)被調查企業管理會計工具的使用情況分析
本文分別從正在使用、未來三年使用和不使用三個維度對戰略管理、全面預算、滾動預算、彈性預算、零基預算、作業預算、傳統成本計算、標準成本管理、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量本利分析、邊際分析、敏感性分析、標桿管理、貼現現金流法、項目管理、資本成本分析、情景分析、約束資源優化、關鍵業績指標法、經濟增加值法、平衡計分卡、360度績效評價、股權激勵和內部控制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分析被調查企業管理會計工具的使用情況,以判斷管理會計的能力要求。
從調查中發現,在二十六種管理會計工具中,51%被調查企業正在使用內部控制,占比最高;47.73%的企業未來三年會使用戰略規劃,占比最高;40.91%的企業不使用零基預算和平衡計分卡,占比最高。由此可見,在財務共享服務時代,內部控制和戰略規劃等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廣泛。
四、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的影響
(一)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影響的調查分析
為了了解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的影響情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分別從企業、在校生和畢業生三個方面展開調查。
1.基于廣東企業負責人的調查分析
本文從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能力和職業道德4個方面總結88家被調查企業的問卷調查信息,分析企業負責人關于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的影響評價情況,具體如表8所示。
從表8可以看出,在技術能力方面,59.09%的被調查企業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技術能力構建的影響大,占比最高;25%被調查企業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技術能力構建的影響較大,兩者的比率高達84.09%,說明企業普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技術能力構建的影響明顯。在人際能力方面,61.36%被調查企業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人際能力的影響大,占比最高;20.45%企業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人際能力構建的影響較大,兩者的比率達81.81%,認為影響一般、較不大和不大總共占了18.19%,說明企業普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人際能力構建的影響明顯。在概念能力方面,56.82%被調查企業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概念能力構建的影響大,占比最高;23.86%被調查企業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概念能力構建的影響較大,說明企業普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概念能力構建的影響明顯。在職業道德方面,72.27%被調查企業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職業道德構建的影響大,占比最高;12.50%被調查企業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職業道德構建的影響較大,兩者的比率高達84.77%,說明企業普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職業道德構建的影響明顯。
2.基于廣東高校在校生的調查分析
為了解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的影響情況,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從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能力和職業道德4個方面調查了廣東省5所高校財會專業的100位在校生,每所高校隨機抽取20名學生。這些學生均為大四學生,并在學校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文中匯總被調查的100位在校生的問卷信息,分析在校生關于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的影響評價情況,具體如表9所示。
從表9可以看出,在技術能力方面,82%的被調查學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技術能力構建的影響大,占比最高;18%被調查學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技術能力構建的影響較大,兩者的比率高達100%,說明在校生普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技術能力構建的影響明顯。在人際能力方面,75%被調查的學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人際能力構建的影響大,占比最高;22%被調查學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人際能力構建的影響較大,兩者的比率高達97%,說明在校生普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人際能力構建的影響明顯。在概念能力方面,74%被調查學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概念能力構建的影響大,占比最高;18%被調查學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概念能力構建的影響較大,說明在校生普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概念能力構建的影響明顯。在職業道德方面,89%被調查學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職業道德構建的影響大,占比最高;11%被調查學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職業道德構建的影響較大,兩者的比率高達100%,說明在校生普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職業道德構建的影響明顯。
3.基于廣東高校畢業生的調查分析
為了了解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的影響情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從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能力和職業道德4個方面調查了廣東省5所高校財會專業的50位本科畢業生,每所高校隨機抽取10名學生。這些學生均已畢業三年,并在設置財務共享中心的企業從事財會工作。本文匯總被調查的50位畢業生的問卷信息,分析畢業生關于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的影響評價情況,具體如表10所示。
從表10可以看出,在技術能力方面,84%被調查畢業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技術能力構建的影響大,占比最高;16%被調查畢業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技術能力構建的影響較大,兩者的比率高達100%,說明畢業生普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技術能力構建的影響明顯。在人際能力方面,76%被調查畢業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人際能力構建的影響大,占比最高;18%被調查畢業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人際能力構建的影響較大,兩者的比率高達94%,說明畢業生普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人際能力構建的影響明顯。在概念能力方面,80%被調查畢業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概念能力構建的影響大,占比最高;12%被調查畢業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概念能力構建的影響較大,說明畢業生普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概念能力構建的影響明顯。在職業道德方面,88%被調查畢業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職業道德構建的影響大,占比最高;12%被調查畢業生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職業道德構建的影響較大,兩者的比率高達100%,說明畢業生普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對職業道德構建的影響明顯。
(二)財務共享服務給管理會計能力構建帶來的機遇
從表8—表10可以看出,在財務共享服務時代,無論是企業方、在校生還是畢業生都非常重視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能力和職業道德的培養。財務共享服務一方面促使管理會計進行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促使管理會計進行轉型,這些都為管理會計人員強化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能力和職業道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為管理會計能力構建帶來機遇。
(三)財務共享服務給管理會計能力構建帶來的挑戰
1.管理會計能力培養的規劃不夠系統
從表1—表7可以看出,在財務共享服務時代,企業對管理會計的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能力和職業道德均非常重視,然而在對高校、企業和培訓機構的調研過程中,本文發現無論是高校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培養方案、企業的內部員工培訓計劃,還是培訓機構的培訓方案,都未能對管理會計能力的構建進行系統規劃,管理會計能力培養的目標、要求和課程設計等缺乏方向性和操作性,不利于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培養。
2.管理會計能力培養的內容不足
從表8—表10可以看出,無論是企業方、在校生還是畢業生都認為在財務共享服務時代,概念能力和人際能力非常重要,然而在對高校和培訓機構的調研過程中卻發現,高校和培訓機構對管理會計人才的概念能力和人際能力的培養卻不夠重視,例如內部控制、戰略規劃、成本分析、決策支持、數據分析和溝通能力培養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安排不當。同時與大數據相關的課程內容非常有限,與管理會計實務界和相關行業部門缺乏溝通,高校和培訓機構關于管理會計能力培養的內容離管理會計職能要求尚有一定的距離[6]。
3.管理會計能力培養的形式單一
從高校和企業的調研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對于管理會計能力的培養形式單一,校企合作、政企合作等形式不多,沒能很好地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學生缺乏鍛煉的機會,管理會計能力尚未達到企業的需要[7]。
五、完善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影響的對策
根據以上的分析,結合財務共享服務時代背景,本文提出完善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影響的對策,具體如下。
(一)完善融合財務共享服務內容的管理會計能力構建規劃
財務共享服務時代推進了會計水平的升級,作為企業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管理會計將越來越重要,因此對于高校應積極推進融合財務共享服務內容的管理會計專業建設,與企業和行業合作,不斷優化管理會計能力培養的模式;對于企業方應給予管理會計人員多方位的培訓,不斷完善管理會計人員的培訓計劃;對于培訓機構應優化培訓方案,以契合企業的實際需求,構建起高校、企業和培訓機構三方為一體的管理會計能力培養體系,培養具有高尚職業道德,又有較強的技術能力、概念能力和人際能力的管理會計人才[8]。
(二)充實融合財務共享服務內容的管理會計能力培養內容
1.切合實際需要,開發人際能力和概念能力培養方面的課程
財會工作的性質決定了管理會計人員必須與銀行、市場監管和稅務等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從調查中可知,94.32%被調查企業認為人際能力較重要或者重要。然而在對高校的調研中發現,學生的人際能力并不強,因此在管理會計能力培養方案中應增設人際能力培養的模塊,包括溝通能力、團隊建設能力、人才培養能力、表達能力和談判能力等,以提升學生的人際能力。從調查可知,認為概念能力較重要或者重要的企業占比為90.91%,然而在對高校的調研中發現,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比較弱。因此在管理會計能力培養方案中應增設概念能力培養的模塊,包括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變革能力、創新能力、領導能力、決斷能力、學習能力和商業敏銳度等,以提升學生的概念能力。
2.將財務共享服務內容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課程
為了充實財務共享服務時代管理會計能力的培養內容,可以考慮將管理會計的政策、財務變革背景、財務共享服務基本理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價值、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模式、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崗位職責和數據分析等知識嵌入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課程中,從而快速提升財務共享服務時代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9]。
(三)加強高校、企業和培訓機構三方聯動,豐富培養形式
針對管理會計能力培養形式單一的問題,應加強高校、企業和培訓機構三方聯動,以豐富培養形式。高校是人才的重要輸出方,企業是人才的重要引入方,培訓機構助推人才的能力提升,三方應建立起良性的互動機制,共同推進管理會計能力的構建,加強校企合作和政企合作,以豐富管理會計能力的培養形式[10]。
【參考文獻】
[1] 唐勇.財務共享服務下傳統財務人員的轉型[J].財會月刊,2015(19):18-21.
[2] 黃慶華,杜舟,段萬春.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探究[J].經濟問題,2014(7):108-112.
[3] 鄔賀銓.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與挑戰[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3(3):9-10.
[4] 王暉,段文軍.大數據時代下“財務分析”課程建設[J].中國電力教育,2013(25):111-112.
[5] 烏婷,喬引花.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職業能力建設探討[J].會計之友,2017(19):38-42.
[6] 陸勇.論推進高校管理會計教學轉型[J].會計之友,2015(1):17-19.
[7] 陳志.“互聯網+”視域下大數據對管理會計的影響研究[J].會計之友,2018(15):49-53.
[8] 吳勇,陳慧,朱衛東.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管理會計系統重構[J].財會月刊,2019(9):61-68.
[9] 張繼德,王霞.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存在問題和對策[J].會計之友,2014(20):122-126.
[10] 李克紅.“互聯網+”時代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6(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