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冀
全國兩會總能傳出好聲音
習近平總書記兩會“金句”總是令人印象深刻,耐人尋味,催人奮進。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福建代表團審議時,語重心長地說:“做實體經濟,要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地做一個主業,這是本分。”“金句”一出,即刻產生強烈反響。
不少長期在陜西延長、陜煤、陜汽、陜鼓等企業工作的熟人、朋友聽了習總書記這句叮囑,感慨萬千。一他們說:“聽了總書記這句話,感到很暖心,很體面,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心無旁騖做好實體,干好實體的信心。”
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之命脈,也是百姓生活的滔滔源泉。沒有實體經濟,一切都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新中國70年的發展壯大,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無疑是靠實體經濟起家、靠實體經濟保障、靠實體經濟走到今天,繼續走向未來。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發展到什么程度,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和底氣所在。
創造商品、創造財富、創造就業,推進人類社會進步,是實體經濟的最基本特征。從事實體經濟的人是最值得尊敬之人,在我們國家在巨大實體經濟支撐下走向兩個一百年的關鍵時刻,每一個從事實體經濟的人都應該悉心領悟習總書記“心無旁騖”的深刻含義,以業為本,以業為榮,深耕市場,增強韌勁,無怨無悔。
“心無旁騖”就是要集中精力。當前我國發展面臨多年來少有的復雜嚴峻形勢,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實體經濟總體發展“大而不強”的形態比較明顯,一些制造業的經營遇到一些困難,“脫虛向實”的苗頭高一會、低一會,干擾不小,一些不利于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聲音顧盼于耳,越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越要集中精力,排除各種干擾,干好自己的工作。不要去想著走捷徑,不要去想著弄虛作假,不要去想著去炒什么概念,不要去想著什么一夜致富,因為適合你的永遠才是對的。集中精力還要有一種“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執著與堅守。著名通信企業華為公司30年前靠2.1萬元起家,從幾個人、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到現在的18萬人,專心致志只做通信一件事,給170多個國家、30億人口提供通信服務,終于成為世界頂級的通信企業。精力越集中,雜念就無處生,就會一心一意撲在要干的事情上。
“心無旁騖”就是要創造創新我們說“心無旁騖”就是要集中精力,在集中精力埋頭實干的時候,漸漸發現,沿用多年的方式、模式不行了,好好的市場遇冷了,工作效率不高了。固守就會停滯,怎么辦?我們就要緊盯市場高端、緊盯市場前沿,集中精力大膽創造創新,不達目的決不罷手收兵如果說集中精力是做好實體經濟的一種態度,那么,創造創新就是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的靈魂、想要讓自己的命運發生改變,想要讓企業長盛不衰走向一個新的高度,就要不停地創新,就要比別人優秀,你天天跟在別人后邊模仿,學步,怎么會風景這邊獨好。因此,為了創新創造新產品,就要“為伊消得人憔悴”,簡化流程,明確目標,加快步伐,用新方法,新途徑,新手段,更快更好達到所追求的目標。
“心無旁騖”就是要定心定力。凡是對實體經濟不敬之人,就是對國家之不敬,對人民之不敬。同樣,從事實體經濟者一定要有家國情懷。因為從你手中生產的一顆螺絲釘,一根鋼筋,一塊精密度特種鋼,質量好與壞會直接影響航天衛星的上天,會直接影響高鐵的飛馳,會直接影響飛機的運行;因為從你手中生產的每一粒藥品的質量好與壞,會直接影響千百萬人的生命安全……凡此等等,從小處說,影響企業和員工的聲譽和形象,往大處說,影響國家和民族的聲譽和形象。干一行愛一行,要干就干最好。這不僅是一種追求,也是一種定力。古人說:“知恥而后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有得”一個人只有把心態放平,把腳跟站穩,才能心無旁騖,在最易走神時不分心,在最難堅持時不松勁。定力必定心,這是一種境界人有了定力,就會專注,就會聚精會神,就會潛下心來去做好一件事,這對從事實體經濟的每一個人來說尤為重要。
如果說集中精力是態度,創造創新是靈魂,定心定力是境界,那么,我們就會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有底氣、有能力,做好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再創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