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語
陽春三月,革長鶯飛,我刊發行了2019/03/總第251期雜志。封面報道聚焦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兩周年,回顧了兩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各功能區的欣喜變化,以自貿區精彩“答卷”展現豐富的“陜西經驗”,為陜西全方位對外開放奠定基礎。在“本期策劃”欄目中,本刊記者以“國家物流樞紐向西布局”為題,對西北西南多個城市物流樞紐現狀做了詳細梳理,并分別詳述了陜西的三個城市——西安、寶雞、延安的物流樞紐城市契機,以期讀者對陜西乃至西部的物流發展概況有更為具體客觀的認知。另外,本期“特別關注”了老年人群體,通過對老年人消費數據分門別類的統計與分析,得出“人口老齡化催生新需求”的結論,力求為解決“老齡化難題”拓展新思路。絲路大講堂刊發的“新時代·人才流動與政策創新”,圍繞“人才流動成為新常態”這一話題,邀請多位專家,深入分析了當前人才流動的現象,指出了人才政策的現存問題,并提出了有益建議與解決方法。
作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老師,對陜西自貿區成立兩年以來對我省農業帶來的種種利好歷歷在目、我國正在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作為全國唯一農業主題自貿區——陜西楊凌自貿片區,在近年發展中不斷擴大國際農業領域的交流合作與“升級”……中哈蘋果友誼園、中俄農業園、中哈農業示范園……30余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楊凌開展合作、20多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楊凌簽訂有關協議、300余項國際交流合作活動不斷開展……希望今后有更大的“國際朋友圈”,楊凌能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更大的作為。
老齡化是否意味著中國的消費黃金時代也將只剩下有限的幾年呢?美國和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并非如此如果未來中高收入的老年人將持續增加,老年人的消費力將會被不斷釋放~目前來看,絕大多數老年人擁有一套或多套住房,同時,多數老年人享有養老保險,養老金收入逐年提升,中高收入老年人逐漸增多。另一方面,計劃生育在1982年寫入憲法,50后、60后成為第一批獨生子女父母,隨著社會勞動力流動性提高,空巢老人現象愈加普遍,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凸顯由此可見,老年人將會是刺激消費的潛在人口,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容小覷。
讀了本期的《康巴什之困》,深有感觸。兩年前,我自駕游了一趟鄂爾多斯市,順便去了趟“康巴什新區”,這是一座按設計規劃可容納100萬人的新城,而目前這里只生活著15萬多人口,大量的建筑被空置,人跡寥寥,宛如一座“鬼城”。大多數新城在發展建設初期,都會在一個階段遇到這樣的尷尬一座城市要發展,人居環境要改善,老城區已容納不下快節奏的發展需要,在老城周邊拓展也是必然,更何況像鄂爾多斯這樣一個資源型城市,時刻面臨著經濟轉型的難題但我依然認為,只要規劃科學嚴謹,遵循規律,符合人民生活需要,便不會出現大面積“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