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一方



按照中央、我省東西部扶貧協作總體戰略部署,銅川市突出三個重點、狠抓七項工作,在與江蘇省鹽城市建立結對幫扶關系短短兩年時間里,已初步實現了從“輸血扶貧”向“造血脫貧”蛻變,雙方呈現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突出“四個抓好”,確保對口支援科學高效。
全市通過“四個抓好”,在機制、服務、要素、監管方而發力,創新推動鹽銅協作科學高效開展。一是抓好機制。成立鹽銅扶貧協作與經濟合作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簽訂扶貧協作戰略協議,制定印發戰略協議落實分工方案、 “十三五”扶貧協作對口幫扶規劃、工作要點等,狠抓組織協調、督查指導、資金管控、信息報送“四項機制”,為全力做好各項工作提供堅實保障。二是抓好服務。出臺支持合作省市社會力量在銅投資興業參與產業扶貧、支持鹽锏扶貧產業合作用地保障等政策措施,強化“金牌店小二”意識,為合作企業落地提供優質服務,為協作項目推進營造良好環境。三是抓好要素。在項目資金爭取和安排上早行動、早對接、早協調,在項曰推進過程中,相關部門提前介入,主動服務,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要素保障。四是抓好監督。項目實施嚴格按照蘇陜扶貧協作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管好用好項曰資金,確保扶貧資金最大限度發揮效益。
——突出“優勢互補”.確保經濟合作持續深入。
堅持“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作、協同發展”的原則,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力推經濟合作持續深入開展。- ji面主動“走出去”。深度挖掘旅游產業與特色產品資源稟賦,在結對幫扶市區以及上海、無錫等東部地區舉辦展銷會、交易會,建立專營柜臺,讓“紅色”旅游、“青色”陶瓷、 “綠色”農產品等地方特色,走向東部地區。2018年,全市特色產品在鹽城完成交易額1346萬元,特色產品和旅游資源潛力得到進一步發掘。一方面堅持“請進來”。自去年鹽銅對口協作工作開展以來,銅川市積極與鹽城及東部地區企業對接洽談,推動合作項目順利落戶。中利騰暉光伏等9個合作項目計劃總投資32.7億元,特別是達美汽車輪轂項目,填補了陜西鋁合金車輪產品的空白,不僅為國內主流車企提供配套,還將出口國外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受到國家商務部推廣。合作項日為改善銅川市特別是貧困地區產業結構、提高貧困人口就業脫貧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撐。
——突出“多元幫扶”,確保攜手奔小康助力脫貧。
一是幫扶協作重點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今年銅川市蘇陜扶貧協作項目資金440萬元用于支持7個深度貧困村建設,占蘇陜扶貧協作項曰資金的17.6%;同時深度貧困村收到對口幫扶資金共計145萬元。二是堅持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 產業項目計劃帶動貧困人口1.1萬余人,占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鹽銅協作工作開展以來,產業合作累計帶動貧困人口占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4%以上。三是20個鎮、7個深度貧困村結對幫扶有序推進。2018年,鹽城市結對幫扶鎮村累計提供產業幫扶資金532萬元,全部用于社區工廠、訂單農業加工車間等產業項日發展。四是社會幫扶向縱深推進。累計收到捐贈、基金等共計1432萬余元,鹽銅協作多元化幫扶格局初步形成。
鹽銅兩市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對口幫扶年度工作全面完成,扶貧協作與經濟合作邁上了新臺階。
一足紕織領導有力,互聯互訪深入開展。2018年以來,鹽銅兩市高度重視,認真謀劃,黨政企業開展了多領域、深層次、全方位的考察交流活動,雙方往來密切。去年5月22日,銅川市委書記楊長亞帶隊赴鹽城考察并簽訂協議和項目12個;10月15日,鹽城市委書記戴源一行來銅川市考察交流。兩市各級各部門共開展交流互訪155次1105人次。
_二是強化智力支持,人才交流不斷深化。銅川市始終堅持人才強市戰略,把改變干部作風、提升干部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作為抓好一切工作的基礎,通過雙向交流掛職、多形式開展培訓、專業技術人才支援等形式,學習東部地區先進管理理念,提升干部人才工作能力,進一步改善各級各部門工作作風。市、區縣共互派掛職干部和技術人才225人,開展干部人才培訓12期、涉及488人,超額完成了省上下達任務。
三是資金使用精準,協作項日初見成效。銅川發展改革委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切實抓好項目資金的申請、下達、撥付、審計和決算等各個環節,同時積極組織申報、篩選、核定項目,定期不定期組織召開聯席會、推進會、協調會,大力推進項目建設進度,全力解決困難問題,嚴密把控項目建設全過程,確保協作項目切實發揮效益。全年共下達蘇陜扶貧協作項目資金3批2495萬元,一、二批項曰建設已全面完成,有效改善了全市貧困人口就業能力和貧困地區醫療衛生及教學條件,產業項目帶動9530名貧困人口實現增收,去年12月初下達的第3批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四是深化產業合作,投資興業取得突破。為進一步鼓勵和吸引結對市縣特別是東部發達地區企業、個人、社會組織來銅川市投資興業,參與扶貧,改善區域產業結構,提升區域合作水平,凝聚脫貧攻堅合力,市上制定了支持合作省(市)社會力量在銅投資興業參與產業扶貧的政策措施,開展了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
五是拓展勞務協作,就業脫貧獲得實效。銅川市深入推動銅鹽扶貧協作平臺廣泛對接、崗位信息實時對接、技能培訓深度對接、就業服務精準對接“四個對接”,圍繞創業指導、引進社區工廠、建設用工需求信息平臺和勞務就業工作站等模式,逐步改善單純的勞務輸出和技能培訓,不斷拓展就業服務領域,實現貧困勞動力省內轉移就業4635人,省外勞務輸出928人,其中赴江蘇省就業155人。切實落實訂單式就業培訓協議,依托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充分發揮實訓基地資源優勢,2018年共開展蘇陜勞務協作培訓26期,培訓貧困勞動力1048人、創業致富帶頭人60人,通過培訓實現就業752人。協調各方力量,推進勞務協作與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產業扶貧、人才引進的有效銜接,多途徑促進貧困勞動力精準就業脫貧,舉辦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15場,吸引80余家鹽城企業來銅川市招聘,累計達成就業意向638人,其中貧困勞動力74人。
六是促進社會幫扶,助醫助學有序推進。建立社會幫扶體系,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號召兩地社會群團通過愛心捐贈、設立基金、專項活動等形式,向銅川市貧困地區和困難群眾捐贈物資折合資金120余萬元,有效改善了全市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貧困學生學習生活條件。圍繞貧困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千里送醫、醫院結對幫扶、名醫牽貧村、遠程會診平臺建設以及教育幫扶“雙十百千”工程、拓展“名校名師”結盟活動等,兩市互派醫護人員指導、進修和學習共計92人次,選派優秀校長和教師支教、學習70人次,探索建立了2個教育集團,有效改善了貧困地區醫療衛生和教學條件。
七是提升協作品質,攜手共同奔小康。備區縣全面落實縣、鎮、村結對幫扶工作,確保幫扶資金到位、交流對接到位、任務分解到位“三個到位”。圍繞幫扶蘇陜協作產業項目、幫扶創辦社區工廠和農業產業園、開展鎮村企結對幫扶、開展干部交流幫扶培訓、打造幫扶特色亮點等“五個幫扶”,全市20個鎮、7個深度貧困村、20個村企結對幫扶取得實質性進展,落實合作幫扶項目22個,鹽城市對口幫扶鎮、村提供幫扶資金532萬元,采取“合作社十農戶”等模式,用于農業種植、藥材種植、畜牧養殖等方面。兩市鎮、村通過項目致富帶頭人培訓、安排年輕后備干部掛職鍛煉、打造特色化“一鎮一品”、建設優勢互補合作項目等形式,不斷拓寬攜手奔小康合作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