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羿 宇晴

史蒂夫·班農
在美國,有一個名為“當前危險委員會:中國(CPDC)”的組織,其成員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美國“影子內閣”的角色。這個中文權且簡稱為“當前危險委”或“當危委”的機構今年3月25日由白宮前首席戰略師史蒂夫·班農等一批美國極端保守派“扎堆”組成。他們以推翻中國政權為最終目的,并在短短3個月時間里搞了多場針對中國的活動。
新成立的“當危委”代表著美國對華政策中最強硬、最保守也最具敵意的極端政治派別,在美國單邊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其對中美關系大局的負面影響值得警惕。“冷戰又回來了!”美國輿論在談到“當危委”時都有這樣的直覺,并擔心如果這種缺乏理性的政治勢力影響到美國決策層的對華政策,那么這對美國來說“絕非好兆頭”。
打開“當前危險委員會:中國”的網頁,就能看到一張大紅的中國地圖,但地圖別有用心地把臺灣故意漏掉。該委員會揚言其宗旨是“通過公眾教育與鼓動參與等方式,幫助美國抵御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方位的傳統與非傳統威脅”。從“當危委”40多個創始成員的履歷中能看出,這是一個偏重于軍事情報與戰略對策研究的智庫組織。其中,牽頭的有白宮前首席戰略師班農、曾在國防部任職的加夫尼、前中情局局長伍爾西等人。此外,創始成員中還有幾個所謂的“中國異見人士”。
和美國眾多智庫不同,“當危委”主席布萊恩·肯尼迪、副主席弗蘭克·加夫尼、首席顧問班農等人都有著一定的媒體運作經驗和選戰造勢能力。他們有的身上貼著“意見領袖”的標簽,既是鼓吹者又是組織者。除一些成員有深厚的軍事和情報背景外,有的成員還來自媒體智庫界、經濟投資界、人權/宗教界。
加夫尼是美國國內“反穆斯林”、煽動種族仇視、傳播大量陰謀論的死硬代表人物,曾在里根總統第二任任期內當過7個月的代理助理國防部長。加夫尼雖沒有在現政府任職,但他對決策圈的影響力依然可見。在白宮“曾經”和現在的外交決策圈里,前首席戰略師班農和現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都是加夫尼的鐵桿盟友。加夫尼先后29次出現在班農主持的政論節目中,加夫尼的偏激言論曾受到美國保守主義聯盟(ACU)的公開駁斥,并一度取消他參加年度大會的資格。該委員會幕后成員還有美國得州參議員、2016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德·克魯茲,他是唯一一個參加“當危委”成立大會的現任參議員。在當天的所有發言者中,克魯茲對中國的指控與攻擊,最帶有意識形態和冷戰色彩。
“當危委”成立大會3月25日在華盛頓預備役軍官協會會議廳舉行。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有近20個人上臺發言。這些對華“鷹派”的發言大多是強調:“大敵當前,而美國還在夢游”“無論在經濟上、軍事上、政治上、文化上、宗教上還是戰略上,中國都是美國的對立面,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而且只可能會越來越激烈”“過去幾十年。中國其實已在經貿、文化、科技等領域向美國發起進攻,而美國在渾然不覺中一直處于劣勢,現在必須警醒和全面反抗”。
4月9日,“當危委”正式成立兩周后,在同樣的會議地點,班農、加夫尼等人又粉墨登場,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圓桌論壇上,大談中國對美國的軍事威脅、超限戰、5G網絡和新疆等問題。4月25日,中美貿易談判的關鍵時期,“當危委”移師紐約,邀請所謂金融投資界的高端人士出席午餐會及論壇。發言者中有曾是里根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負責國際經濟事務部門主任的羅杰·羅賓遜,他妄稱,在國家安全等領域,中國正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有國家支持與政府背景的企業對美國及其西方盟國進行滲透。接下來。以《中國即將崩潰》一書而在美國學術圈聲名狼藉的章家敦受邀發言,再次兜售他那滿懷仇恨的“中國崩潰論”。班農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毫不含糊地將中國定位為“美國建國以來所面對的最嚴重的生存威脅”。5月2日,“當危委”又在華盛頓舉辦有關“中國對美超限戰”的吹風會。在3個半小時的時間里渲染所謂中國解放軍在5G通信領域對世界的攻占、中共對美的信息戰等話題。與會者的口頭禪就是:“美國人該警醒了!”
短短3個月,“當危委”就在美國多個城市策劃組織了至少6場大型活動,數十人上臺發言,并鼓動美國其他族裔針對中國。這些活動涵蓋了美國對華最關注的核心議題,活動前有新聞預熱和社交媒體推廣,活動后還有追蹤報道。在華盛頓這個世界權力運作的核心區,能在短期內搞出多場針對中國的活動,依靠的是緊密的關系網絡與一定的資金支持。值得一提的是,“當危委”的主要成員都是在社交媒體上非常活躍的“關鍵意見領袖”。
說來可笑,眼下這個“當危委”針對的唯一敵人是中國,可里面卻沒有一個真正可以稱之為“中國問題專家”的美國學者。
一些美國輿論對“當危委”提出批評。“向一場對華‘冷戰說不!”《美國保守派》雜志資深編輯丹尼爾·拉里森近日撰文稱。這個新的“當危委”正推動美國與中國陷入一場冷戰。他認為,美國既不需要也不應尋求與中國開展冷戰式的沖突,它的代價過于高昂,本該是能避免的“純粹浪費資源”的沖突。美國正與中華文明陷入“生死存亡斗爭”的說法完全是胡說八道,非常愚蠢。沒有任何行為或跡象可令人信服地認為存在所謂的“中國侵略”。盡管美中之間必定會出現某些競爭,但沒有必要為此煽動一場“零和斗爭”。
美國智庫也有很多對“當危委”冷戰思維不認同的聲音。一些學者對“當危委”抱著觀望、懷疑的態度,擔心其存在最終會讓美國國會大幅增加國防開支。在相關報道中,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亞洲經濟一體化專家彼得·雷蒙德表示:“我并不將這視為一種二選一的游戲,我也不確定所有人都這么認為……美國有各種(與中國)在全球各種項目上合作的方式,而且我們也應這么做,就像我們也應與其他國家和其他公司合作那樣。”
摘編自《環球時報》2019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