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偉奇 黃舒雅
摘 要:以蚌埠市固鎮縣為例,對蚌埠市固鎮縣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進行概述,找出制約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并加以分析,針對影響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提供寶貴經驗。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經濟發展;制約因素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9-003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0? ? ? ? 文獻標志碼:A
鄉村振興戰略在十九大報告中被提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三農”問題所作出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在實現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路上,鄉村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農村有著廣闊的土地和悠久的農耕文明,有著千千萬萬的農民和巨大的市場需求,更有著優惠的政策和強大的國家經濟,農村的經濟建設迎來了自己的發展機遇[1]。
1? 固鎮縣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蚌埠市固鎮縣,位于淮河中游北岸,氣候屬于亞熱帶和溫帶過渡帶,兼有南北氣候特點,四季分明。近年來,固鎮縣始終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各項經濟指標按照預期的目標呈現穩中有升趨勢。根據統計,2018年固鎮縣GDP達到240.7億元,增速超過11.8%,在安徽省61個縣中排第25名,較往年上升1名。農業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糧食總產量達到55.03萬t,農牧漁產值超過105億元,并且有約5.3萬hm2糧食生產功能區和1.04萬hm2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劃定工作已經全面完成,榮獲“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縣稱號。在和農業相關的企業方面,新培育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已有3家、龍頭企業達到5家,新增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20家、家庭農場102家。農產品加工產值超過140億元,增長達到25%。安徽省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增2家、市級新增10家,“三品一標”認證企業新增25家。農村常住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9.5%,提高到15 285元,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幸福指數也顯著增長。
2? 制約固鎮縣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村的經濟結構調整正在穩步推進,結構升級、方式轉變、驅動力轉換等也進入平臺區。但是,固鎮縣農村經濟的發展仍然存在創新驅動力不足、農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不足、現代農業科學技術運用程度不高等現象,制約著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質效[2]。
2.1? 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人口老齡化加重
農業一直是固鎮縣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還處于相對比較落后的階段,缺少大型集團和新興優質企業,對高端的人才缺乏吸引力,也無法為他們提供能夠展示自我、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舞臺。所以,導致固鎮縣人口尤其是青壯年的流失比較嚴重,人口老齡化現象加劇。同時,固鎮縣對當地的年輕和高端人才也缺少相應的“引流”優待政策,致使他們在就業時首先考慮的往往都是前往大城市發展,很少能夠回到當地為家鄉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2.2? 土地生產制度落后,集中化程度不高
現今,固鎮縣的土地生產模式還是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雖然在過去幾十年里,農民的積極性有所提高,解放了農村土地的生產力。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種一家一戶的土地經營模式已不再適應新時代農村土地發展的需要,集中承包式的土地發展模式逐漸興起。然而,由于土地不能充分進行流轉,集中化程度比較低,缺少相應的農村帶頭人難以體會到新興的土地制度所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同時,這種新興的土地模式還受到當地的地勢地貌、農戶意愿等因素的影響,不利于這種土地模式的全面發展及當地農村經濟的提質增效。
2.3? 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運用程度相對較低
目前,固鎮縣的農村中從事農業生產的大都是50歲以上比較傳統的農民,受教育的程度有限,思想相對保守落后,沒有接受過系統、全面的關于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培訓,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差,導致農村生產人工成本大,科技含量比較低,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同時,大部分掌握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農民寧愿留在大城市工作也不愿意回鄉從事農業生產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因為農村風氣的影響,農民片面認為在農村工作的發展前景較小。另一方面時因為在農村使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條件,還不是很成熟,將面臨著各方面的困難[3]。
2.4? 農村的環境遭到破壞,居民環保意識較差
在固鎮縣的部分農村,當地農村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河里魚蝦大量死亡,部分地段的空氣,雖然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環保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收效甚微。居民環境保護意識較差,過度使用農藥化肥,牲畜糞便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廢舊電池、電腦、手機等隨處亂丟,造成土壤、水源及空氣污染,嚴重破壞生態平衡,也導致農產品的品質不佳。盡管部分農村擁有相應的設備和系統來處理這些垃圾,但是由于缺乏資金和專業維護人員,這些設備很難發揮真正的效用。
3? 固鎮縣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固鎮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始終貫徹以新引擎驅動新發展、新理念培育新優勢、新作為促進新變化的理念,采用穩步推進的方式,加強各方面的協作,推進固鎮縣農村經濟的發展。
3.1? 推進土地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土地生產力
通過政府搭建相應的平臺,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土地承包租賃制度,實行土地產權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明確土地的各項權限,解開土地的束縛,提升土地的流轉速度。當地政府和村領導做好農村居民的思想工作,讓農民認識到實行新型的土地承包制度所能夠帶來的風險和收益,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到土地制度的改革過程中,一起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助力[4]。
3.2? 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固鎮縣農村產業結構單一,基本上都是按照季節將土地上成熟的作物不經任何深加工直接賣給中間商,所能獲取的利潤遠不及中間商的差價??梢栽谝允袌鰹閷虻那疤嵯?,形成一條龍的農產品產業服務,從種植到收獲,再到加工和營銷,都由當地農村進行一系列加工和包裝,不斷延長產業鏈,打造當地的農產品品牌,促進農產品的轉化增值,鼓勵發展綠色生態的農村產業鏈。在銷售端引入“互聯網+”的現代農業營銷模式,借助電子商務平臺直接銷售給客戶,拉伸農民的利潤空間,提高收入水平。
3.3? 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
不斷加強對當地人才的培養,高薪聘請或者引進掌握農業高科技技術的專業人才,加快推進高科技在農業發展領域的應用。培訓符合新時代的新型職業農民,提高其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結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農民分層次地進行培訓和指導,儲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專業人才。同時,當地政府也需出臺相關的人才優待政策,在居住、福利待遇方面給予更高保障,讓人才沒有后顧之憂,專心投身于所熱愛和研究的領域,也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留在當地,貢獻力量。
3.4? 加強環保意識,堅持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道路
加大對農村居民環保意識的宣傳,讓每位農村居民都擁有對身邊常見垃圾的分類和處理能力,自覺地意識到環保是從每個人做起,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還需不斷加大對農村環保設施和維護人員的資金投入,積極推廣農村日常垃圾集中處理。提倡科學施肥,綠色出行,推廣環保建材,大力發展運用綠色、生態、環保的技術發展農業,從源頭上解決生產問題,推動農村經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攜手共建美好的農村生態環境。
4? 結束語
固鎮縣農村經濟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需要政府牽頭引領各領域專家對農村進行統籌規劃和宏觀調控,然后針對固鎮縣各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所擁有的資源,提出針對性的方案,堅決貫徹落實制定的方案和措施,相互協作,攻堅克難,共同推進固鎮縣農村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盧雨沛.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與對策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5,35(6):212-213.
[2]李軼凡.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與對策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3):45-46.
[3]張瑞卿.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制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及對策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14):12-14.
[4]杜暉.新時期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其對策研究[J].普洱學院學報,2018(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