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劉文英
摘 要:以四川省井研縣集體經濟發展現狀為例,分析了發展集體經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期促進相關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發展;集體經濟;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9-006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32 ? ? ? ? 文獻標志碼:A
1? 井研縣發展現狀
井研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收入來源單一,總體水平不高,發展不平衡。截至2018年底,在井研縣的199個村級組織中,“空殼村”有58個,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村有90個,年收入為1萬~5萬元的村有49個,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有1個,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有1個。井研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存在有資源但盤活不多,有資產但管理不佳,有資金但使用不良,有經營但效益不高的“四有四不”現象。
2? 存在問題
2.1? 發展集體經濟的經營人才緊缺
農村多數年富力強、懂經濟、有頭腦、有闖勁的人紛紛外出務工或創業,導致各村委干部年齡偏大,沒有足夠能力駕馭市場經濟,在發展集體經濟上“老經驗用不上,新知識學不會”,導致有資源不會用,有集體經濟不會管。
2.2? 催生集體經濟的有效資源不足
在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下,絕大部分村集體資產分得徹底,導致部分村集體資產僅有塘堰、村果園、老村委會或村小學等,資源價值有限。為了降低風險,個別村莊對集體資產實施單獨處理,同時收取合同費或轉讓費,導致集體資源利用率低,村級集體經濟可持續收入不足。
2.3? 集體經濟的管理不規范
集體經濟組織的內部管理體制不健全,運作不規范、監管不到位。“資產有人監管、賬目有人審批、問題有人過問、困難有人解決”的常態化機制尚未建立。
2.4? 支撐集體經濟的路徑選擇單一
在變化不定的市場大潮中,部分集體經濟組織在項目選擇上,發展路徑不寬,同質化現象嚴重,產業無特色,工作更多還停留在設想層面上。在將合適的人才與項目,締結為合適的經營模式與利益聯結機制方面,缺乏深入思考。
3? 對策與建議
3.1? 廣納賢才,提供集體經濟人才支撐
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一是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實施“領頭雁”工程。二是發展經濟、富裕農民,選派好“第一書記”。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的要求,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三是多途徑優選村班子成員。
3.2? 深化改革,建立集體經濟組織
只有組織農民,整合資源,發展產業,才能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堅持“黨建+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堅持黨支部領導、村組融合、公司經營的原則,在行政村的基礎上建立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合作社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等機構。實現企業管理。通過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完善董事會領導下的管理責任制,嚴格規范重大決策、管理、操作、利潤分配、資本管理和其他日常行為,不斷提高標準化水平的組織。合理使用村集體收入的每一分錢,讓農民享受村集體發展的效益。
3.3? 實踐“三個統一”,形成集體經濟發展合力
3.3.1? 統一管理
村黨組織帶頭進行生產審核、確認登記、量化考核、有效整合,以集體“三資”為主體,統一組織、規劃、種植、儲存、營銷、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民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
3.3.2? 統一用工
合作社成立產業工人隊伍,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動員農民工返鄉加入產業工人隊伍。不僅解決了農民工“難找工作,難拿工資”的困境,而且解決了家庭中老人和孩子得不到照顧的問題。
3.3.3? 統一籌資
合作社作為特殊的獨立法人,可以承擔省、市、縣扶貧資金等各項政策性財政資金,可以向金融部門申請抵押貸款,吸收投資,向村級集體經濟投入更多的金融資金、私人投資和社會資本,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動力。
3.4? 創新路徑,促進集體經濟多元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振興農村取決于產業發展,而產業發展必須有自己的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現實的道路。要注重產業轉型和市場前景,根據各村的資源條件、特點和產業優勢,積極探索多類型、多渠道、多元化的集體經濟發展道路。
3.4.1? 發展產業增收型經濟
井研縣以柑橘、畜禽等主導產業為重點,將村集體土地和流轉土地轉為優質柑橘種植園,同時發展果林經濟和家禽養殖業等林業經濟。
3.4.2? 發展資產盤活型經濟
村集體利用村委會、學校、舊廠房等閑置資產,建設集體物業項目、工業園區、倉儲設施、工廠等,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3.4.3? 發展混合經營型經濟
將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量化并轉換為股份,參與穩定的工商業資本或龍頭企業的運作,并定期支付股息,以實現穩定的收入增長。
3.4.4? 發展勞務創收型經濟
合作社下屬的勞務部門承接村里的建設項目,優先考慮村里勞務人員的就業。集體經濟組織將面向相關項目單位,承攬小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村莊公共服務、物資運輸工程等。
3.4.5? 發展產業延伸型經濟
重點發展柑橘等主導產業,拓展產業鏈,發展水果包裝、運輸、倉儲等相關服務。例如,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投資恒溫水果冷凍倉庫,建立水果袋工廠、紙箱廠等水果加工配套工廠,以增加集體收入。
3.4.6? 發展鄉村旅游型經濟
依托自然風光、農耕文化、特色美味,發展旅游項目、民宿經濟,發展鄉村旅游經濟。
3.5? 利益聯結,共享集體經濟發展紅利
“大河漲水小河滿”,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內生動力,才能讓貧困群眾“短期能脫貧,長期能致富”。為了使全體村民都能從集體經濟的發展中受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集體收入的“433”分配機制。40%作為產業發展基金和村集體經濟收入;30%用于農村公益事業,積極改善水、電、路、學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30%作為集體經濟發展基金,投資發展潛力產業,從實現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 結束語
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就必須根據現階段農村集體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制定強有力的執行方案,從而實現“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瑞強,張翔,劉磊.隰縣:構建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N].臨汾日報,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