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詠梅
摘?要: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對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大意義。鄉鎮自然資源豐富多樣,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過程中面臨著許多新挑戰,遇到許多新難題,需要我們去思考解決。
關鍵詞: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鄉鎮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等綠色生態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家喻戶曉。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要深刻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既要合理開發利用,又要加強保護治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先后發布的《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2015)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試行)》(2017),為審計機關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指明了方向。根據審計署的工作部署,2018年以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己在各級審計機關全面鋪開。筆者現結合近三年來開展鄉鎮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實際情況,談幾點自己的思考。
一、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轉型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經濟高增速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對資源、環境的高度破壞。生態環境的惡化直接影響了我們的生存環境和國家可持續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三大攻堅戰的打響表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除了環保、國土、水利等部門對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進行執法監管外,審計機關作為獨立的監督機構,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可以對被審計領導干部,環保、國土、水利等部門有效地實施再監督,在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在領導干部離任時,用審計的手段算清領導干部“經濟”和“生態”兩筆賬,倒逼他們成為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的“守護者”,對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間的平衡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目標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以保障中央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和國家生態安全為總目標。通過對領導干部任期期間所在地區重點自然資源資產開發利用和保護情況的審計,客觀評價領導干部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情況。重點關注被審計地區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自然資源資產及相關生態環境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促進地方黨委、政府建立完善相關管理、監督、追責等制度及考核評價體系,切實加強自然資源資產節約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人民群眾的生存環境幸福感。
三、開展鄉鎮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難點
(1)審計資源有限,難以全面掌握鄉鎮自然資源整體情況。由于各鄉鎮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資源差別較大,且涉及土地、礦產、水、海洋等多個方面。審計想搞清楚被審計地區的總體資源情況,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到鄉鎮、農林、國土、水利等單位(部門)去收集了大量資料,做了大量工作。結果發現,收集的資料雖多,但有用的卻很少。想要全面了解,挖深挖透,根本就沒有那么多的人力、時間和精力。
(2)審計人員知識儲備不足,尚不能完全勝任自然資源審計的需要。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涉及國土、農林、水利、環保等多個部門,涉及的知識面廣泛,對于習慣于開展傳統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人員來說,開展鄉鎮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就是一個挑戰。基層審計機關本就人員配備不足,所學專業特長也比較單一,在現有的層次水平上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勢必會影響審計的質量和效果。
(3)數據采集不完整,大數據審計優勢難以發揮。有的鄉鎮領導干部任職期限較長,鑒于早期信息技術水平發展限制,相關單位和部門信息數據監管平臺并不完善。對于任職初期鄉鎮自然資源基本數據有的無法采集,有的采集數據不全,無法形成完整的數據分析鏈,發揮不了大數據審計的優勢。
(4)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領導干部責任界限難以劃分。開展鄉鎮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過程中發現,資源環境領域出現問題的原因復雜,有的是因前任領導干部決策失誤,對生態環境不重視造成的;有的是因相關部門貫徹執行中央或上級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不利、執法不嚴造成的;有的是因地方企業或個人破壞自然資源的違法違規行為造成的;有的是因地方政府財力不足,整改落實不到位造成的等等。對于這些問題哪些是領導干部應負的責任,負什么樣的責任,如何劃分清楚責任界限存在一定的困難。另外,相關部門(單位)提供的數據往往都是整年的,與被審計領導干部的任職期限不一致,給界定責任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5)搜集資料困難,有的單位存在應付,拖拉,不配合的現象。基層職能部門本身業務就比較繁重,僅能提供有限的技術支撐,并且基層審計機關與各職能部門又是平級單位,到這些部門(單位)搜集資料時,他們往往抱著不愿得罪人,更不愿承擔一些可能存在的問責風險的心態,存在要不到資料,提供資料速度慢,甚至不配合的情況。即使拿到了數據資料,對于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也難以核實,無形中加大了審計的風險。
四、開展鄉鎮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幾點對策
(1)結合當地自然資源稟賦特征,確定審計重點。通過認真分析被審計鄉鎮的自然資源稟賦特征后,選定土地、礦產、水、森林和生態環境為審計內容,并重點關注責任目標落實情況、管理情況和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在確定內容和重點后,搜集到對這些自然資源稟賦進行評價的相關指標,將其繪制成表格,再到相關部門(單位)進行逐一取證,圍繞已完成哪些指標,開展哪些活動,存在哪些問題,責任在哪里這幾個方面,將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理清摸透。因此,確定重點自然資源的重點方面進行審計,才是打開鄉鎮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正確方式。
(2)聘請環境保護方面專家加入審計組,彌補審計不足。任何單位和部門都有自己的職責和特長,因此,當審計人員無法獨立完成審計項目時,可以借助外部審計資源力量,提高審計的效率和質量。一方面,可以協調國土、農林、水利、環保等主管部門力量,借助專業技術,提高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專業性和準確性。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聘請外部專家、建立咨詢庫、向社會購買服務等辦法,借助外部力量和先進技術突破審計難點,補齊短板。
(3)建立聯動監管平臺,便于采集和分析數據。經過到農林、國土、水利、環保、統計等相關部門了解,已建立“慧眼守土”國土自然資源動態管理系統、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等數據庫系統。如能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化的自然資源信息共享平臺,對數據的采集、分析和保管都將是一個很大的提升。另外,審計組將領導干部離任時的相關數據進行儲存,作為下任領導干部離任時的比對數據,將大大提高對領導干部任職前后對自然資源環境保護情況評價的可靠度和準確度。
(4)明確被審計領導干部職責權限,追究相關責任。審計署在2017年試點時曾明確提出“反映領導干部和主管部門在相關問題中不作為、慢作為以及亂作為的問題性質……避免做成資源環境專項審計項目。”在開展審計工作過程中,要分清兩種項目的區別,把握好審計尺度,避免過度延伸與被審計領導干部責權無關的事項,增大審計風險。著力揭示被審計地區人民群眾最關心、最需迫切解決的自然資源資產及相關生態環境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對于與被審計領導干部無關的事項,除重大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宜過多追溯。
(5)加大培訓學習力度,用知識武裝審計隊伍。一方面鼓勵審計干部主動學習資源環保、生態文明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政策法規,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能力,努力成為復合型審計人才。另一方面加強培訓。通過視頻會、審計數字在線系統對審計人員進行計算機、地理分析處理技術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培訓,增加審計人員的知識儲備;不定期開展加強與政府環保等相關部門、高等院校地理系等相關單位的交流合作的活動,學習借鑒專業性知識經驗,提升審計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王云峰.離任審計“生態賬” 增強“綠色政績觀”[N].遼寧日報,2014.
[2]云宇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生態責任離任審計與追究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