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民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樺甸市分校
在各項技術應用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推動作用中,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速度較快,在教育領域中微學習開始興起并全面發展,能適應學生學習認知能力以及學習需求,能全面轉變傳統學習模式。在教育領域發展中移動學習深入開展,在各類新型學習模式中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是教育研究的重點內容。在教學領域中微內容應用就是保障微學習能全面開展,通過數字媒體表現形式展示各類小容量教學資源,滿足學習需求。
微內容即是在網絡上具備唯一編號以及地址數據以及元數據的有限匯集。當前在教學領域中合理應用微內容主要是對各類獨立性較強的精細知識點進行具體描述,在應用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知識內容進行分解與提取,在知識傳播過程中全面應用改造。微內容中的“微”主要是表現在資源信息容量較小,能滿足人的基本認知規律。消耗學習時間較少,學習資源存儲量受限,傳輸速率較快,能在移動化智能學習終端設備中合理應用,學生依照自身學習要求進行學習,學習活動不受到地點限制。應用方式靈活性較強,表現形式較為多樣,各類圖形、圖像、文本、視頻、動畫等都是微內容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微內容合理應用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微內容能為學生傳遞更多知識,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學活動開展受到教學固定內容與固定時間限制,教師一直應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傳授多項理論知識,大多數學生難以學習理解。但是微內容信息容量較小,對單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教學,針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知識,能將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個知識點,各個知識點都能通過微內容形式表現,學生可以基于自身學習現狀采取針對性學習模式。在較短學習時間內學習注意力較為集中,能強化知識點理解,對課堂知識點進行吸收。微內容通過多項互動傳播,能強化師生之間有效交流,保障學生協作能力能全面提升。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能有效交流互動,促使課堂教學時間能有效延伸。課堂教學過程中諸多學習問題,可以選取微內容進行高效化互動解答。其次,不同學生群體對微內容進行傳遞表達,再融入自身思維進行理解,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討論,通過合作式學習模式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微內容能幫助學生建立更為完整的知識體系,開展深度教學。各個微內容對某項知識點進行講述,但是多個微內容聚集在一起,能組建成海量的學習信息,為課堂教學活動提供有效輔助,培育學生學習能力。
近年來我國網絡技術應用成熟,整體發展速度較快,全面實現教育資源網絡化是新時期教育發展主要方向。在互聯網上存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各類網絡教育資源更新速度較快,信息量增長快速,對其能合理應用,能保障教育教學活動全面開展。隨著Web2.0 的發展應用,微內容環境能滿足多項網絡教育資源全面建設,通過對微內容特點進行分析,能對各類網絡教育資源合理優化。網絡教育資源微內容化能多次應用,可以通過內容管理、遷移、聚合提升教育資源深層次價值[3]。將各類應用工具聚合以及微內容利用,能實現多項信息遷移,對教育資源合理應用。在微內容教育環境中,相關網絡教育資源建設人員可以將結合教學現狀對教學信息與內容刪減與補充,此類開放式資源應用能全面調動用戶參與積極性,對資源庫資源全面豐富。通過點滴微內容記錄能突出更多教育價值,在細微感觸過程中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從當前教學實踐活動中能得出,在各類知識應用以及教育創新過程中全面實施共享以及交流是重要路徑。在微內容環境中所有教學活動參與人員都能成為微內容編輯人員。通過師生相互協作能創造出更多高質量教學內容,便于建立學習研究小組,強化多項知識交流。學生在學習中是重要主體,能直接參與到網絡教育活動中,對自身學習看法與各項意見進行真實表達,對班級其他學生學習行為進行合理評價,這樣便于在教學過程中建立不同學習類型的小組。這相較于傳統小組協作式教學其教學方法靈活性更強,這樣能全面優化傳統網絡教學中師生之間互動性不足等問題。微內容“自傳播”能對傳統大眾傳媒基本傳播模式進行優化,促使傳播界限得到控制。在教學過程中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提出學生主導地位。確保師生主導、主體地位能全面發揮。能引導學生參與到更多主體活動中,獲取更多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
在微內容教學輔助應用軟件中,要設定用戶身份識別,在身份識別中主要有學生與教師兩類。為了提升教師課程管理效率,在教師身份設置中僅僅提供教師管理某項課程的功能。為了能對學生知識體系進行完善,在學生身份中要提出讓學生參與到各類課程中的功能。

圖1 基于“微內容”的教學輔助軟件功能模塊圖
成員資格在審核過程中,主要是為了審核準許學生是否具備課程資源瀏覽權限。在教學資源維護過程中,要對計算機專業所涉及的微內容進行整合,微內容基本形式可以通過音頻、視頻、文本、圖像等進行展示,針對不同內容要引導學生進行評論以及提問。在微內容組成要素中主要有標題、信息、內容構成,其中章節信息能對微內容進行合理分類,便于師生對多數微內容進行全面管理。為了對微內容知識點進行精確化表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方式合理調控。比如在“數據結構”課程教學中“二叉樹”內容進行分析,針對例題表述以及概念知識說明,能通過小文本進行展示。對于典型二叉可以選取圖像圖形合理描述。對于二叉樹線索化過程展示,可以基于對應動畫進行合理表述。在本章節教學過程中,重點知識就是二叉樹遍歷,教師可以通過針對性對教學視頻短片進行精確化表述。最后通過超鏈接設定為學生補充更多樣化的閱讀資源。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合理應用能全面開發更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補充課程資源,促使微內容教學能始終處于良性循環狀態。教師通過分析微內容收藏以及瀏覽量,能得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找出教學中的薄弱部分,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進行全面更新。微內容教學活動輔助應用軟件針對性突出,便與師生應用管理以及維護操作,能對微內容層次合理劃分,便于對教學活動進行分類管理。
總而言之,微內容屬于較小的信息單元,其作為重要的網絡教學資源,微內容承載著較多信息,在教學應用中要作為重要的教育媒體。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合理應用微內容,對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完善教學體系,推動教育教學活動長遠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