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強
摘要:城市公共藝術是一個城市文化的傳播媒體和個性載體,它具有廣泛性和開放性的城市空間,用生動鮮明的、可觸摸以及可視的藝術形態,表現和描述著城市的歷史背景、社會理想、歷史故事、市民風情等,它代表著城市的公共精神與意識,在塑造城市文化、傳承城市文化以及提升大眾情感理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城市雕塑為例,分析城市公共藝術與城市雕塑之間的關系以及目前公共藝術設計的現狀,從而探究在公共藝術設計中如何做到因地制宜。
關鍵詞:公共藝術;城市雕塑;因地制宜
公共藝術是一個廣義的詞語,它不是單指某一種藝術形式的體現,它是一個具有公共性的自由領域[1]。公共藝術作品應該具有開放性和公共性,是以社會為主體的藝術服務活動,其中包括壁畫、雕塑等。而城市雕塑是公共藝術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表達具有一定的空間性,運用不同的材質而表現雕塑自身的形態,其中包含了豐富的理念及雕塑語言。城市雕塑一般都是根據城市的文化背景來設計的,并不是很突兀的就將一座雕塑樹立在城市環境中,它的置入必須要具有一定的表達含義和精神層次的內涵。
一、城市公共藝術與城市雕塑的關系
由于每個城市的文化背景和內涵不同,每個城市的定位不同,以及在審美和鑒賞的角度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需要從城市公共藝術的角度去設計城市雕塑,才能夠有效的豐富城市空間,讓城市更加出彩。從藝術本身而言,公共藝術雕塑屬于城市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推動城市的發展,彰顯城市的魅力。在城市公共藝術中裝飾雕塑具有特殊的含義,無論從藝術的任何角度出發,其都具有豐富的魅力。城市公共藝術一門大眾化的藝術文化,是城市大眾都能夠參與的藝術種類。城市雕塑應該要符合人們生活所需要的審美愛好和藝術感,要體現出城市公共藝術的公共性和藝術性,讓城市大眾對其認可。公共藝術和城市空間的融合才能更好的體現出城市公共文化、凸顯出城市的文化內涵,通過城市大眾與城市文化、藝術相結合,才能將當地獨有的地域人文風情更好的展現出來,從而體現出藝術獨特魅力及文化傳揚的特點。
二、目前城市雕塑公共藝術設計的現狀
2.1 公共藝術表現的形式比較單一
目前我國很多城市中公共藝術表現的形式才僅限于城市雕塑,認為雕塑才是能夠凸顯當地文化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從而對其他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不重視,例如城市小品、街頭裝置、壁畫等這一系列同樣具有裝飾功能的藝術作品。在雕塑的作品中大多以圓雕來體現,像透雕和浮雕這種藝術形式來體現的作品非常之少。其公共藝術表現形式的單一,造成了城市文化缺乏藝術感和形式感。
2.2 公共藝術作品千篇一律
城市公共藝術設計應該要將城市的精神與環境相結合,同時還要注重城市的本土文化。但是,在目前很多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在材料的選擇和藝術的體現上都大同小異,在手法上都是相互模仿,其體現出來的藝術作品都是千篇一律,沒有根據當地的文化特色而進行公共藝術設計,缺乏當地的人文風情和風格。
2.3 不銹鋼材質的藝術作品泛濫
在目前城市公共藝術作品中以雕塑作品為主,但是很多城市的雕塑大多都采用不銹鋼的材質,認為這種材質才能夠體現出雕塑的現代感,才能夠表現出“騰飛”“希望”這類空乏的主題,導致很多城市中出現這一類膚淺的雕塑作品。這種快餐式的雕塑作品,降低了公共藝術的格調,喪失了其具有的意義,讓公共藝術的意義、精神和文化變得表面化以及簡單化。
2.4 公共藝術作品沒有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理念相結合
在我國很多城市的公共藝術設計中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沒有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理念相結合,要不就是單一的傳統藝術作品,沒有融入現代理念,要不就是單純的只有現代理念,而摒棄了傳統文化的設計風格,像傳統文化和現代理念相結合的公共藝術作品非常的少。
2.5 公共藝術管理機制不完善
在目前很多城市中公共藝術的建設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有些政府機關為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只考慮了公共藝術的建設與投資,沒有考慮到其設計方案是否具有建設意義,與其后期的保養維護也沒有考慮周全,導致很多公共藝術作品因為沒人監管而遭到破壞。因此,在實施和建設公共藝術作品時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法律體系。
三、城市雕塑公共藝術設計因地制宜的措施
3.1 根據當地歷史文脈來設計
每個城市的歷史文脈都是經過長久的洗禮而存留下來的文化精髓,它代表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是城市文化底蘊的注意,它的出現對城市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從美學理念上來講,尊重一座城市的歷史文脈以及當地風俗文化才能夠塑造出城市的內涵。城市雕塑設計應該以歷史文脈為基礎,挖掘當地的歷史特色文化,從精神、造型以及地區文化元素來進行雕塑公共藝術設計。城市雕塑設計不僅是展現出城市的文化風貌,更是能夠延續當地歷史文脈的重要基礎。但是目前很多城市以歷史文脈來設計的城市雕塑只是還原了歷史形象與歷史情境,單純的展現歷史節點和美化城市環境,對于歷史文脈的內涵卻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在城市雕塑公共藝術設計中,我們要學會創新意識,將城市的歷史文脈和當地地域文化相結合,塑造更具有價值的城市雕塑。例如在唐山市大釗公園內的《李大釗塑像》,它是我國著名的雕塑家錢紹武先生的作品[2]。這具雕塑利用了概念和夸張的手法將李大釗的性格完美的體現出來,而且還跟周圍環境恰好的融合。讓人們能夠記住這一歷史人物以及它對當地做出的貢獻。這具雕塑的設計并不是單純的對人物進行造型,而是根據人物的歷史背景和形象來體現出堅貞不屈、憂國憂民的精神。以歷史文脈來設計城市雕塑作品要結合歷史與現代來進行創新,不能夠只是單純的表達或者紀念某一事物,而是要將歷史精神而進行傳承,從而來延續歷史文脈。
3.2根據當地的傳統文化來設計
我國很多地區的傳統文化都比較悠久,而且資源也非常的豐富。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隨著目前少數民族的遷入,大量的少數民族風俗蜂擁而出,如果將這些傳統文化融入到雕塑設計中,則更夠體現出當地城市的特色。但是目前很多城市的雕塑作品還只是照搬了歷史文化的形象,雖然這種雕塑能夠更加適應城市的發展以及美化城市環境,但他們的存在只是城市建設的附屬品,沒有過多的利用價值。想要很好的體現出當地的傳統文化,就要利用中體西用的文化發展理念,對其充分的吸取和凝練,將傳統文化標志性的特征進行概括,從而設計出更加形象的藝術符號,讓其更加易見并且又具有內涵。例如在秦皇島市開發區高速路口的《中國紅雕塑》,它利用了眾人所知的中國結來進行造型,表達了一帆風順、平平安安的思想,讓人們能夠很直觀的理解其中心思想[3]。在城市雕塑公共藝術設計中要將傳統文化精神通過其特有的元素而展現出來,提高其藝術性以及增加城市的文化內涵,更能夠體現出城市的品味和風貌。
3.3根據當地的發展需求來設計
城市雕塑公共藝術設計不僅要體現出城市的歷史文脈和傳統文化,更要根據城市的建設來設計。在城市的各個商場中經常會運用到動感雕塑,這一類的雕塑在內容和時間上更換的比較頻繁,而且廣大的群眾也很容易接受,同時還達到了促銷的效果。例如在寧波市天一廣場中的雕塑,其懸掛的方式非常簡單,并且內容與城市的生活相聯系,表達了快樂購物和時尚運動的理念,與天一廣場的休閑環境與購物環境都非常的吻合[4]。根據當地的發展需求來設計城市雕塑就是要體現出雕塑的價值,讓大眾能夠很直觀的了解雕塑存在的意義,并且以此來促進城市的發展。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目前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作品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沒有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理念相結合、表現的形式比較單一、沒有制定完善的管理體系等,并且很多城市雕塑都是千篇一律沒有特色,更沒有體現出一個城市的內涵。因此,在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我們要根據城市的歷史文脈、傳統文化以及城市的發展為基礎,來設計合理的、具有價值的城市雕塑。公共藝術以城市雕塑為載體,記載了城市的歷史,體現了城市的人文風情,它對促進城市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目前城市文化的發展必須要立足于城市雕塑公共藝術,借鑒國外豐富的經驗,結合當地城市現有的文化元素,合理的布置雕塑的屹立位置,使其能夠長久的烘托出城市的文化內涵,進而來實現城市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卉子.公共藝術中城市雕塑的認識與思考[J].明日風尚,2018 (3):28-28.
[2]艾勇軍.向公共藝術規劃轉型的城市雕塑規劃——以廣州為例[J].中國名城,2018 (9):29-39.
[3]陳立新.地域文化與人文精神在公共雕塑中的體現[J].藝術教育,2017 (Z2):247-248.
[4]王開彩.綠色設計理念在國外城市雕塑中的實踐探索[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8,069 (1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