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摘要:2019年6月7日習主席在第二十三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的致辭中提到我國高度重視加強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未來會將共建“一帶一路”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有效對接,統籌協調好經濟、社會、環境之間關系,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充分彰顯了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始終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目標和決心。
關鍵詞:全球化;可持續發展;“一帶一路”
當今,伴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與發展,世界各國相互聯系日益緊密,相互依存不斷提高,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隨著生態環境問題的不斷惡化,各國都已經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必須攜手共同應對環境惡化問題。其實,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環境保護與發展這些理念就已經多次在聯合國各種會議中被多次提及,很多發達國家都提出了要轉變發展模式,保護地球家園的理念。中國同樣也是從上個世紀就已經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先后提出了“永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等理念。
歷史告訴我們,任何建設都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過去那種先破壞后治理的老路已經行不通,因此保護共同的地球家園就成了各國攜手努力的奮斗目標?!耙粠б宦贰苯ㄔO所踐行的就是綠色發展理念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綠色、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文明的核心要義。黨的十八大就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地位和政策,并將其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v觀人類發展史表明,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必然抉擇,只有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才能解決當今人類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生態危機問題,生態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各地區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必須將“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結合,真正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十八大以來,我國為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努力。習主席多次在重要講話中引經據典,“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這些闡釋都表明了人類在發展建設的同時必須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規律的生態觀。2017 年 5 月,習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要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 2030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并提出要設立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之后,我國環保部門就頒布了《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以及《“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表明了我國把綠色發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和決心。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并提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秉承綠色發展內涵,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就是要解決不平衡發展,不協調發展以及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將生態保護提升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2015年,聯合國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包括了被稱為改變世界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涵蓋了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等重要層面。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所倡導的精神、目標以及行動領域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高度契合,二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聯合國秘書長也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將成為 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耙粠б宦贰表椖吭趲椭芑輫〉媒洕鲩L、創造就業的同時,也使受惠國走上更加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因此,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對接,不僅有助于“一帶一路”建設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框架下的順利進行,不斷提升我國參與引領全球治理能力,更有助于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使其加快落實。
當前,人類在全球化進程中面臨著諸多風險與挑戰,大家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命運相連、休戚與共。在這樣的關鍵歷史時刻,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與解決方案,意義重大而深遠。因此,邁向命運共同體,需要大家攜手努力,秉持綠色、可持續的發展觀,為創造更加繁榮美好的世界而共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