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 辛磊
摘要:在媒介進入融合時代、電視節目品牌化經營的今天,作為一種獨立藝術品種的電視專題片,在受眾日益挑剔的目光中如何完善自己,這是當前電視媒體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結合多年來從事專題工作積累的經驗,我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關鍵詞:電視專題;策劃
關于電視專題的界定,目前電視界和學術界眾說不一。但可以肯定,專題片不是純新聞,它不要求時效性,而是追求歷史的、文化的和社會的價值;它兼具某些新聞的特性,但與新聞有著本質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對事實和對真實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與揭示”。因此它既不會取代其它電視藝術,也不會被其它電視藝術所取代,有著頑強的藝術生命力。
回顧我國電視專題片的創作歷程,我們不難看出她身上的時代烙印。而今的電視專題片已開始拒絕枯燥無味的敘事和亟其冗長的鏡頭,追求“可視性”、“節奏性”、“故事性”。這就需要對電視專題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的策劃和包裝。
一要精心選材。專題片可涉足的范圍極為廣泛,包括會議專題,歷史題材,民生報道等等。而選題的關鍵是在于它的內涵價值,我曾經拍攝過的《一個古村的背影》、《鞋匠》、《真水無香》等片子,之所以受到觀眾的關注,是因為它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觀眾的欣賞情趣和口味,講述了老百姓的故事,使人們能主動地介入到片子中來,產生情感的共鳴,達到心靈的互動。
在專題片題材的選取上我們首先要注意選取典型,就是所選取的人或事在一個時期一個地方具有普遍性、現實性、代表性和時代性。雷鋒、孔繁森等先進人物都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它們之所以能成為改革中的先進典型,不僅因為他們具有勇于吃苦、甘于奉獻的精神品質,更因為他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都符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發展需要,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這樣的典型讓人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將這些典型人物制作成電視專題片,就會收到很好的社會傳播效果。
二要客觀真實。真實客觀是專題片自始至終的追求。通過紀實手法的運用和表現,讓人們感受到真實再現的品格,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它平實、客觀的特點賦予了電視專題片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所以在制片時,應盡可能地避免主觀色彩的說教,而要從受眾心理的角度給專題片定位彰顯其平民意識。而實際上,在地方臺,我們經常遇到的困擾是常會不知不覺地帶著某種主題先行的想法去“強制執行“,其結果往往表現的不是被拍攝對象,而是自己,即不經意間把被拍攝對象當成自己的思想載體,這就與我們的創作初衷大相徑庭了。應當明確一點,我們搞專題片的初衷不是把一個現成的或編導主觀的結論強加給觀眾,而是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能動介入,盡管每個人領略和思考的東西不同,但結論是觀眾在平等、能動、投入的狀態中獲得。絕沒有強求的痕跡。因此在創作時,一定要注意從觀念上找準定位,一定避免一些人為的擺布和虛假的東西,力保專題片的真實性。因為,真實的專題片才有魅力,真實的專題片才能吸引觀眾、打動觀眾。在制作過程中,要本著形式為內容服務的宗旨,在“以視為主,以聽為輔”的原則指導下,協調和處理好畫面、同期聲、字幕,解說詞等方面的關系,使電視專題片諸要素及構成諸要素的子要素之間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共同為突出主題服務。
采訪現場是掘取大量真實素材的地方,聲畫同步使電視專題具備了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魅力,所以應盡量采錄原生態的現場資源來突出真實感。其次,音樂是高度形象化的情感符號,音樂語言的運用,是直接表達藝術思想的有效手段。再有,歷史資料和空鏡頭的運用也是專題節目真實再現的一種包裝手法。
三要獨辟蹊徑。馬克思曾說過:“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沒有策劃的專題片是黯然失色的,沒有加工的素材是平淡無奇的。電視策劃首先是一種智力投入,策劃的前提是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更是一種對“腦力”的全面考驗,腦力是愿思考、勤思考、能思考、善思考,并作出準確分析、判斷的能力,“電視策劃不僅僅是一兩個點子,它就象是一條貫穿節目始終的智慧線,在節目中承擔了思想引擎的作用”。電視策劃就是理論對實踐的支撐,沒有相關的知識的積累、人生閱歷,不了解電視媒體的特點和優勢,是難以勝任的。這就要求專題片的制作人員應當是一個多面手,他具備較高的思想文化素質、藝術審美能力。這樣才能在節目的定位、創意、制作上進行大膽的嘗試與創新。比如我們之前拍攝制作的風光片《楊山、楊山》,我們從一個小村安詳寧靜的夜晚入手,走進一個小村厚重的歷史背景,秀麗的自然風光以及祥和富裕的美好生活,最后以村里一戶普通人家的幸福生活收尾,由點到面,既樸素自然又溫馨和諧,而不是大篇幅的贊美和流水賬似的羅列。所以,電視專題的策劃角度,唯有獨辟蹊徑,才能引人入勝。
同時,還要注意解說詞的寫作。電視解說詞是對電視專題的一種潛移默化的策劃,電視專題的敘事風格和結構框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解說詞。電視解說詞應敘事干凈利落,語言曉暢明白,詞句短小簡潔,語言力求口語化、形象化。解說詞不是畫面的簡單說明,而是畫面及同期聲的概括、評價、補充、延伸和深化,以傳達畫面及同期聲沒有傳達或無法傳達的信息。在論述時應透徹、深刻、富有思辯色彩和哲理,用獨特的語言藝術為電視畫面增添無限魅力。
四要與時俱進。當今是一個全新的融媒體時代,一次采集多元發布極大地提高了電視藝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作為傳統媒體,電視專題片除了傳統的表現手法,更應該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通過快閃、抖音、短視頻等多種表現手法傳播好時代聲音,講好時代故事,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迎接時代的挑戰。
總之,電視專題的策劃,是一個無限廣闊的空間,經過精心策劃包裝的專題片,就象一座完美的雕塑,立體的呈現在受眾面前。這種藝術表現強調真實自然,它追求異彩紛呈,但不提倡光怪陸離;要求容量和深刻,但拒絕繁冗和堆積。它不同于電影、電視劇、文學的表現手法,而象一面鏡子反映著真實的人文和環境。尤其是作為基層電視臺,有著更加廣闊的的創作空間,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認認真真踐行好“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用“四力”嚴格要求自己,是一名新時代記者綜合素質的最好體現,也是新媒體時代做為一名媒體人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才會用好手中的筆和肩上的攝像機,才會勇敢更多更精彩的電視作品奉獻給廣大受眾,無愧于時代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