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偉 許志虹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戲劇作為一門文學藝術和舞臺藝術需要與時俱進,而對于它的形成,戲劇編劇具有重要作用。在此之上,本文簡要分析了目前中國戲劇編劇面臨的挑戰與問題,并通過明確自我定位、提升藝術教育、強化體認意識等措施,進一步增強戲劇編劇的創新能力,讓中國戲劇充分展現出獨特的文化魅力。
關鍵詞:中國戲劇;編劇;創新理念
前言:
戲劇編劇是藝術的創作者,也是凈化人們心靈的思想家,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戲劇編劇急需進行調整,應用創新理念保證中國戲劇的發展符合時代特點,滿足人們對于戲劇文學藝術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戲劇在傳統藝術中占據重要地位。
一、當代中國戲劇編劇面臨的挑戰及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要求日益增加,而對于精神層面上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因此,為了給大眾提供高品質的藝術作品,中國戲劇開始積極創新,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戲劇編劇無法放下藝術家的身份,但又迫切希望大眾喜歡自己的創作,面對經濟環境的挑戰,中國戲劇編劇陷入了矛盾的境地。另外,在當代戲劇作品中,形式越來越多變,但人文氣息逐漸減少,并且缺乏創新性,導致戲劇行業日益衰落。面臨這些挑戰,當代中國戲劇編劇出現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1)缺乏明確的自我定位,包括藝術性和職業性,編劇若把重點用在情節設定與人物塑造上,戲劇將缺少完整性且沒有發展空間,而放在舞臺表演中,編劇大多趨于利益化,在這種情況下,編劇已然違背初心;(2)編劇文化素養不足,影視劇的發展為戲劇編劇帶來了很大壓力,對于當代戲劇編劇的培養往往忽視人文深度及獨立創新意識;(3)創作意識缺少原則,若戲劇一味走大眾審美路線,戲劇作品將失去文學意義。
二、當代中國戲劇編劇應用創新理念的措施
(一)明確自我定位
當代中國戲劇編劇需明確自我定位,人之所以稱為人就是因為他具有社會及個體屬性。而在馬克思理論中的人指社會關系的綜合,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這兩者屬性往往不能兼顧,而對于戲劇編劇的文學創作而言,同樣如此。在其創作期間,若以自身角度出發,利用作品來抒發自身對于人生的感悟,常常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考驗和得到大眾認可才具有價值。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注重個體之外的食物以及社會壓力等問題,此時,戲劇編劇的創作除了關注作品本身的文學意義之外,也要挖掘更深層次的價值。戲劇編劇的創作本身具有藝術性,通過文化的進步,引發人們對社會的思考。相比自我定位,這種社會定位的方式更加深刻。因此,戲劇編劇在當代社會背景下,需積極應用創新理念,保證戲劇作品的內容符合社會發展的特點,事實上,戲劇作品的誕生離不開戲劇團隊的共同努力,戲劇編劇在這個團隊中需要掌握好自我定位,用端正的態度進行創作,為人們提供心理和精神層面上的視覺享受[1]。
(二)提升藝術教育
現今戲劇作品的質量水平普遍不高,這遭到許多評論家的批評與大眾的吐槽,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文化素養高的戲劇編劇,雖然隨著新媒體產業的發展,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力的條件,并產生了大量的編劇人員,但其質量卻明顯下降,這就需要重視當代戲劇編劇教育,提升戲劇行業的整體水平。對于提升藝術教育的主要方向是培養戲劇編劇人員的人文深度、獨立意識及創新精神,這樣才能確保當他們日后投入到戲劇創作工作時,能夠為當代戲劇的發展提供新鮮的動力與靈感。具體方法如下:(1)編劇教育高校需結合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人文意識、啟蒙精神、人生價值等基本思想,并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特點,因材施教,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這樣一來,通過在大學期間的不同定位,促使日后創作出具有獨特魅力的戲劇作品;(2)面對社會編劇需求,高校絕對不能淪為培養編劇的技能培訓班,所以在招收學生時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創作及就業質量,堅持原則,不以統一的教學手段遏制學生的天性,鼓勵學生保持原有的創造力,開發智慧參與戲劇創作[2]。
(三)強化體認意識
中國戲劇主要包括戲曲和話劇,而傳統的戲曲藝術起初并沒有導演這一稱謂,隨著西方戲劇的滲透,才逐漸形成了后來的導演制,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戲曲藝術仍以演員為主體,但在新中國的成立后,戲曲界開始慢慢轉型,這時才有了戲曲團體的建立,戲曲創作也開始受到重視。對于當代中國戲劇編劇,一般無需在創作中展現普世價值,但是可適當利用超俗的理念思考問題,不受體制文化的影響,在加強人物塑造和情節設定時,也要考慮大眾的審美需求,讓戲劇發揮出重要的文學價值,不但滿足人們通過欣賞戲劇獲得精神力量的要求,而且也要讓作品本身具有藝術性。當下戲劇編劇最需要的正是體認意識,在創作之中應用創新思維,展現個人思考,而不是竊取他人成果。
結論:
綜上所述,雖然中國戲劇面臨著經濟、文化、體制等方面的挑戰,但在新時代背景下,只要中國戲劇編劇積極強化自己的創新理念,就能為中國人民提供更優秀的戲劇作品,從創作的角度提升戲劇的藝術水平,以此推動我國戲劇藝術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穆海亮.視角創新·技法探索·青春風暴——“天中杯”第八屆黃河戲劇節劇目綜述[J].中國戲劇,2019 (01):79-82.
[2]喬鴻雁.中國傳統元素在戲劇海報中的創新初探——以獨幕劇《菩提青蛇》海報設計為例[J].戲劇之家,2019 (02):125-127.
作者簡介:宋立偉(1985.11-)男,民族:漢,籍貫:山東省濱州市,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四級編劇,研究方向:劇本創作;許志虹(1988.02-)女,民族:漢,籍貫:山西省大同市,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聞采訪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