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杰
摘要:小學生喜歡生動有趣的事物,在一個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知識更快更好。為了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效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其更快地投入學習之中。
關鍵詞:語文;情境;效率
人是感情的動物,喜歡在一個具體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感情。因此,我們往往會在某個具體的情境與別人產生共鳴。因為這個具體的情境觸發我們感情的那根弦。如果沒有這個具體的情境,想要打動我們就有點困難。學生的學習其實也是一樣的,在一個具體的情境中,我們可能會輕松地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情境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就要善于利用情境來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應該根據具體學習內容,為學生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劇本戲情境、生活情境、游戲情境等,以此豐富教學形式,充實課堂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率。教學中,我們要怎么做呢?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生動的情境
現在已經步入高科技時代,我們的語文教學也要與時俱進。傳統教學中,我們依靠的粉筆、黑板現在已經在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進入我們課堂的是白板、多媒體、計算機。因為現在的學生都是在使用電腦、手機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對于那些生動的畫面是那么熟悉,也是那么的喜歡。而對于那種純粹的文字就不是那么感興趣了。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情境,就要運用多媒體這種集音、像、動畫為一體現代教學手段來彌補文字的不足,利用它的優勢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思維方面具有其它教學情境不可比擬的優勢。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我先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桂林的風景,讓學生自己真切感受到桂林的美景,對桂林的山與水的特點有一個具體真實的了解,然后再讓學生聽配音朗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這樣的教學不僅僅再現了情境,豐富了學生的感情,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朗讀能力,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創設問題情境
所謂的問題情境,是指我們運用提問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是他們在感到不了解和無法解決的那種情況,更需要我們的點撥。一句話,沒有問題情境也就沒有問題的解決。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學生首先要認識“圓明園”,教師利用音像教材,幫助學生認識了解“圓明園”是一座藝術,是古建筑藝術的精華。在具備了這些表象資料后,再結合課文提出一些相關問題出來供學生研討。這樣學生帶著問題主動讀課文、查資料、抱著強烈的探究欲望,主動地參與學習,并很快地解決老師所提出的問題。這樣的設疑激趣教學,既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又自然地將學生引入學習的活動之中。當一個學生在回答問題出現錯誤的時候,我們教師不應馬上糾正,而讓全班同學討論、尋找,給足時間,當爭論聲停止時,他們也明白了錯在什么地方,這樣的教學效率我想會更好一些。
三、挖掘資源,創設戲劇情境
現在的小學語文教材,豐富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充滿童趣。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挖掘其中的戲劇因素,給學生營造一種充滿美感與詩意的情境,讓他們自己來表演。這不僅有利于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如教學《小木偶的故事》這篇課文,教師在搞情境創設時,可以先找學生來演老木匠、小木偶、小紅狐、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藍鼻子小巫等,教師分別在每個孩子的頭上妝扮好頭飾。按課文內容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在這個具體的情境中各個角色的語言與心理就更容易被學生理解。這種趣味扮演,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學好語文的信心。不僅如此,教學中,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開展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游戲是人們最喜歡的活動,不僅小孩子喜歡,有時大人也很喜歡。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組織學生游戲活動時,一定要根據實際創設,活動要一定的難度,能激發學生思維,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愿意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學中的游戲情境很多,諸如兒歌、繞口令、猜謎、拼一拼等。特別是記憶漢語拼音和情境教學,可能還有更多,我就自己的點滴經驗談到這里,但還必須注意,在進行情境教學時,老師所設的情境必須要有一定的目的,要為教材服務,情境教學活動要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更好地學好語文,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情境的創設不能干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偏離知識環節,要充分體現一個“趣”字,但也不能沖淡了主題。還有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時,一定管理好課堂紀律,不然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會變成學生的玩樂課,而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
小學語文本身也是生動有趣的,如果我們能想法設法,積極為學生創設更加具體而真實的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游戲、學習,那對于他們的情感豐富、思維培養、閱讀理解等各個方面都會有一個非常大的提升。但在創設情境時,我們也要掌握好形式,明確創設情境的目的性——為教學內容服務,讓我們語文課堂變得更加高效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