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的產教融合雙元教育模式逐漸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產教融合是指將教育系統與產業系統的有機的結合起來,既能互利互惠、持續創新、又能促進學生就業,提高學校的就業率。本文針對高職院校產教融合雙元育人培養模式進行探討,深刻的分析了這個培養模所帶來的好處,并相對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高校產教融合;雙元育人;培養模式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對于高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無論是貴陽的大數據,還是北京的雄安新區,都需要高端的技術人才,為我國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產教融合充分的將課本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為培養出適銷對路的人才做出來巨大的貢獻。
一、高職院校校企雙元育人培養模式
產教融合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它并不是簡單地將教育與產業結合,而是從更深程度的將產教結合為一體,如學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企業對于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具有一定的規劃資格。目前,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者已經有機的融合為一體,學校和企業對于學生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學校和企業培養人才的方案和目標各有不同,學校注重的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而企業更多注重培養高技術技能的學生,因為二者的動機、目標各不相同,所以產教融合是學校與企業雙方合作的基礎。目前,通過對一些西方國家的雙元教育模式的經驗的學習和探索研究,構建出了“3421”校企雙元育人培養模式。“3421”校企雙元育人培養模式主要是以“三個層面”的組織機構為管理基本架構,以“四個中心”協作運營,以“兩個主體”為育人模式,以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的共同利益訴求為“一個目標”,充分的將校企合作辦學的利益相關方納人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創新了教育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的各個要素有機的聯合起來,構成一個良性的人才培養系統。首先,第一個層面主要是由領導干部來領導的,各個部門的老師都參與到其中,學校里的人才培養計劃,學校里的資源整合、經費籌措等方面的決策和協調,都是由學校來組織的。第二個層面是由學校的理事會指導的,理事會是學校的核心部門,學校的一切事物都由理事會協商而成的,如學校的人才培養的規劃,活動的方案的設計,活動的具體實施,都是由理事會決定的。第三個層面是根據市場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在學校里開展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為培養高技術高素質人才培養做準備。學校的實訓基地對人才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能充分的利用學校資源進行實際操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總之,產業融合是一項系統工程,實現了學校與企業合作共贏,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利益[1]。
二、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目標
近年來,國務院辦公廳發表的新文件明確指出:目前是改革開放的深水區,也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期,兩個一百年的偉大中華名族復興的目標需要青少年的不懈奮斗,青少年是時代的擔者,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深化產教融合,將教育鏈與人才鏈相結合,是推進人力資源供給結構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產教融合在新的形勢下對我國全面提供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各方面的發展。產教融合的目標是健全我國的人才培養體制,完善我國的人才培養計劃,提高企業對于教育管理的參與度,面向企業培養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適應企業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與此同時,國家加大了對科技和教育領域的扶持力度,投入的資金高達幾千億元,學校里的配套設施越來越齊全,師資也越來越強大,專門培養以專業的技術技能為導向,為我國的科研領域以及制造業提供了人才,擴大了我國的人才市場,拓寬了我國的發展領域,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
三、高職院校雙元育人培養模式措施
在我國的人才培養方案當中,“3421”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占著主導地位,對于高職院校雙元培養模式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創新人才培養方案。“3431”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是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創新人才為目標,始終堅持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教育理念,構建高素質高素養的人才。產教融合主要是以新時代的企業需求為發展導向,引導著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更新。目前,企業工程師承擔著核心課程的授課的重任,為學校的學生講解企業對人才培養的方案,以及工作的注意事項,針對企業的需求向學生提出需求二是設計“雙面層塊式”課程體系。主要是面向在校學生和即將招聘的學生,對于剛招進的學生,要給她們充分的講解人才培養的方案,并按照培養方案逐步實施。科技興國,人才強國,在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青少年是國家發展的希望動力,學校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培養,企業也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培養,學校開設的課程不僅要有專業的課本知識,還要有企業的需要的發展技能[2]。
四、結束語
現階段,我國進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創新驅動發展的全新階段,國家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其中,新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和教學模式是改革的重要環節。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工作重點,全面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創新創業教育的體制機制,主動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產業發展,高職院校提高社會競爭力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向麗,陶濟東,宋會林.高職院校探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就、問題與對策——以湖北地區高職院校為例[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 (04):9-13.
[2]王來華,王進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雙主體”育人模式研究與探索[J].職業,2019 (12):44-45.
[3]袁其玲.產教融合、雙主體育人現代學徒制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 (09):197-198.
[4]賈良.基于產教融合的地下與隧道工程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以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2018 (08):35-36.
[5]鐘衛連,江興剛.高職專業半年企業頂崗實習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J].才智,2018 (09):218.
作者簡介:胡煒(1977.10-)男,侗族,湖南懷化人,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大數據和web開發,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