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淼
摘要:音樂教育作為一種表達個人情感、培養情感的工具,對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高校積極研究,促進音樂教育創新意識和方法的培養。通過對高校音樂發展現狀的分析,探索音樂教育改革,確保創新意識和方法的有效培養。
關鍵詞:音樂教育;創新意識;創新方法
音樂教育作為高校教育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人才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音樂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已成為眾多音樂教師日常教學中繼續解決的問題之一。在此,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對高校音樂教育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展開論述。
一、創新意識和方法在音樂教育中的必要性
創新意識和方法的培養在音樂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什么是創新?創新能力或創新方法的關鍵條件是解放自我,激發并充分發揮人的最大潛能。通過培訓和獲得的培訓,可以不斷地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方法。創新思維對于音樂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創新意識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對美的感知。其次,它可以優化創作者的創作靈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捕捉音樂創作中事物的靈感。最后,創新意識的培養對作者的音樂享受和音樂美化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創新方法在音樂作品創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我國音樂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音樂教育創新意識和方法養成探討
(一)創新意識的基本內容
1.在音樂教育的教學形式和手段上進行創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各方面信息技術的引進,我們也可以在音樂教育中運用信息技術,這是一種教學方法和形式的創新。改變傳統的填鴨法,廣泛引進多媒體技術和手工技能,利用計算機設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直觀地導入學生。
音樂課應以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題,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環境。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起主導作用,教師教什么,學生記得什么,教學效果不好;現代的教學模式應注重學生的習得感,學生不知道什么,教師教什么,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丹特對學習的興趣。此外,為了改變師生關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改變音樂課教師隸屬關系的現狀,音樂教師應保持正確的溝通態度,在教學中應平易近人。傳授知識、情感和經驗,促進師生學習和融合,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提供了足夠的保護。生活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音樂教育應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出更多優秀作品。
2.提升教學形式,加強創新思維方面的引導
傳統音樂教育主要是以單一的方式解釋音樂的基本知識,不能靈活多變,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提升教學形式,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引導中,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應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摒棄以往的教學目標,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設置出具備一定挑戰性的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展開教學,以此來培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才。其次,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應適時對音樂教師隊伍展開培訓,加強其教師隊伍建設,確保教師能夠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引導學生。
(二)創新方法的基本內容
1.創新藝術傳播方式
過去,藝術傳播方式存在著嚴重的缺陷。不僅是訓練方式,而且溝通方式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因此,當代文藝工作者應注重藝術傳播方式的創新。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科的教學興趣。例如,學生應該用聲音材料模仿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形式,用音樂編出完美的故事情節,用他們所學的詩歌和歌詞創作音樂,并參加課堂。通過詞匯聯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處理好音樂作品的演唱方式,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積極創造性。
2.完善和發展音樂教育創新方式
要使音樂教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就必須加強教學手段和形式的創新。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課堂教學法具有其必然的優勢。它能及時傳遞信息,學生也能在課堂上學到什么。但是教育必須面對公眾。滿足所有的主題是我們想要追求的目標。目前,許多音樂教師認識到音樂教育創新方式的重要性,并采取積極措施在具體的課堂教學環節中加以實施。例如,有些教師在談論節奏和旋律時,會使用電子鍵盤逐級刪除和重疊音樂作品,并快速直觀地將它們抽象出來。這個概念解釋得很清楚。它比以前的方法更有效地做了很多模特唱歌,拍打和幾個節奏。音樂教學模式的創新將極大地改變現有教學效果,為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牢固樹立教學品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音樂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對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可察覺的,但其作用不容低估。面對音樂教育發展的現狀,學校要不斷完善各方面,加強創新意識和方法的培養,逐步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綜合的人才,充分發揮學校的責任感。高等學校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海濤.音樂教育的創新意識和方法養成探討[J].黃河之聲,2019(10):89.
[2]徐慧.試析音樂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J].黃河之聲,2018(07):110.
[3]辛詠.音樂教育的創新意識和方法養成探討[J].大眾文藝,2016(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