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玲玲
摘要:運用生動性教學策略改革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資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都有較大意義。本文立足于初中語文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更好的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生動性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生動性
在教學改革的今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效率,已經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向。而乘著新課程改革的春風,探究生動性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才能展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意義。
一、創新師生關系,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性
要應用生動性教學策略改革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讓語文教學變得生動起來,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初中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們的自尊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真切地給予關愛,才能讓師生關系得以創新。在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沒有意識到學生的自尊心需求。教師將學生視為智力待開發的幼兒,總是替初中學生做決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灌輸的方式傳播語文知識,影響了初中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也讓語文課堂變得死板。讓生動性教學策略走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師要改變個人教學觀念,并重視學習方法與學習技巧的指導。在課堂中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用多樣化的方式創設輕松民主與平等的課堂氛圍,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情緒變得積極,學習態度變得主動,從而成為生動性語文課堂的創設者。
二、實施生命教育,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性
生命教育,是語文教育的一部分,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性的提高有積極意義。語文課堂,是教學實施的載體。受到語文學科特性的影響,語文課堂學習內容的人文性強,審美性強。正是因為如此,語文課堂教學過程并不只是簡單的教學過程,更是師生分享人生經歷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認知,同時引導學生重新認知自己,建立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觀點。用生命教育呼喚學生的學習情感,感受課本文章的魅力,有助于教學生動性提高。
比如在講解《斑羚飛渡》時,教師可以借助動物故事折射人類社會的道理,讓學生理解作者沈石溪的寫作風格。將生命教育與《斑羚飛渡》故事結合在一起,用“這只公斑羚是這群青羊的頭羊,它頭上的角比一般公斑羚要寬得多,形狀像把鐮刀,姑妄稱它為鐮刀頭羊。鐮刀頭羊神態莊重地沿著懸崖巡視了一圈,抬頭仰望雨后天晴湛藍的蒼穹,悲哀地咩了數聲,表示自己也無能為力”這一段話的細讀,讓學生體會公斑羚的心情與想法,體會公斑羚的無奈,感受生活中的絕望與抉擇。“試跳成功,緊接著,一對對斑羚凌空躍起,山澗上劃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每一只年輕的斑羚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這一段話,具有濃重的感情色彩,老斑羚為年輕的斑羚犧牲自己,就像父母為兒女斑羚自己一樣。教師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的感人瞬間,想一想父母為自己做出的奉獻,能夠讓初中學生的個人情感得以調動,促進課堂生動性的提高。情感的調動,是最有益于課堂教學生動性提高的方式。
三、落實讀寫結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性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利用讀寫結合模式組織教學,有助于初中語文課堂生動性的快速提高。閱讀與寫作學習活動的結合,在讀中促寫,在寫中促讀,能夠讓學生將語文學習的各個環節有機聯系在一起。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通過閱讀賞析,讓學生理解文字組合的方式,學會正確組織語言表達思想。在寫作教學中,讓學生利用自己積累的語言去創造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就感,成為讓自己所見之物、所想之事生動表現出來的人,有利于課堂教學生動性的提高。教師要抓住讀寫結合的切入點,加強學生的讀寫結合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
比如在講解《大自然的語言》時,“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這樣的描寫,就是對真實自然現象與生活情景的反映。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欣賞文字的生動性,并組織仿寫活動,讓學生也模仿作者寫一寫自己眼中大自然的語言。有學生寫道“河水化了,農民伯伯要準備播種了”,還有學生寫道“每一季的變化,都是大自然溫柔的提醒”。閱讀與欣賞生動的語言,為創造生動的語言打基礎,是讀寫結合的重要表現。用讀寫結合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生動性,是促進初中語文教育進步的有效方法。
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初中課堂教學應該使文學理論知識與趣味性相結合,需要教師有豐富的語文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文學素養,不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教師要調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通過幽默的語言和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語文課堂氛圍,生動有趣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建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一個幽默、睿智、文學素養較高,善于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語文教師可以感染課堂上的每位學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課堂是自由發揮想象、自由交流個人感悟、表達個人情感的舞臺。
五、采取多類型的教學模式
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影視作品片段、圖像資料以及標本等來組織課堂語文學習活動,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氛圍,帶學生進入文學的情感世界中,陶冶情操,感受文學的巨大魅力。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表達個人學習語文的感受,在欣賞經典散文、詞曲、詩歌畫作中提升文學素養,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初中語文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朗讀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不同主人公的心理情感變化。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生動性教學策略的應用,積極探究提高課堂教學過程生動性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初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提高。而將生動性教學策略作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方式,讓學生明確個人學習主體地位,更是有助于語文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夏穎.培養質疑習慣 推動自主學習[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4(02)
[2]林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