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摘要:小學科學不僅擔負著科學啟蒙的責任,還擔負著培養小學生基本素質以及培養學生各方面學習能力的責任,以學生思想全方面發展為教學理念,而小組學習恰能更好的烘托這一理念,從而實現小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合作性。
關鍵詞:小學科學;小組合作學習;思考
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小學基礎教育逐漸受到重視。小學科學作為小學基礎教育重要學科之一,需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其教學效果,才能達到基礎教育的目標。小組合作學習主要通過學生們不斷地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們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集體觀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對小學科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展開分析。
一、科學分組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新課程標準實施后,許多教師也應新理念的要求,開始重視小組合作在學習中的應用[1]。在日常的小學科學課程中,按照以往的習慣采用就近分組的原則,殊不知這樣的分組很不利于科學分組的有效性,由于學生座次的編排是按身高和男女生搭配編排的,就近分組會導致小組內人員搭配缺乏合理性,不利于相互之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從而降低科學分組的學習效率,不利小學科學學習的提升。由于不同學生文化背景的不同,因自身學習差異的側重點不同,以及自身對于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的不同,所以更應該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科學分組性,做到優勢互補,從各個方面尋找平衡,爭取做到小組內成員都能夠很好的發揮自身所長,以自身優勢為整個小組提供更好的發展,促進小組合作組內成員的學習與進步。
小學科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應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主要目的是為體現出優勢互補性。因此小組成員的分配要極具合理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儲備程度等各方面進行分組,爭取做到優勢互補,互相進步。再者,也可根據活動需要由小組成員自行組合,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靈活性和新鮮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很好的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二、規范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的必要前提,因此小組合作學習的規范性學習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對此要求小學科學教師要運用合理的方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規范的小組合作學習規則的制定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這一良好習慣的形成,兩者相輔相成,必不可少。所以,小學教師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并在實踐中得以利用,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同時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一)注重人員分工合理,明確責任
小組合作學習的規范性必然離不開小組成員分配的合理性,組內人員的分工合理,責任明確是確保小組合作開展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前提。在科學分組后,每個小組內都應有一名組長,可以由小組成員自行選出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來擔當,也可毛遂自薦認為自身有其能力,之后對其組員進行分工,并且合理運用資源進行實踐,確保學習得以開展[2]。通過小組內的學習,歸納出小組合作學習中的重要內容,由選出的匯報員在班級內的交流合作當中進行匯報,以達到充分學習的目的。
(二)有序的合作規則促進小組合作交流
有序的合作規則能促進小組的合作交流,通過教師對各小組人員的合理調配以及對該小組學習活動的指導與培訓,使每位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都能夠興趣盎然,發揮其自身的最大價值。所以教師一定要經過多方面的衡量與考慮,制定合理的計劃,了解學生的心理,力求合作規則能夠貼近學生的心理,使得學生都能夠投身學習并且樂于學習。通過多次科學課的合作學習,我們發現,有序的合作規則使學生們都能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能夠很快速地投入到小組學習當中,不會感到乏味,在學習過程中并不會感到束縛和負擔,諸如此類有序的合作規則,貼合學生心理的規則,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會讓學生感到自然,更容易接受,促使每位學生都能夠更好的融入其中。
(三)完善交流規則
交流規則在實踐中是需要不斷完善的,由于每名學生的性格傾向不同,因而所產生的性格也不相同,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有些學生相對活潑善于言談,有些學生則相對靦腆,不善交談,因此有時會造成“兩極分化”,使得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對此,教師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有的放矢的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不善言談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培養學生的交流習慣,以及想要表達的沖動,使學生在小學科學學習中有想法而羞于表達的情況得以改善。在學生有了表達習慣,能夠很好的進行學習之中的交流與合作后,更要完善交流規則,尋求縝密的交流規則,更好的運用于之后的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當中,從而促進小學科學學習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
三、科學的評價機制,促進小組合作交流的時效性發展
良好的小學科學教學離不開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小學科學課的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如評價學生往往過度注重個體而忽視小組,評價更多地科學知識而忽視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致使學生忽視自主思考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3]。這種失衡的發展,極不利于調動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積極性,與獨立思考的能力,最終影響科學的評價機制的發展。
科學的評價機制不僅僅局限于學生掌握基本學習知識,而是要全面評價學生在科學知識、探究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覆蓋科學素養各方面內容,讓學生深刻了解科學的評價機制不僅只是單純的掌握學習技能,更要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培養情感的體驗、價值觀等。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考量與分析,根據學生自身的優劣所長,制定不同方案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從而促進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的時效性發展。
總結:
總而言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小學科學學科的學習效率,以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不但能夠投身于學習中還能促進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在砥礪中不斷共同進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自主學習性。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努力為學生創造出合理的學習空間,不斷提高小學科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周海燕. 關于小學科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2015,(05):36.
[2]高志民. 小學科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思考[J]. 學周刊,2015,(04):97.
[3]黃亞忠. 關于小學科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J]. 學周刊,2014,(32):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