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一鳴 李忠富 溫全 李想 李州揚
摘要:在可持續發展建筑理念的指導下,綠色建筑與BIM技術的結合是未來建筑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借鑒國內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結合BIM技術在綠色建筑運營階段的應用,提出了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應用價值測量指標體系,為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應用價值的進一步定量化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sustainable building concepts, the combination of green building and BIM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Using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green buildings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green building operation stage, the paper proposes the BIM technology application value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in the green building operation stage,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green building operation stage.
關鍵詞:綠色建筑;運營管理;BIM技術;價值測量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operation management;BIM technology;value measurement
中圖分類號:TU17?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1-0216-03
0? 引言
在可持續發展建筑理念的指導下,倡導節能環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建筑成為了建筑業的焦點。與此同時,信息化背景下的BIM技術集三維可視化、信息參數化和造價精確性等諸多優勢于一體,為建筑的性能優化和科學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 BIM技術與綠色建筑的結合研究對建筑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綠色建筑BIM技術應用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設計、施工階段,關于其運維階段的應用研究尚存在空白,綠色建筑運維階段BIM技術應用存在價值內涵不清、難于定量化的問題[1-3]。本文通過梳理國內外綠色建筑相關文獻提取出綠色建筑運維階段價值指標,結合BIM技術在運維階段的實際應用構建了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應用價值測量指標體系,旨在為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應用價值的定量化研究提供借鑒。
1? 綠色建筑、BIM技術與價值測量
1.1 綠色建筑
20世紀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師Paul Sollery提出了“生態建筑”的概念,由此綠色建筑正式步入人們視線。Cole認為綠色建筑是一種“比傳統建筑更環保的建筑設計策略”[4],Kua定義綠色建筑是“一種符合環境績效標準的建筑”[5]。由于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地理位置以及人均資源等條件的不同,國際上對于綠色建筑的表述還未統一。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綠色建筑,并將其定義為在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適用空間,提供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6]。綠色建筑相比傳統建筑具有“四節一環保”的優勢,更符合當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未來建筑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1.2 BIM技術
BIM技術,全稱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信息化背景下所衍生出的工程項目數字化建設和運維的基礎性技術,其通過建立三維建筑模型實現工程項目信息的協同和共享,能夠對建筑進行全壽命周期的管理。BIM技術為建筑產業鏈上下游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工程信息交互平臺,能夠顯著提高建設效率,節約資源能源。目前,BIM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項目建設過程中,尤其是設計和施工階段,但延伸到后期運營維護的案例屈指可數,然而從項目全壽命周期來看,BIM在運營階段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和效益[7]。
1.3 價值測量
價值反映的是主體和客體之間存在的效益關系,衡量主體與客體之間效益關系的過程就被稱為價值測量。價值測量是價值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價值測量可以更好地實現價值管理,合理的分配項目或企業的資源,實現項目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關于價值測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價值評估、顧客價值評估、品牌價值評估等方面,關于技術價值評估的研究較少。
綠色建筑與BIM技術的融合是未來建筑業發展的重要趨勢,BIM技術的發展為建筑行業帶來信息化的變革,從設計可視化、進度管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改變了建筑的施工建造過程。BIM技術在設計與施工階段的應用研究也越來越成熟,但應用于運營管理領域目前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本研究擬通過建立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應用價值測量指標體系來定量化評價綠色建筑運營階段的BIM技術應用價值,研究將對基于BIM的綠色建筑運營期多專業協同和精細化管理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2? 指標體系建立原則
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價值測量指標體系的建立應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要充分考慮事物本身的特殊性、復雜性以及評價目的的多樣性,結合具體情況,指標體系的設計應體現以下原則。
2.1 科學性原則
在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價值測量指標體系設計時,必須依據完整、正確的科學理論,從客觀角度應用理論知識分析得到評價指標,準確地定義各指標的概念。在數據處理過程中,應當嚴格參照計算和處理數據的科學理論構建指標體系,反映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應用的本質特征,準確地衡量BIM技術在綠色建筑運營階段應用的目標。
2.2 完備性原則
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應用價值評價指標體系需要綜合考慮能源消耗、管理難度、經濟成本、環境保護和社會貢獻等層面的相關目標,追求主要層面效益的提升。將BIM技術應用于綠色建筑運營階段時,應當比較完備地反映BIM技術應用于綠色建筑運營階段的目標、特征和信息,綜合全面地設計評價指標體系。
2.3 統籌協調原則
評價指標同時具有共性和特殊性這兩種屬性,在建立評價指標的評價層次時,應該首先考慮普遍存在的共性指標;在分析特殊性指標時,要考慮其類型以及與其他指標之間的關系。在構建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應用價值指標體系時,需要充分考慮一級指標與二級指標之間的共性和特殊性,確保指標體系的系統性和整體性。
2.4 獨立性原則
在構建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價值測量指標體系時,應根據指標的類別性和層次性建立自上而下的層次結構,上下級指標需要保持自上而下的隸屬關系。價值測量指標體系中的每個指標需要盡可能的獨立,同一層次的指標間應盡可能地不相互重疊、交叉、矛盾,保持較好的獨立性。
2.5 可操作性原則
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價值測量指標體系中的每一個評價指標需要容易被觀測和衡量。具體來說,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評價的指標數據無論是定量指標還是定性指標應該盡可能地被公開并且客觀地獲取,二是評價的指標數據應該容易采集,且采集或觀測的成本不應太大。
3? 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應用價值測量指標體系
為了使綠色建筑具有可操作性,各國逐步建立了符合本國國情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較為代表性地如英國的BREEAM體系、美國的LEED體系、日本的CASBEE體系,這些評價體系通過測量綠色建筑在各個維度的價值來劃分評級,為綠色建筑的建造提供參考依據。通過梳理國內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可以將綠色建筑運營階段的價值大致分為5個維度,分別是資源與能源維度、管理維度、經濟維度、環保維度以及社會維度,再結合綠色建筑運維階段BIM技術應用的相關文獻,可以構建出如圖1所示的價值測量指標體系,指標的內涵及來源如表1所示。
4? 結語
隨著BIM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工程項目的重要性日益凸顯,BIM技術在綠色建筑運營管理階段的應用對建筑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梳理國內外綠色建筑運維階段BIM技術應用的相關文獻,從資源與能源、管理、經濟、環保、社會5個維度出發對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應用價值進行細化分解,分析形成綠色建筑運營管理階段BIM技術應用價值指標,最終構建了綠色建筑運營管理BIM技術應用價值測量體系,進而為綠色建筑運營階段的BIM技術應用價值衡量提供參考。研究對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應用價值定量化評價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將對各層級的指標進行權重分配,構建定量化的綠色建筑運營階段BIM技術應用價值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黃莉,王建廷.綠色建筑運營管理研究進展述評[J].建筑經濟,2015,36(11):25-28.
[2]孫成雙,江帆,滿慶鵬.BIM技術在建筑業的應用能力評述[J].工程管理學報,2014(3).
[3]許炳,朱海龍.我國建筑業BIM應用現狀及影響機理研究[J].建筑經濟,2015,36(03):10-14.
[4]COLE R J. Motivating stakeholders to deliver environmental change[J]. Building Research & Information, 2011, 39(5): 431-435.
[5]KUA H W, LEE S E. Demonstration intelligent building—a methodology for the promotion of total sustainability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2, 37(3): 231-240.
[6]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T 50378-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7]汪再軍.BIM技術在建筑運維管理中的應用[J].建筑經濟, 2013(09):94-97.
[8]徐莉燕.綠色建筑評價方法及模型研究[D].同濟大學, 2006.
[9]王有為.《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要點[J].建設科技,2006(07): 14-17.
[10]陳嵐.基于BIM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在地鐵建設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8.
[11]蘭晶晶.基于BIM技術的綠色建筑評價與優化研究[D]. 東南大學,2016.
[12]夏靜.基于BIM技術的綠色建筑設計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6(35):90-91.
[13]趙欽,田慶,劉云賀,黑新宏.綠色建筑評價新標準下BIM技術在施工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2017,33(02):211-219.
[14]張丁丁.基于全壽命周期我國綠色住宅建筑評估體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
[15]蔡坤妤,王廷魁.地域性綠色建筑設計初期的BIM應用[J].建筑節能,2015,43(12):44-50.
[16]易君,魏來.BIM技術在綠色建筑評價體系中的應用[J]. 工程建設標準化,2014(04):51-55.
[17]高歌.中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研究[D].吉林建筑大學, 2017.
[18]盧琬玫.BIM技術及其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 2014.
[19]齊寶庫,靳林超.BIM技術在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的應用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5):465-469.
[20]欒忻雨,劉占省,王宇波,周哲敏.BIM技術在綠色建筑認證中的作用和價值[A].天津大學、天津市鋼結構學會.第十七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天津大學、天津市鋼結構學會: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學術委員會,2017:8.
[21]趙煜.施工方BIM技術應用效益研究[D].鄭州大學, 2017.
[22]CHOU H Y, CHEN P Y. Benefit Evaluation of Implementing BIM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onference Series, 2017[C].
[23]GUO E W, QIAN Y X, LI C G. The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in the Design of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J]. 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 2015, 716-717: 299-302.
[24]趙志安,邱相武,姜立,張雷.BIM技術在綠色建筑設計系列軟件中的應用探討[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2,4(04): 115-118.
[25]GERRISH T, RUIKAR K, COOK M, et al. BIM application to 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visualisation and management: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J]. Energy & Buildings, 2017, 144: 218-228.
[26]李欣蘭,黃瑋征.建筑工程BIM應用價值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建筑經濟,2016,37(04):105-110.
[27]張利明.建筑結構設計中BIM技術的應用方法及問題分析[J]. 建筑技術開發,2018,45(13):14-15.
[28]SOUTAR G N.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item scale[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01, 77(2): 20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