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經濟的騰飛帶來了激增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劇烈沖擊我國現有的法律制度,要求我們對當下知識產權審判制度進行改革。美國是當今知識產權第一強國,其完善高效的知識產權審判制度值得中國借鑒學習。本文以中美知識產權審判制度比較為切入點,分析總結我國知識產權審判制度所面臨的問題與美國處理相關問題的經驗啟示。
關鍵詞 制度構建 管轄 知識產權法院
作者簡介:莊晨曦,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知識產權學院,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D92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244
一、引言
知識產權是為保護和激勵創新而給予專利權人對自己擁有智力創造成果享有的專有權利。由于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領域)具有與專業技術知識結合性強的特點,普通法院的法官對于是否侵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否有效等問題想要做出客觀公正合理的判斷頗具難度。一般常規法院體系設置和審判制度越來越不能滿足知識產權案件審理的需求。
知識產權制度發達的國家大都設立了知識產權專有的司法制度。例如德國于1961年成立了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個知識產權法院,即聯邦專利法院,管轄內容為單一行政確權。美國于1982年成立了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行政民事二合一模式)。此后,泰國于、日本、我國臺灣地區(行政民事刑事三合一模式)、俄羅斯亦相繼分別設置了自己的知識產權法院。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知識產權制度的國家之一,自美國成立伊始,便在1789年《憲法》中規定保護知識產權。在知識產權保護和訴訟方面,美國無疑在一開始就走在世界的前列,用自己的實踐在知識產權審理體系和司法體制方面探索出一系列的成功的模式和經驗。
自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迅速騰飛,知識產權制度也在蓬勃發展。中國逐漸成為一個經濟大國和知識產權大國,與此同時,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數量也相應飛快增加。2017年,國內人民法院共新收一審、二審、申請再審等各類知識產權案件237242件,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短短幾年內涌現出如此大量的知識產權案件對我國的司法體系和審判制度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舊有的體系與現實之間的不適合造成了知識產權案件審結率低,知識產權審判資源不足,全國各地知識產權案件審判標準不一等問題,促使我國進行相關制度的改革和試點實驗,以更好地適應現有市場經濟體制下知識產權發展與進步的要求。
本文通過對美國與中國的知識產權審理制度進行比較,分析得出中國在知識產權制度建設上的不足之處,并總結美國在知識產權審理制度上的成功經驗,探究美國經驗對中國未來知識產權審判制度發展方向及發展方式的啟示,為中國知識產權審判制度的建設與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
二、美國知識產權審判制度
(一)美國審判制度總述
從外觀來看,美國審判制度是三審終審制,在法系上屬于英美判例法,審理案件時主要的依據是遵循先例。
美國法院系統貫徹三權分立原則,實行司法獨立。法院系統分為聯邦法院系統和州法院系統兩大系統,兩者之間關系極為復雜,看似聯邦法院系統領導州法院系統,但實際上二者之間并無上下級關系,是兩套平行的雙軌制系統。聯邦法院系統是由《美國聯邦憲法》第3條第2款的授權設立,而各州法院系統則是在各州憲法和法律規定下設立。聯邦法院與州法院間存在判例等可以相互牽連和制約的情況,但大體上還是各自獨立。
美國聯邦法院分為普通法院和特別法院。特別法院由聯邦軍事法院,聯邦關稅和權利上訴法院等組成;普通法院則包括聯邦最高法院,聯邦巡回法院和聯邦地方法院。
州法院分為以下三個層級:初審法院,上訴法院以及最高法院。
(二)美國知識產權審判制度詳述
美國知識產權案件的管轄權并非由地區管轄而是常常由案件性質來決定管轄的。專利,版權糾紛由聯邦法院管轄,而商業秘密案件則主要由州法院管轄。州內商標由州法院管轄,但跨州商標由聯邦法院管轄。由于大部分商標屬于跨州商標,商標相關案件主要由聯邦法院審理。因此總體來說,知識產權案件仍由聯邦法院管轄為主。
在美國審判制度中,知識產權案件第一審由聯邦地方法院受理,對判決不服可上訴至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對專利案件有專屬管轄權),對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判決依舊不服可以繼續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但由于聯邦最高法院只對具有代表意義且涉及實質性法律問題的案件進行受理,極少受理案件,因此聯邦巡回法院的判決事實上可視為知識產權案件的最終判決。
聯邦巡回上訴法院雖無形式,但是實質意義上的知識產權法院。由于幾乎所有知識產權案件都由聯邦法院審理,聯邦巡回上訴法庭又擁有對專利案件的以及聯邦法院系統所有知識產權案件的上訴管轄權,因此它成為了實質意義上的知識產權案件終審法庭。雖然美國司法系統中并沒有獨立的專門知識產權法院,但實質上聯邦巡回法庭已經在美國司法系統中扮演著較為統一的知識產權上訴法院的角色。大量知識產權案件都由聯邦巡回法庭審理,在多年知識產權案件審判活動中,聯邦巡回法庭形成了專門化壟斷化的知識產權案件審理體制,解決了審理知識產權案件法官知識產權相關領域素質水平高低不齊,對專利法解釋和專利理論運用的不統一的情況,使得一國之內的審判活動對知識產權案件的解釋與實施趨于標準化和確定化,從而加強了美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穩定性,提高了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效率。在聯邦上訴法庭中的法官不少都擁有理工科背景,并且配有具有技術學科學位或擁有專利工作經驗的法律事務助理,幫助法官完成需要技術背景的案件的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