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莊
近期,佛羅倫薩的藝術品研究機構Opificiodelle Pietre Dure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對17世紀女畫家阿特米西亞·簡提內斯基的畫作《亞歷山大的圣凱瑟琳娜》進行了X熒光光譜分析等非入侵式探測,發現這幅畫中隱藏了一個秘密。
這幅肖像是在《圣凱瑟琳娜的自畫像》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而且簡提內斯基最初可能還使用了自己的臉作為初始草稿,因為在表層顏料之下、畫布之上分明還有另一張小臉。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發現,但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了。事實上,這些年來,X射線分析已逐漸成為藝術品鑒定的普遍方法,比起以前較多采用的紅外和紫外成像技術,它可以得到更深層、更全面的信息。比如紙張的性質和來源、顏料中的痕量礦物質和其他元素,以及成品下面的預備草圖,從而追溯繪畫創作時的線索和地點。
像凡·高、倫勃朗、畢加索這些頂級畫家的作品,早就被X射線看了個透。你知道凡·高的《草地》之下有什么嗎?你知道倫勃朗和畢加索的畫要涂改多少次嗎?表象之下隱藏的驚人秘密,讓人遐想不已。
早在1968年,就有人發現倫勃朗的《穿軍裝的老人》也不簡單,圖像下面隱約有點別的什么東西。
2013年,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團隊對這幅畫做了分析。


實驗在一個保護實驗室內進行,X射線掃描了30個小時,終于,掃出來了一個年輕人的樣子!據他們分析,被倫勃朗放棄的那個小伙子有著健康的粉紅膚色,穿著一件綠色的斗篷,衣領很厚。
2008年,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團隊對凡·高的畫作《草地》做了X射線分析,這幅畫1887年完成于巴黎,珍藏在荷蘭克羅勒·穆勒博物館。
綠草茵茵之下,其實是一個農婦的半身像!



2013年,安特衛普大學的Matthias Alfeld對凡·高的另一幅《花靜物》也做了X射線分析,發現此畫也是另有玄機,一幅隱藏畫作穩穩地躺在下面,只不過,你需要把原畫橫過來看。
凡·高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件中,編號555的那封信里有這樣一句話:“這周我畫了一個很大的東西,上面有兩個摔跤手,這是韋拉特(他的繪畫老師)擺的姿勢。我真的很喜歡這樣做。”
這封信寫于1886年1月26日,但其中所描繪的畫作迄今也未被發現,Matthias Alfeld認為,它很有可能就是這幅已經被覆蓋了的隱藏作品。
對于凡·高來說,這么做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他可能很快就發現自己并不滿意之前畫的東西,想要把它毀掉;另一個則在于他要把畫布省著點用。據研究人員分析,他留世的三分之一的作品都是畫下有畫,想想也是蠻心酸的。
2016年,研究人員對印象派畫家埃德加·德加的《女人肖像》做X射線熒光分析后發現,這張畫原來的主角可能是法國著名的人體模特Emma Dobigny。她曾為德加效力20年,同時也擔任其他藝術家的模特。
還原出來的畫像顯示,它和原畫像正好倒了過來。Dobigny的臉主要由鋅白色顏料涂覆,還有來自鐵基赤鐵礦的鈷藍色和紅色為膚色增添了細微的變化。



硫化汞則為臉頰和嘴唇帶來了朱紅色。而頭部周圍發現的鐵錳化合物則表明,德加為她的頭發使用了棕色。同時,亞砷酸銅制成的綠色顏料被用于涂抹頭飾等。
畢加索的《老吉他手》是這位藝術家“藍色時期”的重要畫作之一,創作于巴塞羅那,現存于芝加哥藝術學院。
幾年前,藝術學院的保護部門對這幅畫進行X光檢測,發現了這幅畫下面還有兩個看不見的人:一位頭部向前彎曲的老年女性和一位年輕的母親。而且她們分屬于不同的顏料層,顯然是在不同時間畫下的,在年輕母親身體左側跪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孩,右側還有一頭牛。
這兩張畫居然都在畢加索的手稿里找到了對應的參照草圖。1901年至1904年間,畢加索的畫作大面積使用藍色,被稱為“藍色時期”,這和他早年的郁郁不得志有一定關系。之后他的創作就進入“粉色時期”(1904——1906),真正確立“立體主義”風格則要再晚上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