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中國稿酬制度變遷:歷程、動因及啟示

2019-09-09 07:46:30張惠彬吳運時
出版科學 2019年4期
關鍵詞:制度

張惠彬 吳運時

[摘 要] 新中國成立以來,稿酬制度歷經更迭。由解放初期的優厚待遇,到“文革”時期的全面消亡,再到改革開放后的恢復與發展。這些變遷源于著作權制度的確立、知識分子社會地位的提高、政府對稿酬性質的認識以及出版市場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稿酬制度的變遷,折射出管理部門的重視與著作權法律制度的發展,稿酬性質逐漸由“勞務費”變成“版稅”,知識分子身份也由“寫者”蛻變為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者”。但是新形勢下,我國稿酬制度仍存在稿酬數額較低、作者權益在新技術下救濟不足等問題。

[關鍵詞] 稿酬 版稅 寫者到作者 知識分子地位 70年

[中圖分類號] G23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9) 04-0024-09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the remuneration system has undergone changes. From th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to the complete disappearance of the“cultural revolution”period,to the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se changes com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pyright system,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status of intellectuals,the governm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remuneration nature,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market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changes of the remuneration system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reflect that,with the atten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pyright law system,the nature of the payment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labor fee”to“royalty on books”,and the status of intellectuals has also changed from“writer”to“author”in the sense of copyright law. Under the new situation,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Chinas remuneration system,such as low amount of payment and insufficient relief for authorsrights and interests under the new technology.

[Key words]Remuneration system Royalty on books From writer to author Intellectual status 70 years

根據《辭海》解釋,“稿酬,亦稱稿費。是指著作權人因許可他人使用其作品而獲得的報酬”[1]。回溯歷史,中國古代并沒有近現代意義上的出版機構與稿酬制度,但是作為“寫者”的文人寫稿取酬是自古已有之事。東漢末年的名士蔡邕就經常為他人撰寫墓志,“得萬金計”,時人譏其為“諛墓金”。到了唐代,作文取酬已經成了很普遍的事情。唐代的李邕就是憑借著代寫碑文而留名青史,“邕尤長碑頌,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數百首,受納饋遺,亦至巨萬”[2]。這種風氣一直在中國的歷史上延續。但是,潤筆費并不是現代著作權意義上的稿酬。一來文章的閱讀者向寫作者支付的酬金并不是基于作品權利的讓渡;二來受“文以載道”思想影響,中國傳統讀書人極少會反對他人傳刻自己的文字作品。相反,他們更加愿意作品得到更大范圍的傳播。宣統二年(1910),清廷制定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著作權法《大清著作權律》。民國時期的著作權法雖然有所變更,但大體上繼承了《大清著作權律》的精神。

1949年至今,我國的稿酬制度歷經變遷。從初期的一片繁榮,到“文革”時期的全面取消,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恢復和發展。從這些更迭之中,可以窺視我國稿酬性質由“勞務費”向“版稅”的轉變以及背后體現出國家在民主法治進程中尊重私權意識的增強、中國知識分子社會地位的跌宕起伏。在1949—1957年之間,進行文字寫作的知識分子身份地位是新中國建設進程的勞動者,其所獲的“稿酬”是其作為“寫者”付出腦力和體力勞動后換來的勞務報酬。這是國家主義、集體主義至上時代的體現,個人的價值被包含于集體的價值之中。1957年之后,由于“左”傾和反“資產階級法權”思潮的影響,稿酬標準日漸趨微,乃至于全面消亡。諸多知識分子受到不公待遇,地位陷于低谷。改革開放的舉措使得中國民主法治日益完善,移植于西方的著作權制度在中國大陸不斷成長。著作權作為一種“私權”,其蘊含的自由價值被滲透于稿酬制度中。一方面,體現為作者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自主確定選題,同時他們也掌握了解釋自己文字作品的權利。這改變了解放初期寫作選題被國家意識形態過分束縛的弊端,個體意識得以呈現。另一方面,體現為作者稿酬來源的多樣化,除了國家作為公權力主體的支付,還有作者與出版者根據民事法律在自由協商基礎上形成的給付機制,稿酬的性質從“勞務費”轉變成了現代意義上的“版稅”,知識分子的自主地位得到確立。可以說,著作權概念的形成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作人身份的轉換,他們逐漸從寫者(writer)變成作者(author),并獲得自主創作的地位。

1 新中國稿酬制度的變遷歷程

1.1 1949—1957年:待遇優厚

解放初期,我國對國民經濟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在過渡時期,公有制尚未在全國全面確立,出版界的稿酬制度也存在國營和私營并存的模式。國營出版社方面,在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并借鑒蘇聯模式的基礎上,新華書店總管理處于1950年制定頒布了《書稿報酬暫行辦法草案》。根據該規定,稿酬方式分為兩種,可由著作者本人選擇一種,“一種是兩年內不論印數若干,付稿費一次,兩年期滿續印時再付稿費一次(以下類推)。一是定量報酬,具體內容是:按照印行數量計算稿費,書稿類別不同,印行的數量范圍也不同”。私營出版社則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稿酬模式,例如三聯書店1951年實行的是“著作權授予”的辦法,天津知識出版社還實行民國時期的“賣版權”制度[3]。

1956年,中央正式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稿酬制度也隨之發生改變。首先,在6個定額之內不實行稿酬遞減制度 。這樣的變更大大激發了作家的創作熱情。其次,著作的稿酬高于譯著,這樣的制度設計初衷是激勵本土創作。稿酬的提高使得作家依靠稿費生活變成可能。1956年,我國提出“作家專業化”,作家一度成為社會中的高薪階層。據不完全統計,1950年代拿到稿費一萬元以上的作家就有郭沫若、田漢 、曹禺、艾青等47人。老舍、吳祖光、張恨水、艾青、田間、胡風等文化人都能夠用自己的稿酬收入在北京買下價值1萬元新人民幣的四合院,趙樹理還將自己用自己稿費購置的四合院捐獻給了中國文聯作為機關用房。巴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 ,可以不領工資完全依靠稿費生活。康濯在1954年到1957年四年中四部作品的收入大約相當于一位大學一級教授一年的收入[4]。

1.2 1957—1976年:一波三折

1957年“反右”運動開始,政治上“左”傾趨向日益明顯。姚文元對稿酬制度給予全面否認,提出“稿費制度本來是資產階級法權制度的一種殘余”[5]。這樣的論調猶如寒冬霧霾一樣覆蓋了文藝界。很多作家或在政治形勢的影響下,紛紛提出放棄高稿酬的主張。他們認為,追求高稿酬是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觀,是落后的。追求高稿酬只會使作家脫離勞動群眾,逐漸腐朽墮落 。對此,1958年7月14日文化部頒布《關于文學和社會科學書籍稿酬的暫行規定草案》,決定取消“定額印數”計酬辦法,而改用基本稿酬和印數稿酬相結合的計酬辦法,大大縮減了作家的稿酬。同年10月又發布《關于北京各報刊、出版社降低稿酬標準的通報》。根據新規,北京地區的報刊稿費只有原來的一半。急劇的降酬給作家群體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困難,影響了創作,降低一半稿酬的做法在頒行不久后被迫廢除。

三年自然災害隨后爆發,我國經濟遭受重創。經濟形勢波及稿酬制度,印數稿酬又被廢除。1962年,國家調整了相關的政治經濟政策,中央重新貫徹“雙百方針”,稿酬暫時恢復了一段時間。但是,好景不長,“四清”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一來,稿酬標準又遭到降低,印數稿酬又被取消,只付一次性文字稿酬。在一波三折的遭遇中,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爆發,“資產階級法權殘余論”被重新提及,稿酬被全面取消。“文革”期間,由于“四人幫”的迫害,眾多作家遭到不公待遇,巴金、楊沫在“文革”初期就因為“收受巨額稿費”被扣上“黑幫分子”的罪名而被批斗。知識分子社會地位一落千丈,生存成了首要難題,遑論稿費的多寡有無。“文革”期間,由于全面否認了稿酬,連國家領導人也是沒稿酬的。以毛澤東同志為例,雖然《毛澤東選集》《毛主席語錄》等出版數量巨大,但毛澤東同志本人也沒有獲得稿酬。當時負責毛澤東同志和中共中央特別財務的鄭長秋回憶,其所在的部門沒有收到過毛主席的一分錢稿費[6]。

1.3 1976年至今:恢復發展

1976年,“四人幫”集團被打倒。十一屆三中全會隨之召開,我國改變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工作重心,全國風氣為之一新。稿酬制度的恢復也提上日程。1977年10月12日,王匡同志領導的國家版權局制定《關于試行新聞出版稿酬及補貼辦法的通知》,正式恢復廢除了十一年的稿酬制度。雖然當時實行的還是低稿酬,著作稿千字2—7元,翻譯稿千字1—5元,而且只按字數一次計酬,不付印數稿費[7]。但它的政治意義遠大于經濟意義,這代表著國家態度的轉變,是文藝界“撥亂反正”的表現,使廣大文藝工作者又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為了貫徹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國策,更好地推動改革開放進程,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國第四次文藝代表大會上提出,“當前,要著重幫助文藝工作者繼續解放思想,打破林彪、‘四人幫設置的精神枷鎖,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從各個方面,包括物質條件方面,保證文藝工作者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8]。在物質層面,國家意識到1977年稿費標準偏低的缺陷。因此,1980年5月24日,《關于書籍稿酬的暫行規定》出臺,基本稿酬由原來的千字2—7元調整為3—10元,翻譯稿由原來的千字1—5元調整為2—7元,同時恢復印數稿酬。1984年10月19日又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稿酬。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稿酬標準也在不斷提高,1990年6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著作稿稿酬提到千字10—30元,翻譯稿為千字8—24元。1999年國家版權局出臺的《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又進一步提高了稿酬標準,即原創作品千字30—100元,翻譯作品千字20—80元。2014年原創作品的稿酬提高到每千字80—300元。演繹作品中的改編、匯編、翻譯的稿酬標準分別為:每千字20—100元、10—20元、50—200元。同時,1990年代以來,國家在制定“國家標準”的同時,也允許其他的稿酬方式。國家版權局于1992年1月頒布《圖書出版合同(標準樣式)》,并在該合同樣本中規定出版者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的三種方式,即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一次性付酬和版稅。

2 新中國稿酬制度變遷的動因

2.1 著作權制度的確立

法律法規是國家施政的依據,是著作權制度最直接的載體。周林、李明山主編的《中國版權史研究文獻》搜集了自宋代以來,直至新中國建立后有關版權與稿酬的史料文件。通過梳理統計可以發現,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90年《著作權法》出臺,我國一共制定了40份與稿酬有關的法規文件。這些法規的概況如表1所示。

在表1列舉的40份文件中,文化部有22份,國家出版局有5份,出版總署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各3份,新華書店、人民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各兩份,工人出版社和中國作家協會各1份。通過梳理可以看出,文化部所占的比重最大。但是文化部所制定的絕大多數都是效力級別比較低的部門規章,且這些文件所規定的稿酬時高時低,缺乏穩定性。在這22份文件中,最具有普遍意義、最接近專門著作權法的規章是1957年的《保障出版物著作權暫行規定(草案)》, 但這部規定由于受到“反右”運動的影響并沒有得到實施。此外,由各個出版社所制定的稿酬規定有8份。但是這8份文件只是針對在上述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并沒有普遍的約束力。

一個健康社會的法令不可一成不變,但需要最基本的穩定性。一個完全不具有穩定性的法律制度,只能是一系列僅為了對付一時性變故而制定的特定措施,它會缺乏邏輯上的自恰性和連續性[9]。低位階的法律例如行政法規雖然也有執行力,但是這些法規在改革開放以前經常被修改或者廢除。根據表1,1977年以前我國制定的法規就有29份之多,便是稿酬制度不斷地立、改、廢的寫照。位階低、不穩定的稿酬法規使得著作權“無法可依”,知識分子長期難以擺脫“寫者”的困境,他們的文字作品遲遲沒有被賦予法定權利。改革開放后,我國大量引進了西方民商事法律制度。在向西方借鑒的浪潮下,制定一部專門的著作權法對稿酬進行規制是國內法制建設的應有之義。1979年春,胡耀邦同志就曾對編撰著作權法并申請加入國際版權公約的報告做出批示:“請你們趕快動手,組織班子,草擬版權法”[10],中國《著作權法》起草工作由此重新啟動。1986年,我國通過《民法通則》,賦予公民著作權, 這是我國制定著作權法的先聲。經過多年的調研和討論,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著作權法》。1991年5月30日國家版權局又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對《著作權法》中的相關規定進行細化并于2002年8月進行修訂。這些法律法規都對稿酬給予了肯定。根據我國憲法,《民法通則》與《著作權法》的法律位階都是僅次于憲法的“法律”,其制定與修改必須經過全國人大或者其常委會。總之,改革開放后,位階高、穩定性強的法律逐漸成為稿酬制度存在和發展的堅實基石。它們在制度上賦予知識分子以著作權,使著作權成為法定權利。

2.2 知識分子地位的變化

知識分子的地位是一個國家政治生態的風向標,稿酬又是秉筆寫作的知識分子的標配。當社會政治環境比較寬松時,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就相對較高,稿酬標準也就比較合理。反之,知識分子就會受到不公的待遇,稿酬制度就會極其不穩定,甚至會被取消。

新中國成立初期,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普遍較高。中國諸多知識分子有感于對民國政府與稿酬制度的不滿, 對新中國充滿信心與好感。當時的黨和政府也希望知識分子隊伍加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因此也對知識分子持歡迎的態度。可以說解放初期,國家與廣大知識分子的關系是和諧的,這在上文提及的稿酬制度上也可見一斑。除了經濟上的優待,很多作家在政治上也獲得了一席之地。在1949年的第一次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同志就曾親臨會場,他在會上講到:“你們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們是人民的文學家、人民的藝術家,或是人民的文學藝術工作的組織者”[11]。 1953年的全國第二次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上,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的名字變更為中國作家協會,成為正部級單位。同時,新中國對很多民國時期成名的作家委以重任:巴金不但出席了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全國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還被選為上海市文聯副主席。老舍曾出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委員等15個社會職務。丁玲則擔任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歷任中國文聯常務委員和黨組副書記、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書記[12]。

優厚的稿酬使得1950年代的作家沒有了物質上的憂慮,政治上的優待也使得他們的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因此他們能夠安心進行創作,實現“稻梁之謀”與家國情懷的統一。他們創作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革命文學是1950年代文學界的主流,代表成果有吳強的《紅日》、杜鵬程的《保衛延安》、曲波的《林海雪原》等。此外,還有描寫普通人民革命與勞動生產的作品,如孫犁的荷花淀系列文學,趙樹理的山藥蛋派文學等。作家們除了寫作外,也積極參與國際政治外交。1950年代初,中國和許多國家沒有正式的外交關系,多靠“民間外交”,黨和政府就希望作家不但能寫出好作品,同時還能完成開展民間外交、廣交朋友的任務。如1951年,由丁西林任團長、李一氓任副團長的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印度,同行的代表團成員有鄭振鐸、季羨林、謝婉瑩等。

“文革”的到來,國家政策受到極“左”思想的影響,很多知識分子被扣上“臭老九”的帽子,尊嚴掃地。直至改革開放,百廢待興,社會的重建需要廣大知識分子參與,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又得以恢復。1977年5月,鄧小平在同王震、鄧力群談話時指出,“要反對不尊重知識分子的錯誤思想”[13]。在黨中央和鄧小平同志的直接推動下,稿酬制度也隨之復興。

2.3 政府對稿酬性質的認識

著作權制度的確立與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是影響稿酬制度的最直接因素。也就是說,寫作者獲得利益的多寡與社會地位的高低與著作權制度的完善穩定與否呈現正比關系。但是,無論制度本身抑或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只是表面現象,制度性動因尚不能探求本質問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制度設置,離不開執政者對稿酬性質的認識。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并沒有將稿酬視為作者的“法定權利”,而是認為作家就是一個“寫者”,稿費就是對作家的勞動報償。1939年,毛澤東辦公室的秘書長李六如、秘書和培元、陜甘寧邊區政府教育廳廳長周揚一起編寫了《陜甘寧邊區實錄》。后來,毛澤東同志寫信給周揚說,“備有稿費(每千字一元五角),當分致你與李、和三同志,借表酬勞之意”。并且后來該書出版時,編者并沒有這三人的名字,只是寫著總編“齊禮”一人[14]。由此可以看出,在毛澤東同志看來,稿酬只是一種對勞動的報酬。不可否認,毛澤東同志的看法是一番“重賢尊賢”的善意,但客觀上卻缺乏現代意義上的法律權利意識,因為署名權是一項最基礎的著作權。解放初期,我國政府對稿酬性質的認識還是沿用了延安時期的觀念。

1950年,全國第一次出版會議曾提到,“出版業應尊重著作權及出版權,不得有翻版、抄襲、篡改等行為”。1957年文化部制定的《保障出版物著作權暫行規定(草案)》指出,該規定草案的宗旨是“為保障出版物著作人的著作權”, 并且這份文件也規定了當著作權人的相關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請求政府相應職能部門進行處理,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緊接著,文化部又針對該草案中“享有著作權的權限、繼承人、侵犯著作權行為的認定、國家收購著作權”等內容進行補充解釋說明。這樣的框架規定與現行的著作權糾紛解決機制是一致的。這也就是說,當時雖然沒有正式的著作權法,但是國家是承認存在著實質意義上的著作權。只是這樣的認識并沒有催生出一部完整的著作權法,1959年,毛澤東同志曾發問——“究竟知識是公有,還是私有?”這句話引起了出版界的恐慌。從1950年代末開始,創作者們的權益一減再減,由多到少,由少到無,也由此產生了一個萬馬齊喑的時代。這也是后來1957年“反右”運動中認為稿酬是資產階級法權殘余的重要原因。“文革”期間的“資產階級法權殘余”論使得這點星星之火迅速熄滅。

1977年“文革”結束不久,黨內思想還不夠放開,“階級斗爭”觀念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家政治生活。當年9月的《新聞出版稿酬及補貼實行辦法》第一條規定,“為了加速科學技術發展,促進科學理論研究,繁榮文學藝術創作,根據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在無產階級掛帥的前提下,對圖書和報刊刊載的稿件給作者、譯者以適當的稿酬”。這句話說明,稿酬的給付仍然不是基于對作者個人著作權的尊重,而是站在政治社會價值的立場上。與社會的價值相比,作者個人權利還顯得不是非常重要。但1980年《關于書籍稿酬的暫行規定》第一條就改變了國家稿酬制度的宗旨,稿酬是“為了實行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和保障著譯者的正當權益”,1984年的《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也提到“為保障作者的正當權益”。可見,黨和國家的思想日益解放,實事求是。同年的《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條則明確規定“版權即著作權”。說明“稿酬是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殘余”等錯誤思想已經被摒棄,“著作權”的概念已經被黨和政府所接受。1990年制定的《著作權法》宗旨之一便是“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這是以高位階的法律肯定了著作權。稿酬作為著作權不可或缺的內容,自然也得到肯定。

2.4 出版市場與互聯網的發展

受技術因素影響的出版市場也是稿酬制度變化的一大動因。傳統模式下,書籍、音像出版都是經過實體的紙張、磁盤等載體出版的。1994年,我國接入互聯網,從此進入網絡時代。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02億,占中國總人口一半以上。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閱讀電子書籍。近年來,諸如QQ閱讀、掌閱、微信讀書、當當云閱讀、知乎書店等電子閱讀平臺不斷涌現。如美國亞馬遜公司于2007年推出電子書閱讀器Kindle,風靡一時。 同時,電子書成本低,利潤高也促使出版商紛紛涉足電子出版行業。 在第八屆數博會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2017—2018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2017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突破7000億元。其中互聯網期刊收入達20.1億元,電子書達54億元,數字報紙(不含手機報)達8.6億元。

歷史證明,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傳播技術的每一次發展,都伴隨著對著作權制度的猛烈沖擊[15],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互聯網出版逐漸成為趨勢,這些變化催生了異于傳統出版市場的作品發表與稿酬計算制度。首先,是作品發表方式的變化。傳統模式下,往往是通過實體出版社出版。近幾年來,不經過出版社直接發表文字作品的方式日益成為潮流。例如,微信平臺的迅猛發展催生了很多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承載了很大的信息量,發表了大量的原創文章。又如,網絡小說的主陣地起點中文網給寫作者開放了一條自由發表的通道,寫作者可以自由上傳自己的文學作品。如果作品受歡迎,作者還可以成為專欄作家甚至簽約作家。其次,互聯網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稿酬計算制度。如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年發布數字出版圖書稿酬公告稱,該出版社出版電子圖書的稿酬計算方式為“將從數字產品的銷售收入中,按照每年度電子書銷售回款實洋的10%作為稿酬支付給作者”[16]。起點中文網則以作者文學作品的更新速度、讀者收藏與點擊量等變量來確定作者的稿酬。

3 新中國稿酬制度變遷的啟示

3.1 稿酬是作者依據《著作權法》享有的法定權利

對比解放初期乃至上世紀末與稿酬相關的法規[17],我國稿酬的性質已經由“勞動報酬”轉變成“法定權利”,知識分子的身份也由階級意識濃厚時代的“寫者”變成了市場經濟時代的“作者”。

正如蔡邕為他人寫墓志取酬的行為被譏諷為“諛墓金”,傳統文人們懷揣著“文以載道”“君子謀道不謀食”的道德情懷,重利輕義,認為以作文取酬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因此,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知識分子并沒有將自己的文字作品與個人權利聯系起來的觀念。解放后很長一段時間,由于國家法制不健全,文字作品與著作權也是分離的。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逐步完善。“在民法慈母般的眼中,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人權與私權不可侵犯之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從《民法通則》到《著作權法》,稿酬法定觀念日益明晰, 社會各階層都意識到著作權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近年來,作家維權事件屢見不鮮,正是作家們為維護著作權益而斗爭的寫照。2011年,作家李承鵬、慕容雪村等發現自己的作品在蘋果應用程序商店(App Store)被標價出售,于是成立了作家維權聯盟并起訴蘋果公司。該案經過一審、二審,法院最終認定蘋果公司著作權侵權成立,判令其賠償原告損失共計約290萬元[18]。作家韓寒也曾于2012年起訴百度公司侵犯其著作權,并獲得8.38萬元的賠償。當今文壇上活躍的作家,他們或許還存在著“文以載道”的士人思想,但他們同時也在乎自己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他們用文字書寫著內心的獨白,也將文字視為勞動產品,認為這些文字所承載的著作權應該得到法律的保護。

同時,一個重要的內涵不應被忽略。那就是著作權的外延不僅是獲得報酬的權利,它更宣示著“我手寫我心”的自由觀。法制的健全不斷解放著被“政治掛帥”所束縛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不再是一個“寫手”,而是一個有靈魂、會思考、能創造的“作者”。“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人類的尊嚴與偉大正是取決于他的思考能力,但是也只有在自由的空氣中,人類的思想才能擺脫禁錮,進行有價值的思考。因此,一個知識分子不可能也不應該只滿足于金錢的獲取,靈魂與思想的自由是更高的追求(當然,自由是有界限的,寫作的自由也應當被限于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有損于國家與其他公民權益的言論絕不應當被允許)。

3.2 稿酬制度體現了國家對知識分子的尊重

《辭海》將“知識分子”一詞解釋為“有一定文化科學知識的腦力勞動者”[19]。知識分子代表著社會獨立思考的品質,擔當著社會的道義,引領著社會的前進。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至高代表孔子就是以他整理出來的儒家學說構建出影響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哲學和完美人格。“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20],這是朱熹對孔子的無限崇敬。幾千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就是沿著孔子指定的方向前進,才創造了皇皇浩浩的中國文明。因此,這些高尚的知識分子理應得到國家的尊重。古代士人有著減免賦稅、勞役,看到官員可以從簡行禮的待遇。這種禮遇在現代社會已經無法復原,但知識分子應該受到尊重的傳統不應被埋進歷史的塵埃。當今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知識分子待遇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其腦力勞動的經濟報償。當知識分子將自己的思想以文字的方式表現出來時,他們也就有了作者的身份,當其他個人或者團體機構使用其文字作品時,就要向其支付稿酬,這是現代社會應有之公義。“文革”時期,由于“四人幫”的陰謀,很多知識分子被關進“牛棚”進行勞動改造,思想與身體受到壓迫和折磨,稿酬制度更無從談起。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稿酬制度獲得新生,也就代表著知識分子階層獲得新生。

習近平同志于2016年4月26日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講到“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充分信任知識分子”[21]。在2018年個人所得稅法的修訂中,即體現了國家讓利于創作者的趨向。我國1980年制定的稅法,就已經將稿酬納入個人所得稅征稅范圍。根據當時的規定,稿酬的起征點為800元。 三十多年來,國家雖然多次提高個稅起征點,但是稿酬的起征點并沒有改變。很多學者對此提出建議,認為800元的稿酬起征點偏低,考慮智力勞動的特殊性,應當適度提高稿酬個稅起征點。2008年,作家二月河就曾呼吁免除稿稅[22]。社會各界的呼聲得到了國家的回應,2018年8月31日我國通過了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這是個人所得稅法的第七次修訂,給稿酬征稅帶來了新變化。新個稅法中,稿酬取消800元起征點,取消4000元界限,同時取消原來20%的比例稅率,改為累進稅率。有學者做過比較,在高于800元的情況下,新舊稿酬個人所得稅的臨界點就是78750元。當稿酬為78750元時,原應納個人所得稅與新應納個人所得稅相同;小于78750元時,新應納個人所得稅更少;多于78750元時,新應納個人所得稅更多[23]。根據最新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一個作者的稿酬要達到78750元,他所要發表的文字就是262千字—984千字。無論文學創作,還是學術研究,按照正常的寫作速度,一個作者一年之內完成并發表的字數超過262千字—984千字,還不是普遍現象。按照現行的個稅法,對作者是有利的。讓利于作者,表明了國家對知識以及知識分子本身的尊重。

3.3 數額低仍然是當今稿酬制度的困境

相比于改革開放之前,政治意識形態對稿酬的影響已經逐漸淡化,稿酬制度日益市場化,這是知識分子獲得獨立地位的表現。但每一種社會模式總避免不了弊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分不到一杯羹的作者不在少數。低數額的稿酬成了新時期制約知識分子獨立地位的一道無形枷鎖。

在市場化的稿酬背景下,靠稿酬致富的作家并不乏其人。1993 年10月中國首次優秀文稿競拍會在深圳舉行。這次的文稿競賣可以說是一個稿酬方式的新開端。這次競賣活動中一共有20部文稿被售出,交易額達384.4萬元[24]。霍達的作品《秦皇父子》以100萬人民幣的巨額成交,張抗抗的作品也賣出了“一字千金”的好價錢,成為當年作家靠筆桿致富的典型代表。2007年作家富豪榜公布,有25位作家榜上有名,個人所得版稅達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之巨。80后作家郭敬明以1100萬元版稅躋身中國作家首富。2018年,網絡作家唐家三少以1.3億元的版稅位居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

作家的稿酬收入與其本人的寫作能力、業界影響力是成正比的。但是,高超的寫作能力與深厚的業界影響力是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兼具這二者的作家處于金字塔的頂端,只是鳳毛麟角。因此,依靠文稿拍賣、版稅致富的作家也只是少數,大多數作家如果單純依靠稿費生存是極其艱難的。雖然我國官方已經出臺政策提高稿酬,但是這并不能給作者的生存困境帶來明顯的改觀。因為作者與出版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民事主體,雙方可以在合同法的框架內自由協商,《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主要是對未締結合同而出版產生稿酬糾紛的賠償性標準約束,出版經營單位擁有相當程度的經營方面的靈活性[25]。低稿酬的現狀已經難以孕育專業的自由作家團體。現在的體制下,各級作家協會會員只是一種身份,并不是一種國家編制。也就是說,擁有作協會員身份并不會得到國家的財政供養。2011年,根據報刊披露的統計數據,中國單純依靠稿費生活的自由撰稿人已經成了“珍稀物種”,其人數已不足千人[26]。相比之下,歐美很多國家的稿酬待遇比我國高了許多。在歐美一些國家,寫手每天平均寫500 字,大抵可以過上中產階級的生活。美國中產階級的最低收入每天不少于100美元。以此換算,每千字稿酬在200美元以上,相當于人民幣1260元以上[27]。如果按照我國現行的官方標準,還遠遠達不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騰飛。1978年,中國的GDP為3679億元,2018年,中國的GDP達到了90.03萬億元,但稿酬標準才從1977年的每千字2—7元增長至今日的每千字80—300元。可以說,中國稿酬標準的提高過程與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是極不協調的。

3.4 稿酬制度在互聯網環境下面臨的挑戰

保障著作權免受不法侵害是維護知識分子獨立地位的又一重要標準。在傳統模式下,文學、音樂、電影等形式的文藝創作是通過實體環境傳播的,比如,閱讀需要通過紙質書籍,聽音樂需要磁帶,觀賞電影需要錄像帶。因此,復制的成本相對較大,著作權保護的成本也就相對較小。但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文字、音像作品可以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可以在網絡環境里快速復制傳播,互聯網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促進文化傳播的同時也給著作權的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

首先,網絡環境下盜版橫行。與紙質書比起來,電子書具有價格低廉、便于攜帶、可以無限復制的特點,因此深受讀者尤其是年輕一代讀者的歡迎。有的不法商家為了攫取利益,往往將熱銷書掃描成電子版上傳到網絡交易平臺公然銷售。2017年7月27日下午,掌閱平臺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簽訂合同,以100萬人民幣的巨資買下來文學著作《圍城》的獨家數字著作權。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透露,只有掌閱平臺的《圍城》電子書是正版,其他網上流傳的電子版本均為盜版。盜版電子書橫行深受著作權利人譴責,但是著作權利人要想維權卻又非常困難。“對于網上銷售的電子書,著作權利人要維權的話,需要找到上傳電子書的服務器,而且可能我們前腳截圖某網站上的盜版電子書頁面,后腳它就下架了”[28]。盜版橫行也滋生了惡性的市場競爭。很多網站為了通過瀏覽者消費網絡流量而賺取利潤,不惜將盜版的電子資源放在網站上,供讀者閱讀和下載。打開網絡搜索引擎,可以發現很多“免費閱讀”“免費聽歌”“免費觀影”的鏈接,讀者只要花費網絡流量而不需要再支付金錢就可以閱讀。

其次,在互聯網背景下,作者的稿酬給付得不到保障。與出版者比較起來,作者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在出版方精心擬定的出版合同里,往往隱藏著侵犯作者著作權益的“霸王條款”,作者簽約時往往很難發現,即使發現,以個體的力量也很難對抗作為出版方的格式條款。作家鄧一光將自己的幾部作品授權于包括新浪網在內的幾家網絡媒體,但是鄧一光卻叫苦無門,“他們簽完合同之后就消失了,而且從來沒有支付過版稅”。文學批評家任芙康也曾袒露,作家在數字出版中得不到稿酬并不是個案,很多作家都深受其困擾[29]。同時,也有的出版者變相扣減作者的稿酬。2019年2月,隨著“翟天臨”事件的演進,中國知網被指變相扣減作者的稿酬。一份中國知網發布的稿酬公告顯示,作為對著作權人的酬謝,中國知網對博士論文作者一次性給付面值為400元人民幣的CNKI檢索閱讀卡和100元人民幣的現金。碩士論文作者的酬謝相應為面值為300元人民幣CNKI檢索閱讀卡和60元人民幣的現金。不難看出,中國知網單方以檢索閱讀卡代替金錢稿酬,是沒有經過與作者協商的單方行為,缺乏協議的效力,顯然是對作者的不公待遇。在21世紀,如何處理好運用互聯網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與保護原作者的著作權益這一對矛盾值得深思。

4 余 論

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創作個性和創造性勞動,政治上充分信任,創作上熱情支持,營造有利于文藝創作的良好環境”。政治社會的變幻直接或者間接影響著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也影響著稿酬制度的走向。良法與善治是政治社會穩定的基石,堅持法治道路,尊重和保障知識分子的人權是我國不可偏廢的一條道路。政治上穩定了,才能進行具體的制度設計和實施。高稿酬是國家政治支持、讀者渴望閱讀、出版商家愿意投資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所以對于低稿酬的解決,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遠的努力。

而且信息的制作、傳播到接收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各個角色都不是孤立閉塞的。文章創作也一樣,作者、出版傳播者與讀者共同完成這一過程。因此,作為著作者的知識分子首先應當創作出不愧于自身與時代的作品,筑牢文字的價值之墻。同時,也要提高法律風險防范意識,既不能將自己陷于不法之地,也要警惕自身權益被侵犯。對于出版者而言,無論是實體書籍還是電子書出版者,都要樹立尊重知識分子勞動的法律意識。傷害知識分子的著作權益和道德情感,到底還是傷害出版者的利益。在起訴百度文庫侵權后,韓寒在博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百度文庫完全可以成為造福作家的基地……希望百度文庫更加壯大,創造出合理互利模式,造福更多作家和使用者”。所以,網絡信息平臺與知識分子之間并不是對立的。二者可以構建一個和諧互利的環境。讀書是與作者的靈魂交流。作為讀者,開卷讀書之前應當想到作者著書之含辛茹苦。一味想著購買盜版書籍,無視作者權益,還如何做到平心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

注 釋

[1][19]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4987,4921

[2][后晉]劉昫:《舊唐書》第190卷中,北京:中華書局,2002:5043

[3]王仿子.“1958年以前我國實行版稅制”辨正[J].中國出版,1992(11):48

[4][12]包恩齊. 1950年代作家組織與作家生活[J].華夏文化論壇,2018(1):193,192

[5]姚文元.論稿費[N].文化報,1958-02-27

[6]陳貽林,毛澤東的稿費究竟有多少[J].黨史天地,2008(11):55

[7]周明,李明山.中國版權史研究文獻[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1999:132

[8][1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3,41

[9][美]博登海默著;鄧正來譯.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339

[10]閻曉宏.《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的幾個問題[J].知識產權,2012(5):3

[11]毛澤東.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大會紀念文集[C].北京:新華書店,1950:3

[14]陳晉.從毛澤東支稿費看延安時期知識分子待遇[J].新湘評論,2017(11):38

[15]張惠彬.中國著作權法:成就、問題與走向:以《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為中心[J].中國法研究,2016(1):135

[16]人民軍醫出版社.關于向作者支付數字出版圖書稿酬的公告[EB/OL].[2011-11-20]. http://www.pmmp.com.cn/shuzichuban/gonggao.htm

[17]侯天保.中國共產黨指令型出版管理體制的起源與成長(1921—1949):基因·萌芽·雛形[J].出版科學,2018,26(4):109-115

[18]袁博.作家維權聯盟緣何贏得“蘋果侵權案[N].中國知識產權報,2016-03-09

[20][宋]朱熹.朱子全書·朱子語類卷九十三[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093

[21]新華網.習近平寄語知識分子[DB/OL]. [2018-08-11].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8/11/c_1123255697.htm

[22]白煒.多名代表委員再次呼吁提高稿酬個稅起征點[N].中國文化報,2016-03-11

[23]新個人所得稅法將給稿酬帶來哪些變化?[DB/OL].[2018-09-01]. http://wemedia.ifeng.com/76318452/wemedia.shtml

[24]吳靖.中國近現代稿酬制度流變考略:兼論稿酬制度對文學生產的影響[J].書屋,2013(7):79

[25]謝泳.稿酬標準可以休矣[J].中國報業,2013(21):75

[26]魏雅華.文化強國的建設與低稿酬制度[J].上海經濟,2011(12):55

[27]彭德:“國營”稿酬與“私營”潤筆[N].中國文化報,2012-07-19

[28]上官云.數字版權如何打擊“李鬼”:數字出版侵權亂象淺析[N].團結報,2017-08-05

[29]舒晉瑜:作家們,你們拿到過數字出版的稿酬嗎?[N].中華讀書報,2018-08-29

(收稿日期:2019-05-22)

猜你喜歡
制度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重大誤解制度“重大”之認定
學術論壇(2018年4期)2018-11-12 11:48:50
刑事申訴制度的三重檢討與完善進路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20:40
完善我國人大制度的幾點思考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翻譯人員參與刑事訴訟制度的構建
應訴管轄制度適用之探討
時代法學(2015年6期)2015-02-06 01:39: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高清免费毛片|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制服丝袜亚洲|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国产白丝av| 国产青榴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日本91在线|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青青草原国产|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成人中文在线|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毛片网站| 狠狠色综合网|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无限乱码|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99精品视频|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免费|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91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影院| 久久免费看片|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91久久大香线蕉| 99久久精彩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yw|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久草视频一区| 欧美色视频在线|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黄片在线永久|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精品福利视频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日本欧美精品| 91视频区|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天堂久久|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毛片基地视频|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日本|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