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北京盈科(沈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李春江
編輯:本案認定,上班期間在上廁所途中受傷是工傷,其法律依據是什么?
律師:工傷,又稱“因工負傷”,指職工在生產勞動或工作中負傷。《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可見,認定工傷應當考量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和工作原因三個因素。
本期案例爭議的焦點在于老董上廁所是個人私事還是屬于在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內因工作原因而從事的行為。
工作時間又稱為勞動時間,是指勞動者為履行工作義務,在法定限度內,為用人單位從事工作或者生產的時間。勞動者工作時間包括準備結束時間、作業時間、勞動者自然需要的中斷時間和工藝中斷時間。勞動者自然需要的中斷時間是指勞動者因自身的生理需要而必須中斷正常工作的時間。本案中老董上夜班期間因內急而去廁所,屬于勞動者自然需要的中斷時間,顯然是工作時間。
工作場所是指用人單位能夠對其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管理的區域,職工為完成其特定工作所涉及的相關區域,以及自然延伸的合理區域。為方便職工工作和生產解決職工必要的生理需求而設置的相關區域,例如休息室、衛生間、更衣室、飲水消毒間、除塵室、烘干室、食堂等,就屬于工作場所。根據這個標準,本案顯然是在工作場所發生的事故。
認定工傷時最核心的內容是工作原因。其判斷依據是勞動者受傷是否與履行工作職責有關。這里的工作,既包括與用人單位各項工作事務,也包括與職工本職工作相關聯的事務。產生的傷害也包括直接和間接。直接傷害就是職工在工作中,從事具體勞動而受到的傷害,間接傷害就是由于具體勞動之外的但與工作相關的其他原因造成的傷害。本案中,老董在工作期間上廁所途中摔倒而受到傷害,符合工作原因的要求。
因此,老董受傷符合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應當認定為工傷。這不僅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的規定,而且契合《勞動法》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立法初衷。
編輯:工傷認定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律師:工傷認定的前提條件是勞動關系的存在,這既表現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簽訂了書面勞動合同,也表現為實踐中存在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的事實勞動關系。
所以,在司法實務中,如果在認定工傷時雙方之間產生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糾紛,則勞動者需要先啟動一個“確認勞動關系”的訴訟。如果勞動者已經退休,則一般來講,就不會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很可能與企業之間存在勞務關系,如果產生傷害,則屬于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這也是工傷糾紛與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區別的關鍵所在。
在勞動者發生傷亡事故后,用人單位應當在事故發生后的30日內向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認定工傷。用人單位未在規定期限內申請認定工傷的,受傷職工或其直系親屬可以在事故發生起一年內直接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本案中用人單位未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老董在事故發生后一年內向市人社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勞動行政保障部門經過調查,應在正式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做出認定結論,出具《工傷認定決定書》。工傷認定結論做出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送達用人單位和職工或其直系親屬,并抄送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本案中,市人社局在受理老董申請之后根據老董提供的證據及調查取得的證據認定老董為工傷。
用人單位和職工或其直系親屬對于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決定之日起60日內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本案即是如此,用人單位對市人社局做出的工傷認定決定書不服,提起了行政復議,復議機關維持了市人社局做出的工傷結論,用人單位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