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崔
一個陰雨天,選擇乘公交出行,看著車站那長長的隊伍,我心知這趟車怕是不好坐。撐著傘,漫長的等待,終于,公交車緩緩從雨霧中駛來,車門在萬眾期待中打開。
可此時,偏偏有人要跳出來打破寧靜。
只見,一個大爺抱著個四五歲的孩子,急匆匆地沖向隊伍:“我沒帶傘啊,別讓孩子淋到了。”大爺邊跑邊喊,并以孩子開道,成功擠到了車門口,聽孩子又叫又鬧,大家雖然厭惡這種插隊行為,卻也只能妥協。
這對爺孫探索出的捷徑,引得無數家長競相模仿,一個個都把孩子拎出來往前推,孩子們被擠得嗷嗷叫。一時間,原本有序的隊伍變得支離破碎,敞開的車門成了競技場,有孩子助攻的都占了上風,真是讓老實人沒處說理了!
好不容易上了車,找了個位置站定,我的腰間卻突然挨了一記重擊。回頭一看,一個小男孩正奮力突破重重肉盾,在車廂中來回搜尋。“家人被沖散了?”我暗忖著。
“討厭,沒有座了,奶奶,我要坐著!”原來是一哭二鬧要座位的戲碼。力大無窮、橫沖直撞的是他,涕淚橫流、楚楚可憐的還是他,套用一句金星老師的話:“哎喲嘿,這小孩兒還有兩副面孔哪!”
我不禁開始重新審視小孩子。這些稚嫩柔弱的小人兒的確讓人心生愛憐,但反過來,小孩子也可以是一種以弱勝強的武器。
回想我的孩提時代,常常因為自己太過弱小而期待長大,現在長大了,卻發現小孩子才是自帶光環的,做大人反而要處處退讓。像插隊這種行為,只要以孩子為借口,大家一般都會選擇寬容。在大多數不明真相的情況下,人們也更愿意支持帶孩子的一方。“他還是個孩子”已經成為了推卸責任的慣用理由。
比起成年人,這些講不清道理的小孩子才真是惹不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