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出版編輯改稿重在“少而準”

2019-09-09 07:46:30潘藝林蔣冬梅
出版科學 2019年4期

潘藝林 蔣冬梅

[摘 要] 從學術層面看,出版編輯改稿重在“少而準”,一要“少改”,二要改得準確。堅持這一原則,才不會主次不分,顧此失彼;才知道改稿的邊界、目標、憑據和典范。“少而準”看似簡單,實則要求很高,需要相當的辨別力、判斷力和表達力。隨意更改,不敢“少改”,是一種認識的誤區,也折射出編輯人員的不自信。落實“少而準”的改稿原則,亟需扭轉認識觀念的偏差,謹守《著作權法》的限制與規范,嚴格區分改稿與審稿職責。

[關鍵詞] 出版編輯 改稿原則 少而準 編輯素養

[中圖分類號] G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9) 04-0053-05

[Abstract] Editors reversion ought to be less but more accurate, that is, change less but more accurate. Editors would avoid that of no distinction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that of caring for this and losing that, and know the border, the aim, the basis and the models of modifying only by holding “less and more accurate” principle, which seems to be simple but demands high, needs considerable discrimination, judgment and expressiveness. To be afraid of changing less or being accused of it is a misunderstanding and reflects the diffident of editors. Therefore, editorial quality should be cultivated totally for editors holding the principle and demand of “less and more accurate”.

[Key words] Publication editor Principle of editors reversion Less and more accurate Editorial quality

關于出版編輯改稿,“多就少改、改必有據”,是許多資深編輯的共識。2003年,凌虛、松秀提煉出編輯改稿三條法則:不能不改,盡量不改;改對不改好;保持原意,保留原味[1]。這三條,每一條都包含“少而準”的內在要求,揭示了出版編輯改稿的實質,將出版編輯的改稿與新聞編輯、宣傳編輯等其他專業人士改稿的不同要求區別開來。潘國彥的概括更加簡練,他認為,一個稱職的編輯,改稿時需要注意防止“越位”、不可“缺位”、必須“到位”的“三位”[2]。綜合兩者,我們不妨把出版編輯改稿的基本原則或實質要求歸納為:少而準。“少”是最大限度地少改,“準”是準確到位,必須改的不能漏掉,不能改錯。這種改稿的實質,要求編輯有深厚的學養根基,對編輯的專業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那么,從學術上看,編輯改稿為何要堅持“少而準”的原則?怎樣落實“少而準”的原則?編輯的工作質量如何體現和承認才是正義的呢?本文以出版編輯的改稿要求為主,試加探討。

1 無視“少而準”原則,費而不惠

編輯改稿是修改而不是改寫。編輯的作用既不同于作者,也不同于審稿人,這是常識,在編輯學論著和中國知網的有關文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論闡釋與爭鳴。各類編輯改稿的要求,原本是清楚明白、簡單可操作的,但實踐中,改寫、濫改,改得面目全非的,卻不乏其例。

杰出的編輯家龍世輝,花三個月時間為《林海雪原》作了幾萬字的改寫,而最后校對科從書稿中挑出了一百多個錯兒。1983年,他總結改稿的教訓,認為幫助作者修改甚至改寫稿件,屬不得已而為之,但效果往往不佳,甚至適得其反。他說:“我幫作者的熱情和責任心大概也不好說不對,但是我的做法效果如何?是錯是對?是功是過?這實在還很難說。”[3]

幾十年過去了,改稿的實質要求仍被有意無意地忽視。2018年6月,一個頗受關注的事例就很典型。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教科書,第24課《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被改成“姥姥”,激起眾議,有微信調侃“以后只能唱《姥姥的澎湖灣》了”。面對群情激憤,上海市教委不得不責令改正,2018年6月23日在“上海發布”等媒體發布了處理意見:責成市教委教研室會同上海教育出版社迅速整改,向作者和社會各界致歉,并與作者溝通,將文中“姥姥”恢復為原文的“外婆”,同時依法保障作者權益。

為改而改,甚至把對改錯的,也大有人在。一位想要“文采”的責任編輯,將“此外,房間里的東西無一失竊”(英文原文為“In addition to all this, nothing had been stolen from the room”),改為“此外,房間里的東西萬無一失”,硬是將原本不錯的譯文改成了錯的,還得意地夸耀他的“凡是看著不舒服的部分,一律改掉”的改稿原則[4]。

在期刊編輯中,曾有人將原稿中“有夢想‘無階級社會的”,想當然地改成“有夢想‘無產階級社會的”;有人將原稿“新主義宣傳者”改成“新民主主義宣傳者”,還有人將原作借用魯迅先生的話所作的標題“不滿是向上的車輪”,改成“不滿足向上的車輪”[5]。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曾被一位責任編輯當作旅游導游書,大幅度地刪改,改劃得不成樣子,難以卒讀,幸虧《收獲》雜志李小林女士風聞后急忙制止,多家知名出版社的編輯們有心救活,才死里逃生[6]。

《鄭鶴春教授小傳》遇上“刀筆吏”,鄭教授應邀去昆明創辦中茶公司、支援抗戰的重要經歷,被改成“抗日戰爭爆發后,棄教從商”,不僅輕輕帶過,還似含貶意,不僅傷了作者,讓人覺得改得冷冰冰的,而且出版傳播后影響也不好[7]。

《時尚》期刊曾請一位優秀作家任編輯,沒想到,這位作家“做編輯一塌糊涂,總要把別人的稿件改成自己的作品才罷休,實在可怕之極”[8]。

筆者雖處在小小的學術圈與編輯部門,也常見編輯甚愛改寫原稿,滿紙密密麻麻地改,似乎不如此,不足以顯示其能力與工作。但稍加注意即可看出,這類改稿大多都是改寫,按編輯的文字風格改寫作者的原文。如“博士生導師”改為“博導”;“研究生在企業的時間達到15個月”,改為“研究生在企業的時間實際達到了15個月”;“學生可以到現場”,改為“學生可以重返現場”;“完成整個研究工作”,改為“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等。這樣大量改寫的后果,不單是徒增校對人員的工作量,而且分散了注意力,一些該改的地方反而沒有改到。

事實上,“編輯改稿,失敗者多,成功者少。詢問一些著名雜志的老編輯,他們提供的經驗也是:但凡能不改的就不改”[9]。的確,好的編輯可以點鐵成金,但廣大作者所面對的,往往不可能是“編輯行當中的佼佼者”,恰恰可能是那些“十八般兵器樣樣稀松”,卻偏偏喜歡點竄字句的人。這些編輯不但沒有給作者帶去多少喜悅,“卻反而增添了不少氣惱”。其實,即使是葉圣陶先生曾提倡的“雜家”式作者任編輯,也很難真正做到一通百通。因此,有學者強調“編輯改稿,重在去除瑕疵”[10]。看來,確實有必要強調和堅持“少而準”的編輯改稿原則。

2 堅持“少而準”原則,明確規范

從中國知網收錄的文獻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編輯學界對“編輯改稿”的專文論述,始于1981年1月對新聞編輯“蹂躪原意”的教訓的批評,認為除了版面編排的要求外,編輯改稿“更主要的是為了防止出現觀點、事實、文字等方面的差錯”[11]。這就是需要做到“少而準”。尤其是期刊出版編輯,改稿的重點是字、詞、句、標點符號、篇章結構等方面的錯誤、不規范之處,這也是上級審核的重點。明確重點,才知道怎么著手編輯加工,才知道編輯改稿的邊界、目標、依據和典范。

首先,要有邊界。編輯改稿不能沒有邊界,想改就改。改稿、編輯改稿、新聞編輯改稿、出版編輯改稿、期刊編輯改稿是層級不同或性質不同的,面對同一個客體,即作者已經初步完成的稿件,改稿的主體可以是作者自己、朋友、師長或編輯,不同主體改稿的權限、目的、要求和力度是有區別的,編輯改稿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改稿,出版編輯與新聞編輯的改稿也不同,專業性強且各有特質。因而,編輯不能僭越改稿主體之邊界、權力邊界、正誤邊界和風格邊界[12]。 離開邊界,我們完全可以說,沒有改不好的稿件,也沒有改得好的稿件,其必然結果是,“任何一篇文章都可發表,但也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發表”[13]。

邊界意識的欠缺,會給具體工作帶來一系列的麻煩和影響。如盲目擴大了編輯的責任;分散了注意力,該改的改不到,不該改的給改了,甚至改成不妥的了;更嚴重的是,導致一些刊物隨心所欲,想刊用誰的稿件就發誰的,不想刊用誰的就不發誰的,質量或三審制淪為它們自我保護的借口。任其泛濫,是編輯行業與整個學術職業的災難。

其次,目標是改對。目標不是“改好”,更不能說改得“越好”越好。合格的編輯“絕不輕易改動人家的文稿”[14], 而是腳踏實地,本著良知與責任默默奉獻,為了尊重作者“不求改好,只求改對”。空洞無憑的所謂“改好”,不是也不可能是編輯改稿的目標定位,主管部門沒有也不可能將這種不著邊際的目標定為審核標準。因為,“改好”的目標是無法說得清楚的,高調的所謂“改好”(實際上很可能導向有悖編輯改稿實質的“多改”),在理論上講是個無底洞,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操作。“以‘改對來考查一個編輯的業務能力,工作態度好辦,用‘改好試試!如果把一篇文章改動得幾近重寫,那考察出的優秀者是一個好作者呢還是好編輯”[15]?“如果說師生之間、朋友之間改稿有改好的要求是可以的,但這不是編輯改稿的要求”[16]。對編輯改稿而言,要求“改好”,哪怕用了“盡力”二字去修飾,也“實在是個很高尚但也很不切實際的目標”[17], 編輯只能“堅決改錯,不求‘改好”[18]。

再次,依據是對錯。依據不在“多改”。編輯對原稿的修改不是多多益善,不是改動越多越好,“不必改的一定不改;可改可不改的不改”[19],“少而準”的關鍵在于依據什么確定改與不改?經驗因人而異,良知難有保障,凡此種種都難以為憑。所謂的依據,只能是硬性的規定,文字安全、法律法規、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等,必須依據的很多。尤其要依據主管部門規定的編校質量指標,如差錯率不得超過3/10000。差錯率小于3/10000,編校質量就合格,反之就不合格。這一規定本身的傾向性與導向性相當明顯,它是編輯改稿的價值導向,也是編輯改稿的目標導向,還是評價改稿到位與否的最終標準。它要求編輯改稿緊盯原稿中的差錯,緊盯原稿中非改不可的問題,準確到位,也就是盡可能地將錯的改正,此外任何方面都以“少改”為宜。那些錦上添花、無定準的高大上要求,都不能成為編輯改稿的要求和依據。

傳統上,編輯改稿與教師上課一樣,主要靠良知與自覺起作用,都屬于“良心活”,欠缺責任心與職業良知的濫竽充數者,或許可以混一混。但如今,就業壓力嚴峻,編輯的良知、責任心與技術水平受到越來越多的監控,主管部門不僅有明文規定,還有專門的審讀人員。這使編輯不可不小心謹慎,對差錯不改不行。無視特質空洞地強調責任心,基本是一個偽問題。今后,如果差錯率定為2/10000以內(2018年1月10日,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報刊司已發文征求意見),編輯改稿的重點,更應放在專心改正錯誤方面,做到“少而準”。

最后,要明確典范。與許多學術機構鼓勵顯示度、炫耀名利獲取的潮流不同,編輯改稿強調默默奉獻。堅守編輯改稿的實質,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很多典范已為編輯學界所重視。同樣在上海,初中教材英文閱讀文章《灰姑娘》(Cinderella)的編輯,為尊重西方經典故事原文的本意,堅持在教材中使用原文單詞“glass shoes”(玻璃鞋),而不是用中國師生熟知的“水晶鞋”(crystal shoes),這種尊重原作本意的改稿風格值得肯定。“試想,如果編輯隨意根據‘常識將‘glass改成了‘crystal,不僅不符合經典故事,而且該單詞還超出了教學大綱范圍,增加了學生負擔”[20]。在這里,這位編輯只字未改,但核查教學大綱,核對原版故事,并請外方作者確認等,大量的編輯工作包含于其中。社會寄望于編輯的,正是這種為他人作嫁衣裳而不求聞達的奉獻精神。

總之,“少而準”的編輯改稿原則看似簡單,實則是很高的要求:有明確的邊界;有明確的目標;有明確的依據;有明確的典范。

3 落實“少而準”原則,轉變觀念

堅持“少而準”的原則,實質是要求編輯瞄準稿件中少量的、必須改正的錯誤。但是,編輯本人和管理規則往往不敢理直氣壯地主張“少改”,害怕別人指責編輯不作為、不負責或能力不夠,也擔心別人看不見工作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認識和編輯所處的現狀,同時,也折射出編輯的不自信。落實“少而準”的實質要求,需要加深認識,轉變觀念。

3.1 扭轉改稿觀念的認識偏差

從正式發表的討論“編輯改稿”的論文可以看出,在編輯改稿的觀念方面,最突出的認識偏差有如下兩類。

一類偏差是褒貶失度,將改稿編輯混同于審稿人,混同于作者及其師友,夸大編輯改稿的作用并貶低作者的能力。有編輯鼓吹把編輯勞動中的創造性發揮到極致,強調編輯改稿作為“把關人”的地位和天職,強調“編輯改稿中所體現出的思想性或導向性”,要求“編輯人員在改稿時必須時時以傳承先進文化、播揚優秀文明為己任”[21]。

顯然,這不僅混淆了出版編輯與新聞編輯的改稿邊界,混淆了不同編輯改稿的角色定位,而且將改稿人混同于審稿人(把關人),將編輯改稿混同為專家審稿與作者創作了。極端地抬高編輯改稿的作用,斷言“只有通過‘改稿,作者的精神成果才能得以定型以待傳播”[22]。這實際上嚴重貶低了作者的表達能力,甚至剝奪了作者自由表達的權利。正如凌虛、松秀先生指出的,“園丁重要,但花木生長自身基因才是決定因素;助產士重要,但也得母親懷上胎兒才行;伯樂了不起,可馳騁沙場還得靠千里馬。這前后兩者并不可互相比較、論個短長的”[23]。

二類偏差是定調失當,不顧作者風格與本意,高調地要求多改,要求“改好”,甚至將修改混同為改寫。這類觀念,站在道德與社會責任等制高點,用理想化的口號去研究指導現實的改稿工作,指斥相反觀點“帶有較強的消極性”[24], 缺乏責任性等。在這種觀點主導下的編輯,帶著完美主義情結,面對原稿,往往“愛改”、肯改,但有的僅憑個人主觀意志大改一氣,鬧出知識欠缺、改得不通等笑話,甚至闖下大禍,改出政治上的問題[25]。

還有一些編輯對原稿“大動干戈”,改得密密麻麻的,“往往像打翻了紅墨水瓶一般”,很多地方沒有必要修改,甚至有若干處是以自己認為的“好”,將原稿內容改成了錯的[26]。可見,這類觀念理論上很誘人,實踐中很逼人,效果卻很氣人。

3.2 謹守《著作權法》的限制與規范

《著作權法》規定,“對內容的修改,應當經作者許可”(第34條)。限制權力和保障權利,是法律的實質與基本功能,《著作權法》也不例外,它旨在“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第1條)。保障權利以有效地限制權力為前提,這里首先要限制的權力,就是編輯的改稿權。

改稿是編輯最基本的工作,是編輯之為編輯的根本。改正原稿是必須的,是理所當然的,是編輯專業工作的核心。但是,擅自改寫原稿(作者已完成的作品)是違法的。著作權法第二章規定,同發表權、署名權一樣,修改權(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保護作品完整權(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兩項權力都屬于作者;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原作的這些重新創作人在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作品的修改權與完整權都屬于作者本人,因為作品是作者個人意志的體現,反映的是作者本人的思想、觀點、態度、主張、感情與風格,改寫原作的決定權屬于作者一方,不屬于編輯,因此,隨意改寫原稿是侵權行為。編輯改稿“少而準”的實質要求,恰好體現了對《著作權法》的尊重與維護。

限制編輯改稿的權力,目的是為了保障作者的權利。《著作權法》明確規定不得擅自改變原稿內容,自然包括了尊重原稿的風格、觀點與主張,因為這些都是內容的內在要素。具體內容的改變容易辨識,對風格、觀點與主張的改變特別值得警惕。既然《著作權法》限制“改好”,編輯自然以少改為宜。對于可能引起爭論的觀點,特別是不符合刊物編輯方針的觀點,“你可以不發表,但不可能為發表而亂加變動”[27]。風格的修改更具隱密性,不好判斷,也就更要避免。編輯沒有越俎代庖的權力,在編輯風格與作者風格之間,“維護作者的風格應是第一位的原則”[28]。

編輯改稿是修改而非改寫原稿,這原本是個常識,因此在中國知網等多家數據庫中都查不到專門區分“改稿與改寫”的學術研究成果。但在現實工作中,總有一些編輯喜歡改寫原稿,喜歡根據個人的語言偏好來修改原稿,或者擅自刪減作者的思想,“這些輕慢、草率的行為無異于越俎代庖,結果只能適得其反”,“編輯改稿是技術活,需要不斷地修煉基本功和拓寬知識面,但更是良心活,需要始終懷有敬畏、誠意與真心”[29]。

由此看來,拒絕高調口號,回歸編輯改稿的常理(不違作者本意)與常識(區分改稿與改寫),既是改稿“少而準”的實質要求,也是對《著作權法》的尊重,更是對作者與讀者的尊重。

3.3 嚴格區分改稿與審稿職責

現階段,由于對學術人員的評價體制不完善,特別是量化考評在學術職業中的泛濫,學者的工作業績以期刊發文為重要依據,期刊及其級別承擔了過重的學術評價職能,甚至成為學者成敗的決定性角色,編輯行業因此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把關權,編輯地位陡然上升。在這種情況下,編輯的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編輯的專業學養與職責決定了編輯不可能是無所不能的。“說編輯工作神圣則神圣到無以復加,說編輯活動在人類文明發展中重要則重要到一切全靠編輯,說編輯策劃則體現為編輯可以策劃一切作品,說編輯要適應市場則編輯從策劃到營銷無所不能。諸如此類,太玄了吧”[30]?

編輯改稿與審稿的差異必須嚴格區分,不能混為一談。按理說,審稿才是稿件刊用與否的決定環節,風格、內容等不合刊物要求的稿件,應該也只能在審稿環節淘汰,取舍稿件決不能放在編輯改稿環節。如果編輯游走在改稿與審稿之間,難免會盲目改稿,擅自改稿。

面對現實的學術環境,要堅持“少而準”的編輯改稿原則,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嚴格區分審稿與改稿職責,明確審稿與改稿編輯的職責規范,健全完善審稿評價機制,確保審稿人能把好稿件質量關,編輯人員則專心改稿。

注 釋

[1][16]凌虛,松秀.編輯改稿,有規律可“尋”[J].中國編輯,2003(3):27,28

[2]潘國彥.編輯改稿“三位”[J].中國編輯,2006(4):38

[3][8][13][15][17][23][30]松秀,凌虛.站在地上的回應:再談編輯改稿兼及其他[J].中國編輯,2003(6):20,20,19,19,19,20,20

[4][18][20][26][29]倪雅菁.論編輯改稿“四遵循”[J].編輯學刊,2016(6):76,75,75,76,76

[5]范國華.編輯改稿切莫“想當然”[J].編輯之友,1987(5):48

[6]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2:319

[7]鄭一奇.編輯改稿慎用“刀”[J].編輯學刊,2016(2):43

[9][10]劉蘊之.編輯改稿與文責自負:對編輯工作的一點微辭[J].出版廣角,2009(1):47

[11]歐慶林.編輯改稿失實 記者無辜受責[J].新聞戰線,1981(2):15

[12][19][28]金平.編輯改稿中的邊界問題[J].出版科學,2011(4):36

[14]陳原.陳原出版文集[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5:448

[21][22][24]王欒生.編輯改稿:確保“改對”,盡力“改好”:與凌虛、松秀先生商榷[J].中國編輯,2003(5):33,32,31

[25][27]胡德培.改稿是協助,不可代庖:與年輕編輯談心之四[J].編輯之友,1988(4):72,75

(收稿日期:2019-03-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女人在线|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91免费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99re|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女主播| 99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五月天久久婷婷| 国产乱论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看片|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h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人人射| 婷婷五月在线|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青青草综合网| 91麻豆国产视频| 久久6免费视频| 99久视频|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色婷婷成人| 69av在线| 亚洲av无码人妻| 欧洲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伊人无码视屏|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伊人天堂网| 91色在线视频|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波多野结衣二区| 日韩无码白| 91视频日本| 国产毛片不卡| 夜夜拍夜夜爽|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欧美天堂在线|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