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澤民 趙海燕
摘 要 我國未成年人社區服刑人員教育矯治起步晚、功能不完備,缺乏規范的未成年人社區服刑矯治法規,教育矯治管理難度大,針對性不強、形式單一。本文以焦作市A區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教育矯治存在的問題,對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治問題進行分析,建議應健全專業化的基礎性教育機構,細化教育措施,消除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心理陰影,完善綜合情況評價制度和個案矯正制度。對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的,深化法制教育,注重心理輔導,家庭監管措施,適時開展警示教育。
關鍵詞 未成年 社區服刑人員 教育矯治
作者簡介:漆澤民,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四級高級檢察官,研究方向:刑事法學、檢察學;趙海燕,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
中圖分類號:D9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302
我國的社區矯正,起步于2003年,歷時15年了,目前初具規模,成績顯著。但是,在運行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如隨之配套的法律法規等。特別是對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的社區矯正,相關配套措施更需快速解決,這一問題普遍受到人們的關注。我國勞教制度廢止之后,采取社區矯正這一措施對違法犯罪進行懲治,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治,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改造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因此,專門地對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這類群體的教育預防,尤為重要。
一、未成年人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治的現狀
未成年人社區服刑人員教育矯治起步晚、功能不完備,缺乏規范未成年人社區服刑矯治法規。對未成年人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治缺少一套切實可行的具體規定,未成年人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治機構建設不規范,首先,機構的設置還不規范。例如,焦作市解放區2018年6月成立了焦作市首家未成年人社區矯正中心,中心各種機構正在進一步規范,各項工作都是起步階段。實踐中,基層司法所承擔了社區矯正的主要工作,教育矯治針對性不強、形式單一。大多數是與成年人集中在一起學習。
二、焦作市A區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教育矯正存在的問題
(一)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比率小、監管繁瑣
2012年至2017年該區共有社區服刑人員939人,其中18歲以下的有45人,占社區服刑人員總數的5%。該區較難管理的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占總人數的50.1%,原因分為三大類,即無學可上、無家可歸、無事可做。
(二)較難爭取到其他部門的配合
例如2015年接收的一名社區服刑人員靳偉(化名),,父母外打工,半年回家一次,靳偉現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沒有能力配合管教,極易再次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女性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少,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少
焦作市A區近5年來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多為男性,共45人,其中,女性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數僅1人,在整體比例中占到2%。全區從事社區矯正的社區工作者11人,社會志愿者30人,已建立社區矯正小組939。該區未成年服刑人員矯正的執法措施,建立未成年犯罪入矯宣告、矯正小組、日常教育、解除歸檔等執法措施。
(四)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教育薄弱
未成年服刑人員矯正,教育尤為重要。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例如2016年接收的一名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李某,接收社區服刑人員后,針對李法律意識淡薄的情況,上白作司法所,首先,對李某進行普法教育,其次,對其進行社區矯正重要性教育,讓他明白,如果表現好,不再就執行刑罰,否則將面臨撤銷緩刑、收監執行,讓其認識到社區矯正是為了讓他盡快成為守法公民。
三、未成年人社區服刑人員的預防困境
未成年人處生理和心理發育不成熟、存在逆反心理等特點,思想認識偏激,不認為國家讓他們參與社區矯正,是為了幫助他們盡快回歸社會,反而為其再次犯罪埋下了伏筆,由于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在對其教育矯治管理過程中,難度比較大。
一是專業工作人員缺乏??梢猿浞掷蒙鐓^資源,更好的對服刑人員進行教育和矯正。此外,在學校教師參與教育和改造。
二是預防機制不健全。由于未成年服刑人員社區矯正工作剛剛起步,制度體系的簡單化沒有成型,科學、有效地監督工作機制不健全。
三是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保護意識薄弱。
四是社區矯正工作人員不足、經費短缺。由于社區矯正工作人員不足、經費短缺,為了節約資金往往與成年人采取同樣的監管措施,盡管工作人員會特別注意保護未成年人隱私和信息,有可能和以前接觸的網吧或社會上一些不良少年整天混在一起,這就會導致重新犯罪。
四、焦作市A區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矯正典型個案分析
(一)社區服刑人員余翔基本情況
余翔(化名),父母在老家河北省邯鄲市做生意,一個多月回一次焦作,余翔現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無特殊的社會關系。
(二)教育矯治情況
對其教育情況。社區工作者采取個案處理的方式,首先分析其犯罪動因,系年少沖動、法律意識淡薄,對他進行《刑法》《監獄法》教育。其次,教育他知道感恩,增強守法意識。
1.對其開展針對性的個別談話教育、個案矯正情況。余翔在來司法所報到時,司法所工作人員專門對他進行了傾心的交談,在談及這次犯罪的過程和原因時,他陳述道,2014年7月底的一天晚上,他與劉某、馬某等四名十六、七歲的小伙伴在焦作市人民公園附近的一家飯店喝酒吃飯,大約喝酒到晚上10點鐘左右,劉某提出心情不好,想去人民公園找人打一頓發泄。于是,余翔等五人借著酒勁,到市人民公園尋找毆打對象,在該公園的射擊館附近,將楊某等四名被害人攔住后用樹枝、垃圾桶進行毆打。后來,余翔、劉某、馬某等五人索要財物遭到拒絕后,再次拿樹枝、垃圾桶等對楊某等四人進行毆打,并強迫楊某等四人交出現金20多元并搶走楊某價值84元的手表一塊。余翔坦言,客觀上講是自己喝酒喝多了,主觀上講還是自己法律意識淡薄。
組織參加社區活動情況上白作司法所根據余翔的個人情況經常組織他在機關大院、居民小區、打掃衛生等公益勞動。
2.矯正小組開展教育情況。矯正小組成員協助社區矯正機構對社區服刑人員開展教育,在余翔首次到上白作司法所報到時,司法所為他建立了由司法所所長、所在村委會工作人員、監護人組成的“三包一”矯正小組。在接受社區矯正的初期,余翔存在較嚴重的自卑心理、悲觀心理和逆反心理,成天躲在家中,經常因不及時接聽電話、書寫的思想匯報不合格、穿睡衣到司法所報到、丟失定位手機、集中學習時遲到等原因而多次受到批評。余翔因無故不參加集中報到,曾被區司法局給予警告處理一次。
為加強對余翔的教育矯正,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教育感化;二是針對他易產生逆反心理的特點,除采取談話教育、集中教育外,還經常組織開展個人談學習體會、參加心理輔導講座,深化教育效果;三是在法制教育方面,經常開展法律知識的教育,找出自己犯罪原因,讓其真正悔罪;四是在社會公德教育方面,經常要求他多看新聞、多瀏覽互聯網、微信中有關公德教育方面的文章,在日常生活中切實養成良好的公德習慣;五是在文化知識教育方面,為幫助其順利完成河北省邯鄲市翱翔職業培訓學校的學習,司法所積極協調區司法局相關科室和領導,多次為他辦理外出學習的請假手續。在余翔產生退學念頭時,專門把他及其父親叫到司法所進行談話,經過一上午推心置腹地反復勸說,促使他打消了退學的念頭,重新回到學校堅持學習,最后順利完成了在邯鄲市翱翔職業培訓學校的學習。
上白作司法所通過采取多種形式對余翔依法實施教育矯正,余翔每個月都能認真書寫思想匯報,在勞動時從不叫苦叫累,在集中報到時再未遲到過,目前的表現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轉變。
他總結與思考自己的矯正過程,由于自己不知法,給了他一個深刻的教訓。上白作司法所根據未成年犯余翔的個性特點,以人為本,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對其進行了矯正使他盡快融入了社會。
五、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治對策
(一)健全專業化的基礎性教育機構
設立專門的未成年人的教育項目,未成年人的教育課程要有針對性,專門對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安排課程表,具體有心理疏導、行為訓練、人生規劃等,還要有義務教育、法律法規教育等。配備專門的教師,專門編寫符合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特點的全國統一教材。利用專門編寫符合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特點的全國統一教材,分別教育。
(二)細化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措施
建立幫教機制。建立社區矯正機構與轄區學校的幫教機制。在實際中,學生一旦受到刑事處罰,就會被開除學籍,被推向社會,再次犯罪的風險增大。對培養其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也極為不利。建立社區矯正機構與轄區學校的幫教機制,有利于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就學。
(三)完善教育矯治相關制度
1.綜合情況評價制度。未成年人進入社區矯正后,有的放矢,合理配置資源,實施分類管理。
2.完善個案矯正制度。矯正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應單個設置,不能是統一的模式,包括定期交談、走訪要單個進行,“一人一案”,個案處理。
(四)調動可能的志愿人員與組織共同參與
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更好的對服刑人員進行教育和矯正。
(五)增強群眾對社區矯正認知度
老百姓對這個社區制度不知道,更不用說了解其意義。社會上很多人不知道社區矯正是怎么回事,當司法局不管去社區還是居委會,都不認知社區矯正,當前主要的是提升老百姓對社區矯正的認知。去社區評估調查時,群眾不愿意接受社區矯正,認為犯法就要受到懲罰,社區也明顯不愿意接受社區矯正人員。例如,2016年5月,解放區法院辦理馮某危險駕駛案件,委托解放區司法局進行調查許可時(因為他將來要去司法局服刑),司法局人員去社區馮某居住地調查詢問時,社區的居民包括社區工作人員問我們,社區矯正是干什么的,他犯罪了給他關起來就算了,還放回社區干什么,不了解社區矯正的意思。部分群眾對社區矯正意義不了解、制度不熟悉,對社區服刑人員存在憂慮、恐懼甚至排斥現象。
參考文獻:
[1]張明楷.責任刑與預防刑[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2]劉艷紅,李川.江蘇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地方立法的實證分析——以A市成年人犯罪成因和預防現狀為調研對象[J].法學論壇,2015(2).
[3]鄧斯怡.少年社區矯正的文獻研究[J].湖北理工院學報,2015(5).
[4]王比學.重慶:制度規范破解社區矯正“三難”[N].人民日報,2014年11月5日.
[5]周斌.重慶:社區矯正納入平安建設考評[N].法制日報,201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