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網絡世界潛在的不良信息,潛在影響著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長,通過學校、社會、家庭教育多方面結合,來提升青少年的網絡素養精神,旨在培育青少年抵御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能夠健康地成長,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青少年 網絡素養 教育對策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大項目):“微社群”中的青年集群行為研究(SK2018ZD009):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孫彪,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法學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學理論及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7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307
媒體信息在促進青少年社會化的過程中,也存在形形色色的不良信息攪亂社交網絡空間,混淆社會現實,致使青少年對信息缺乏明辨能力,三觀受到威脅和挑戰,造成他們價值觀迷失和日常行為失范,嚴重影響著他們的思維方式、生活范式和行為習慣。通過加強媒介素養教育,提升青年公民素養,對培育他們成為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網絡社會環境對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的影響
網絡時代催生海量、快捷信息,令人耳目一新,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前所未有的負面問題,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面臨著新的挑戰。
(一)青少年疲勞和匱乏于當今社會海量信息容易使思考能力嚴重下降
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海量信息的同時也導致了人們被信息牽著鼻子走,盲目從眾的心理,而人的處理信息的能力并沒有改變,缺乏處理、應對能力的現象就是“信息疲勞”。信息爆炸致使人們淹沒在眾多的信息泡沫中,致使人們往往只能夠了解事件的表層信息,很難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層原因,人們所需要的、有價值的知識更是生產開工不足,這導致青少年的邏輯思維能力容易簡單化和平面化,長期以致青少年語言表達、邏輯推理、思考計算的能力顯著下降。
(二)網絡上各種紛繁蕪雜真假難辨的信息嚴重污染著社會的信息源
自媒體網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信息發布者極大地挑戰著社會輿論的權威性,使傳統輿論“把關人”的權威性受到前所沒有的抵制和消解,網絡空間混雜著各種虛假、錯誤信息甚至各種有害信息,日益成為了一種新的社會公害,致使民眾愈發感到信息真假難辨、茫然困惑,青少年網民身處其中,更是深受其害,無用的信息污染物制造者是大量的網絡傳播媒介。
(三)受眾對媒介的依賴性在日益加劇著
人與媒介之間就會形成一種依賴關系,這種關系具有雙向性,但其中較強一方是媒介,它們主要從傳播內容方面控制受眾,人們越是指望收到有用信息,依賴性就越強。網絡等媒介是當今社會人們交往聯系的重要紐帶,人們對媒介信息的過分依賴性在日益加強,日益被海量信息所支配從而對網絡信息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時,所以思想會感到無比的困惑,人們就會逐漸淪為“信息動物”,導致了人們對網絡信息缺乏了批判性的審視和清醒的認識,是人們過度依賴媒介信息而陷入病態的表現。青少年生存在現實世界與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中,過分沉迷和依賴于網絡媒介信息,容易造成青少年失去判斷力和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他們從網絡中卻很難獲得現實社會中人們面對面的真實的交流體驗,以及也很難感悟到蘊藏在人們內心中的許多人性化的東西。
二、青少年網絡素養提升的路徑
(一)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媒體載體的先進形式,可以通過豐富網絡素養的內容以及拓展其教育的新途徑去普及媒介素養教育
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網絡媒介的重要社會環境,媒介機構占據著媒介資源的優勢:媒介機構應自覺履行媒介素養教育職責,加大媒介素養教育的力度,對媒介素養教育做出具體規定和要求;通過各種途徑開展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教育形式,應該形成多方參與的合力的方法,去豐富其教育內容和普及其教育形式。
在創新拓展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新途徑方面,應該通過由學校、家庭、政府和社會團體等社會多方結合來共同擔當起培育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的重任:學校應針對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以及對媒介的認知水平,分層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在家庭里,父母應該改變以往傳統的單向教育模式,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引導和規范子女共同學習媒介素養知識,還要以身作責,積極營造家庭媒介交往的互動情境;政府應創造媒介素養教育所必需要的良好社會環境,積極創造條件去完善媒介素養教育的各類法規,制定分級制,加強對媒介素養教育的宏觀指導與管理,有力凈化網絡環境。在2015年12月16日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構建良好網絡秩序,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讓互聯網家園更美麗、更干凈、更安全;各類社會團體應當按照要求制定必要的培訓標準來培養教育青少年的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教育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合力推進來開展?!半S著許多國家政策制定者對于媒介素養教育的認可和教師與學生對于媒介素養教育熱情的日漸高漲,媒介素養教育的時代似乎終于來臨了。盡管媒介素養教育之路上還有巨大的障礙,但媒介素養教育是所有學生所應接受的教育這一觀點已經是難以抗拒的了”。
(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和養成良好的社交網絡品格,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對社交網絡媒體的正當運用能力,引導青少年社交網絡素養的正確自我教育
健全的人格是社會和諧必備的條件之一,培養青少年的審美意識,對其進行審美教育,重塑青少年高尚的人生品格,完善他們的社交網絡人格修養;針對目前社交網絡世界里魚目混珠的現象,嚴重擾亂了社交網絡空間的純潔和虛擬社會的清靜,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發揮著青少年們的主觀能動性,培育青少年們的自律意識、加強個人內省方面、提高個人自我修養教育等來培育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提升他們理性運用社交網絡媒體的自覺性;將青少年的社交網絡素養教育貫穿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行為教育之中,不斷提高青少年駕馭運用社交網絡的能力;結合青少年認知發展的特點去認真研究設計社交網絡游戲,在社交網絡游戲中體驗到虛擬空間愉悅的同時也對三觀進行一種健康、有價值的教育,從而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理想目標和追求。
(三)應該去建立多方有效聯動的社會組織機構工作機制來有效貫徹落實社交網絡素養教育
需要社會、政府、學校、家長們多方通力合作,在全社會營造一個風清氣朗、公平正義良好的社會環境,為培育青少年三觀建立豐厚沃土的人文社會環境,通過諸如提升青少年科學文化素養、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態、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念,才能把青少年的社交網絡素養教育做好。為此,政府應該協同有關部門在推進網絡素養教育方面,應該建立一整套價值評估機制和指標體系,來為網絡素養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行動指南;學校應該為青少年開設專門的社交網絡素養教育必修課程;家長應積極主動地遠離不良社交網絡習慣,積極學習媒介素養理論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培養他們積極健康的社交網絡行為習慣;增強社交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和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素質能力,為了滿足當代青少年日益增長的社交網絡文化需要,需要共同攜起手來建立和諧清朗的網絡空間環境,應該很好地利用社交網絡媒體資源的重要平臺去傳播具有符合社會效應、符合時代精神、符合青少年成長特點的文化產品。
(四)完善學校教育以及重視家庭教育
應該將網絡素養教育常態化進行,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教育中去。在我國中小學教育體系中,應當將媒介素養教育作為通識教育融入到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同時也拓展到課外實踐活動中去;同時將媒介素養知識融入到各課程中去,對教師隊伍進行必要的媒介素養教育培訓,做好優良充裕的師資配備,開發編寫適合各年齡階段的網絡素養教材,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這些都也有助于治理和防范青少年網絡暴力行為;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教育是學校教育所無法比擬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日常行為和態度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所以父母首先要帶頭積極提高自身的網絡素養,還要掌握正確的網絡素養教育方法,與子女共同提高網絡素養,正確引導孩子利用網絡,幫助孩子解決網絡運用中的困惑和困難,家長關注、指導孩子使用互聯網絡,是保證孩子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
(五)拓展社會教育
青少年在廣闊的社會環境中成長,社會教育是一種活性教育,遠非學校教育可比,對青少年的網絡素養教育的提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實施是否有效能夠檢驗;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應積極支持組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進來,并且要根據青少年年齡階段成長的特點去編寫媒介素養讀本,到中小學實地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系列講座,聯合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制定培養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維的政策措施,以支持各種社會組織采取各種方式參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教育工作中來;通過發揮大眾傳媒的自身優勢去對網絡暴力進行批判和反思,同時積極宣傳和報道那些推進媒介素養教育的成功活動典范,以此推廣和普及網絡素養的知識,來提升青少年的網絡素養;社會各相關機構可以通過組織諸如舉辦網絡素養系列教育講座、培訓班以及大型社會調查,并借助媒體網絡平臺廣范地傳播網絡素養知識,擴大它們的社會影響;大眾傳媒還可以采取廣泛傳播網絡法規和網絡禮儀,增進受眾網絡行為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以及道德素養,學會保護自己,并用法律、道德約束自己網絡上不去傷害他人,提升網絡素養教育,共同營造良好的上網環境與應對網絡暴力行為。
(六)激發自我教育
通過自我教育來激發青少年的主體意識和能動意識,將實現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轉化為自覺發展的根本動力,這是實現提高青少年網絡素養意識教育的根本途徑和基礎力量。在實際生活中通過自我教育能夠達到實現認清自己、嚴格地要求自己,以及正確地調控和客觀評價自己,從而達到自己能夠教育自己的任務,所以自我教育因素在人的成長成才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通過自我教育來實現影響制約著個人的成長成才,它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了。
當今社會是網絡信息化社會,青少年學習、生活總是離不開網絡的,網絡虛擬世界日益成為青少年成長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青少年的自覺性差、自律性弱,在上網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各種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容易造成和產生各式各樣的社會現象和問題,應該積極主動去動員牽頭發揮社會各界組織主體的作用,去規范青少年的網絡應用能力和網絡行為道德規范,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促進青少年的健康快樂地成長。由于社會的復雜性,青少年網絡素養意識教育的提升是一項由多方參與、共同維護的社會系統工程,只有通過社會多方參與活動、共同維護去實施,才能夠使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最優化實現。
參考文獻:
[1]張開.媒介素養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王倩.信息時代的媒介依賴與媒介識讀[J].青年記者,2005(1).
[3]習近平出席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5-12-17(1).
[4]大衛·帕金翰文.英國媒介素養教育:超越保護主義[J].宋小衛,摘譯.新聞與傳播研究,2000(2).
[5]張志安,沈國麟.媒介素養:一個亟待重視的全民教育課題——對大陸媒介素養研究的回顧和簡評[J].新聞記者,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