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于雯雯
摘要: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使其影響范圍不斷擴展,美術設計也受到了新媒體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審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方面有力的推動7美術設計的發展,另一方面給美術設計帶來7新的挑戰,基于此,本文對基于新媒體平臺的美術設計應用進行研究,希望對提升美術設計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品臺美術設計標志美術設計舞臺美術設計
1 美術設計的特征
1.1語言特征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對美術設計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使美術設計與新媒體技術相互融合,由于二者之間存在著屬性上的差異,進而會導致其語言特征發生變化。由設計語言的互動性與視覺語言的虛擬性共同組成了美術設計。在美術設計過程中,新媒體為美術設計提供了虛擬平臺,使美術設計可以通過計算機等先進的技術生成設計成果,進而改變了傳統的二維空間設計,使思維模式更加立體化,這使得設計成果更加多元、更加豐富。除此之外,由于新媒體對受眾的感受更加注重,并且能夠實現與受眾的有效互動和溝通,這會使得新媒體平臺下的美術設計能夠融人更多的互動元素。
1.2審美特征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受眾由傳統的被動接受信息轉變為主動搜集信息,并且信息的傳播也會有受眾的參與,進而在新媒體平臺下,逐漸形成了“人人都是傳播者”的現象。傳統的信息傳播,會受到時間與空間上的制約,但新媒體改變了這一狀況,新媒體促使信息的流通更加暢達,在此背景下,會使受眾的心理產生較大的轉變,不再受時空的限制。從時間的角度而言,通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美術設計作品的展示擺脫了時間的限制,各個階層均可成為美術設計作品的受眾就空間而言新媒體擺脫了傳統的時間上的限制,通過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看到不同地區的不同美術設計作品。通過現實與虛擬的結合,能夠給予受眾以超現實的體驗。
1.5傳播特征
在新媒體平臺下,使傳統的傳播方式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傳播方式,受眾接受信息的方式也由傳統的被動接受轉變為現代的主動接受。除此之外,受眾也更加珍視個人的審美感受,傳播的特征有靜態逐漸轉變為動態。進行美術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受眾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引發受眾的體驗共鳴,這就需要美術設計應充分尊重受眾的審美需求。
2新媒體平臺下美術設計應用
2.1舞臺美術設計
新媒體技術在舞臺設計中的應用比較廣泛,應用新媒體技術可以使舞臺效果更加多元化,相較于傳統的舞臺設計,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為觀眾帶來更加震撼的視覺效果。舞臺設計過程中,應用新媒體技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應用3D技術;另一方面是指應用VR技術。就3D技術而言,在舞臺設計過程中,通過對3D技術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舞臺整體設計效果的立體感,可以更好的表現出舞臺的張力。春節聯歡晚會便是應用3D技術的典型案例,通過3D技術的應用,使春晚舞臺的布景實現了人物與風景的交相輝映,充滿立體感,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對3D技術的應用,使得春晚舞臺設計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且這種設計效果更加立體、更加逼真,進而能夠更加符合受眾的審美需求,可以更好的激發受眾的參與熱情。就VR技術而言,此項技術在古跡復原以及室內設計等方面的應用比較廣泛。VR技術在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應用,可以創設出一種可交互的三維環境[2],進而給受眾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例如,在湖南電視臺的跨年晚會中,應用VR技術創設出鄧麗君的影像資料展示給觀眾,這樣可以帶給觀眾更加直觀、立體的感受,使觀眾感受到仿佛是鄧麗君在舞臺上演唱。
2.2標志美術設計
在美術設計中,標志設計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在傳統的標志設計過程中,所采用的設計方式是靜態、單一以及平面的設計方式,這種傳統的設計方式很容易給觀眾帶來視覺疲勞,因此,這種傳統的設計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新媒體背景下,受眾更加求快、求新,只有具備“快”以及“新”的動態信息才能激發受眾的興趣,才能符合受眾的審美需求。例如,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的作品“世界”,便是現代標志設計的充分體現,在此作品中,通過對鍵盤的控制,標注處于一種交互、動態以及隨機的狀態,展現出多形態的特點,帶給觀眾以全新的感受。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新媒體平臺的美術設計可以帶給受眾更好的視覺體驗。通過對3D技術以及VR技術的應用,使美術設計更加立體化、動態化。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美術設計擺脫了時空上的制約推動這美術設計朝著更加人性化以及技術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凱.媒體融合時代下的新聞美術設計創新方向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v.29;No.17105:191-192.
[2]張婷.新媒體環境下微信公眾平臺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研究——以《廣告攝影》課程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v.32;No.2542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