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花


摘 要:目前為保護個人信息不被外泄,重要敏感信息消除而發明了一種滾筒保密印章,本文以實驗的方式對滾筒保密印章遮蓋的激光打印字跡、噴墨打印字跡、針式打印字跡和硬筆書寫字跡的顯現還原進行系統研究,得出可靠的檢驗還原方法。
關鍵詞:滾筒保密印章;遮蓋文字;還原顯現
中圖分類號:TP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3-0249-02
0 引言
個人信息關乎著人身、財產的安全,隨著網購的興起,快遞、物流業務也繁忙起來,個人信息也受到極大的威脅,記載著個人信息的各種快遞單據也被逐漸重視起來,為了防止個人信息的泄露,市面上出現一種能夠蓋印出亂碼的保密印章,在記錄有個人信息的單據上捺印印文就可以覆蓋住快遞單上的信息,效果明顯。那么這樣的保密印章亂碼印文若是覆蓋于涉案文件上,該如何顯現覆蓋字跡就成為司法鑒定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1 滾筒保密印章
滾筒保密印章也稱保密印章、安全印章,有一個自帶專用油墨的滾軸芯,印章表面密布著不規則的文字或者字母,在需要保密的文字上轉動印壓就會捺印出字符構成亂碼,有效遮蓋隱藏原有文字,防止個人信息、敏感內容外泄或被他人盜用。其印章制作原理與光敏印章相同,采用自含墨的光敏墊作為印材,加注黑色光敏印章專用印油,可多次加注印油也可以直接替換輥軸芯。
2 激光打印文件字跡的顯現
激光打印機是目前最常使用的辦公打印設備之一,它由墨盒、激光掃描系統、機械系統和傳感器構成。激光打印是運用激光掃描技術和電子攝像技術相結合進行工作的。由激光掃描系統將接口電路送來的二進制點陣信息調制成激光束,然后掃描到光導體上,而電子成像系統則把掃描到光導體上的圖文影像信息轉印到打印紙上。當然還需要機械系統和電源系統的支持才能完成整個打印工作。半導體激光器產生一束激光,經過光調制器及一組聚焦鏡和柱透鏡聚焦以后,照在一個旋轉的六面掃描反光鏡上。激光經其反射作業后,再經過一聚焦透鏡聚焦后掃描到光導體上形成電子潛像信息,從而把信息在六面轉鏡的角速度掃描變成了在光導體上的線速度掃描。這樣,在同步器的作用下,經過一系列初始工作,圖像信息便從激光發生器上一行一行地被掃描至光導體上形成電子潛像。由光導體、初級電暈、清掃器、墨粉、轉印電暈、熔結輥、定影燈等組成的圖像生成系統,即電子照相轉印機構圍繞著光導體循環往復地將從激光掃描系統發送過來的圖像轉印到打印紙上。經過充電、曝光、顯像、轉印、定影、消電等工作過程完成打印。在打印過程中,打印內容需要熱力將墨粉熔合并噴灑到紙張上進行記錄,在體視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文字筆畫系由圓形墨粉顆粒堆積而成,立體感較強。圖文清晰,保存時間長。
激光打印或復制等靜電印刷設備所使用的墨粉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采用干法靜電印刷的墨粉,亦稱顯影粉,主要是由樹脂、著色顏料、帶電極性劑和輔助添加劑等材料組成,顆粒在5-20微米之間。另一類則是采用濕法印刷的液態復印油墨,墨劑由直徑約為1毫微米的特性油墨構成。在側光下觀察可見有黑色墨粉及油墨光澤,干法印刷形成的圖文字跡易結成片狀,也易脫落。濕法印刷形成的圖文字跡短時間內保持著一定的粘稠性,長期放置形成龜裂后易與紙張顯微脫離。這兩種常見的墨粉形式都存在立體感強,長期放置易結成片狀脫落等特點。
激光打印字跡是由固態墨粉顆粒堆積形成,與手寫字跡的溝痕凹陷恰恰相反,它會在紙面上形成具有凸感的立體筆畫,由于高溫溶解等打印過程的影響,筆畫表面常伴有墨粉光澤。由于滾筒亂碼印文屬于液態的光敏印油,印油滲透到紙張纖維內部,與紙張纖維充分結合印染,并不完全與墨粉字跡在同一表面層次成痕,所以用滾筒印章遮墨粉文字時遮蓋效果不是特別理想。對于滾筒保密印章遮蓋的激光打印字跡的顯現,可以在顯微鏡或文檢儀下利用側光觀察的方法來進行辨識。
3 噴墨打印文件字跡的顯現
噴墨打印機是在針式打印機之后發展起來的非擊打式打印機。早期的噴墨打印機都是采用連續式噴墨技術,而當前使用的噴墨打印機大都采用隨機式噴墨技術。隨機式噴墨打印機的打印頭都是由一列或數列噴嘴所構成,以熱泡式或壓電式噴墨原理進行打印。熱泡式打印頭的每個噴嘴處有一個特殊的電阻,當打印機接收到打印指令和數字化信息后,熱電阻溫度升高使噴嘴底部的液態油墨瞬間受熱汽化形成氣泡,靠氣泡膨脹產生的壓力壓迫一定量的墨滴克服表面張力快速擠壓出噴嘴,擠出的墨水形成墨滴噴射到承印物上形成圖文印跡。壓電式噴墨打印機的打印頭每個噴嘴處有一壓電半導體,文本的數字信息控制壓電半導體變形擠出墨滴在承印物上形成印跡。
噴墨打印機的結構類似針式打印機,但打針頭由很細的噴嘴組成,打印時,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噴嘴做橫向運動的同時將墨水以細微的墨點噴射到紙張上,以串行打印方式形成相應的圖文。噴墨打印墨水屬于水基型墨水,不同品牌、不同型號墨水的成分配比和理化性能存在差異,根據光學檢驗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紅外熒光反映的墨水,另一類是沒有紅外熒光反映的墨水。
圖1所示,對于有紅外熒光反映的墨水字跡,利用VSC8000文件檢驗儀中的紅外光源檢驗,可使原被遮蓋文字出現熒光反映,從而使兩部分墨跡出現色差而達到還原的目的。
圖2所示,對于沒有紅外熒光反映的墨水字跡,由于黑色的印跡與黑色的字跡幾乎沒有反差,傳統的檢驗較難使字跡顯現。在檢驗熒光特性時發現,在一定激發光和截止濾鏡下有些色料能發出強烈的熒光,熒光的強度跟激發光的強度有關,更與激發光的波長有關。經實驗發現,激發熒光效果最好的波長在470nm和445nm之間,所以選用這兩種波長激光作為激發光,選用合適的截止濾鏡,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4 針式打印文件字跡的顯現
針式打印機是典型的擊打式打印機,是一個機電高度一體化的系統,主要由打印頭及其橫移機構、輸紙機構、色帶系統和相應的控制電路組成。打印頭組件是打印機的核心部分,分別由打印頭、色帶、字車和傳動皮帶等構成。其中,打印頭又由打印針、銜鐵、定距管和導板組成。利用機械運行和電路驅動原理,使打印針撞擊色帶和打印介質打印出色點,并利用打印頭的多根針打印出點陣,再由點陣組成字符或圖形來完成打印工作的。
打印頭的印字面是由一列或數列直徑為0.2mm鋼針組成,每一根針由一個電磁鐵驅動,打印時電腦字庫的點陣信息控制電磁鐵的動作,當有打印信號時,有一脈沖電流通過電磁鐵的線圈,使其產生磁性吸合銜鐵并使打印針向前擊出,撞擊色帶后在紙張上著墨,形成打印字符,打印字跡的筆畫就是由許多這樣的圓點組成的。打印中色帶驅動機構驅動色帶循環往復運動,不斷改變色帶被擊打的部位,保障色帶含墨充分,打印字跡顏色均勻。一般而言,針數越多打印的品質就越高,打印速度也越快。目前常見的有12針和24針兩種,12針通常會以單列或雙列形式排列,而24針則以雙列形式排列。打印頭上的每一根針分別由一個對應的電磁鐵驅動,電磁鐵的動作則是由來自打印字庫的點陣字符信息來控制。當有打印信號時,有一脈沖電流通過電磁鐵的線圈,使其產生磁性吸合銜鐵并使打印針向前擊出,通過織物色帶在紙上印出一個圓點。脈沖電流消失后,復位彈簧又帶動打印針回歸原位。
針式打印機打印時通過打印頭中的打印針擊打色帶將色帶中的墨水轉印到紙張上,在機械力的作用下紙張纖維形態結構發生改變,產生凹陷,形成具有立體感的打印溝痕。滾筒印章印文是形成于紙張表面的印記,并不能完全對打印字跡進行完全的遮蓋,所以采用側光檢驗以及壓痕顯現均可以對被遮蓋字跡進行辨識。
5 硬筆手寫字跡的顯現
利用硬筆進行書寫時,在運筆力度的作用下,紙張表面纖維出現凹陷變形,形成具有三維立體效果的溝痕,而滾筒保密印章的蓋印是在紙張表面形成印油印跡,并不能使紙張纖維發生形變來改變手寫字跡的筆痕特征。因此,可以利用靜電壓痕儀對紙張壓痕字跡進行還原顯現。此外,部分黑色墨水具有熒光反映,利用墨水與印油的熒光屬性差異來增大兩者的反差,從而進行還原。
6 熱敏紙字跡的遮蓋
熱敏紙表面涂布有涂層,主要是兩種:一種是無色染料或稱隱色染料;另一種是顯色劑。這類熱敏紙也被稱為雙組分化學型熱敏記錄紙。常用作無色染料的主要是三苯甲烷基苯酞體系的結晶紫內酯、熒烷體系、無色苯酰亞甲基藍或螺吡喃體系等物質。常用作顯色劑的主要是對位羥基苯甲酸及其酯類、水楊酸、2,4一二羥基苯甲酸或芳族砜等物質。熱敏紙遇熱后無色染料與顯色劑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顏色,于是用熱敏打印機打印時,圖文就顯示出來了。
熱敏打印機的基本工作過程與點陣針式打印機的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打印頭上的加熱元件和熱敏打印紙。熱敏打印機的工作原理是打印頭上安裝有半導體加熱元件,這些元件通電后會瞬間發熱,接觸熱敏打印紙后就可以使其受熱變色,從而在熱敏紙上形成需要的點陣字符和圖形,打印出需要的圖案。相對于針式打印機,熱敏打印機具有打印速度快、噪聲低、打印清晰、使用方便等優點。但熱敏打印機只能使用特定的紙張,不能直接打印雙聯,打印出來的單據也不能永久保存,所以熱敏打印機的應用領域仍然比較窄。
熱敏打印機打印出來的圖像是通過對打印紙的特定位置加熱,在打印紙的膜中產生化學反應而生成的。這種化學反應是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的,高溫會加速這種化學反應,當溫度低于60攝氏度時,需要經過相當長,甚至長達幾年的時間才能把紙面變成深色;而當溫度為200攝氏度時,這種反應會在幾微秒內完成。熱敏打印機有選擇地在熱敏紙的確定位置上加熱,由此就產生了相應的圖形。
由于熱敏紙上圖文是由于熱反應原理顯現而成的,紙面光滑平整,當滾筒保密印章進行遮蓋時效果較好,不易將熱敏字跡與印文字跡相區分,況且印章印油中的油脂成分會與熱敏紙涂層的化學物質相反應,使原有文字褪色消失,這樣就更加難以顯現被遮蓋的熱敏紙字跡了。蓋印越久文字消失得越嚴重,導致無法還原。
7 結語
字跡還原與顯現是文件檢驗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還原檢驗時應先確定原字跡的形成方式,再具有針對性的尋找和確定還原顯現方法,多種檢驗方法相結合可以取得良好的顯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