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彥娟
摘要:目的: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接收的腦出血疾病患者50例,均分兩組后,行臨床護理措施,對照組予以常規臨床護理,研究組則在該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對兩種護理方法的應用效果加以對比。結果:研究組護理滿意度100%較對照組80%高(P<0.05);研究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高于對照組,比較兩組具有統計學的差異性(P<0.05)。結論:在臨床上使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腦出血患者實施護理的效果更加明顯,值得予以使用。
關鍵詞:腦出血;臨床護理;護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093-01
腦出血在臨床上又被稱之為腦溢血,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1]。在對腦出血患者開展對癥治療的時候,還需要對護理干預引起足夠重視,選擇最為科學且合理的方式輔助治療,促進康復?;谏鲜銮闆r,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開展分析,研究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到我院治療的腦出血患者50例,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分別25例。研究組中:男性與女性例數之比為15:10,年齡58-80歲,平均(70.01±3.57)歲,出血部位:腦干10例、腦葉7例、小腦8例;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例數之比為13:12,年齡60-81歲,平均(70.11±3.21)歲,出血部位:腦干9例、腦葉10例、小腦6例。組間資料經統計學對比(P>0.05)。納入標準:(1)符合腦出血相關診斷標準;(2)由本人或者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3)此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排除標準:(1)伴有其他并發癥疾病者;(2)伴有心、肝等重要器官疾病者[3]。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模式干預,實時觀察監測病患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按時對患者的病房清理打掃并消毒,同時進行飲食以及用藥等指導。研究組:將對照組護理內容作為基礎,并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具體如下。①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其余護理人員為組員,在腦出血患者入院后,對患者及其家屬實施相關入院指導,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評估、常規身體指標檢查,并告知在治療期間的相關注意事項等。②入院第1天護理:患者入院第1天,護理人員應向患者、患者家屬進行醫院環境、主治醫師以及護理人員相關情況介紹,讓患者對病區的設施有一定了解,為其提供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等。同時護理人員應和藹親切地同患者進行交談,幫助患者緩解緊張焦慮的負面情緒.實施腦CT檢查,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并詳細臨床記錄等。③入院第2天護理:入院后第2天」應由臨床經驗豐富的主治醫生在術前對患者的具體病情加以評估后,進行手術時間的協調,盡快安排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術前護理人員應將所需醫療器械、藥物準備充分,并在術中積極配合術者各項操作,對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并觀察其有無異常情況發生,以確保手術順利完成。④入院第3天護理: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飲食護理方案,讓患者食用脂肪、鹽分含量低,高營養的軟、流質食物,預防便秘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護理人員應按時對患者的床單被褥更換清洗,幫助其進行皮膚擦洗,避免褥瘡等并發癥的發生,幫助患者進行口腔清潔,防止有口臭。另外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實施床上的大、小便訓練指導,對尿潴留等并發癥加以預防。⑤康復護理:護理人員應按時對患者的病房進行巡視,遵醫囑對患者實施用藥指導,并對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觀察,一旦有異常情況及時予以對癥處理。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要重視患者情緒變化情況,從而具有針對性的予以心理干預,幫助保持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以及樹立康復信心;另外,還需要對其進行拍背、翻身等的臨床護理操作,避免其發生深靜脈血栓、壓瘡等并發癥。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Barthel指數,并詳細臨床記錄。日常生活能力判定標準[4]:使用Barthel指數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好。護理滿意度[5]:選擇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判定,劃分為I度滿意、II度滿意、III度滿意,分值為0~100分,分別對應≥90分、60~89分、<60分。
1.4統計學方法?將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項目數據資料均納入SPSS 21.0軟件分析,t檢驗與2檢驗,P<0.05可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組間對比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結果顯示研究組100%較對照組80%高(P<0.05);研究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高于對照組,比較兩組具有統計學的差異性(P<0.05)。
3討論
在臨床中,腦出血是常見的一種疾病,發病率以及致殘率均較高,患者在發病后常伴有意識模糊、肢體麻木以及智力水平減退等的并發癥,會對其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臨床上必須予以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輔助治療,并促進康復。臨床護理路徑最早由1985年美國新英格蘭醫療中心率先實施,并于實踐中成功證實臨床路徑可降低高漲的醫療費用,根據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況,以醫學理論為基礎規劃臨床路徑流程圖,將護理常規規范化、合理化,動態監測患者病情,嚴格根據病程進展調控護理措施,打造最貼近患者需求且最具成本效益的護理干預模式,改善醫療質量,強調持續醫療看護,彌補常規護理空白,預防醫療糾紛,控制醫療成本,提升護理滿意度。同常規護理模式相比,臨床護理路徑在總體上的護理內容更加具有嚴謹性,也更加的標準化與程序化,護理人員的護理措施實施更加具有針對性,同時臨床護理路徑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將循證醫學與整體護理的相關知識融入其中,在實施臨床護理過程中可對護理內容不斷的調整與改進,并不斷提升護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Barthel指數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在腦出血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能夠獲得理想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海霞,黃嬡.臨床護理路徑在高血壓病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6,18(02):162-163.
[2]張江梅,王春蘭,王鳳瑜.個性化健康宣教在獨居老年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02):11-13.
[3]楊世彤.在急診腦出血治療中應用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J].吉林醫學,2019,40(06):1404-1405.
[4]崔翱,林容旭,張寶月,等.結合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海南醫學,2016,27(03):506-509.
[5]王冠,鄭姣琳.前瞻性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偏癱病人早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02):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