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娟
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運用整體護理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30例平均分兩組,實驗組(整體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結果:實驗組心肌缺血發生次數、心肌缺血發生時間、心電圖中ST段位降低減少次數、心電圖中ST段位向下移動減少量均較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運用整體護理,護理效果理想。
關鍵詞:冠心病;心肌缺血;整體護理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093-02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Cui Juan Heilongjiang Vanguard Farm Hospital (Jiamusi Heilongjiang 156325)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yocardial ischemia.METHODS:30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xperimental group (Holistic Nursing)and control group(routine nursing).Results:The number of Myocardial Ischemia, the tim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the reduction of s t segment and the downward movement of s t seg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holistic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has an ideal nursing effect.
【Key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Myocardial Ischemia;holistic nursing
臨床常見冠心病心肌缺血,發病率較高,臨床診治工作受到臨床重視。分析得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治療期間,應加強患者護理干預,目的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整體護理干預是目前臨床全新的一種護理模式,將“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貫穿于整個臨床護理操作中,從而為患者提供系統、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使其主動的接受并配合治療[1]。筆者分析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運用整體護理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30例平均分兩組,實驗組(整體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實驗組15例,男9例,女6例,年齡分布是45歲-80歲,平均年齡65.4歲;對照組15例,男7例,女8例,年齡44歲-79歲,平均年齡63.8歲。可對比2組患者入組數據(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不存在較大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士應加強患者各項生命指標監測,對患者心理進行充分了解,積極溝通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各項常規護理服務。實驗組采用整體護理:(1)護士應保證細致宣教疾病健康知識。由于患者不了解疾病相關知識,依從性不高,因此,護士應詳細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對無癥狀性疾病產生原因及治療手段進行普及,詳細為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必要自護技能及知識,促進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顯著提高。(2)護士應針對性疏導患者不良心理。由于患者合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情緒低落,可對患者病情造成一定影響,因此,護士應干預患者心理,對患者心情進行有效調節,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針對性疏導,保證患者心情愉快,促進患者積極配合各項檢查、治療及護理等。護士在開展護理服務前,主動溝通患者,態度親切,對患者疾病狀況進行進一步了解及掌握,開展良性引導,對患者護理操作配合度進行進一步增強。(3)護士應對患者病房巡視力度進行強化。由于患者癥狀不顯著,避免患者病情出現異常變動,巡視病房期間,護士應對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加強監控,若患者屬于高危患者,應對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值起伏動態加強關注,將探視次數酌情增加。(4)護士應干預患者膳食,做好預后護理工作[2]。對于患者機體來說,干預膳食可促進患者疾病恢復,因此,護士應告知患者如何科學進食,飲食原則是低鹽、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對患者每日排泄情況加強關注,保證患者順暢排便。護士應根據患者機體恢復情況,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科學化鍛煉計劃,保障計劃科學合理,避免患者運動量不夠或者運動過度[3]。
1.3統計學計算 根據SPSS19.0軟件相關計算方式對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2 結果
實驗組心肌缺血發生次數、心肌缺血發生時間、心電圖中ST段位降低減少次數、心電圖中ST段位向下移動減少量均比對照組更優,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來說,治療期間,醫護人員應關注患者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持續性全天候心電圖監測,有助于護士及時處理患者異常,可對患者指標動態進行隨時關注及充分了解,有利于護士對護理計劃進行隨時調整。分析得出,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運用整體護理,可行性較高,具有系統性,可為患者提供全方位護理服務,可干預患者心理、健康知識了解程度、自我護理能力、膳食計劃等,可鍛煉患者各項能力,可促進患者整體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均顯著提高。另外,護理過程中,若患者臨床癥狀不突出,護士可為患者提供個體化護理[3],綜合化評估患者病情變化,盡力滿足患者各項合理護理需求,促進患者預后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有效緩解。本組實驗得出:明顯實驗組心肌缺血發生次數、心肌缺血發生時間、心電圖中ST段位降低減少次數、心電圖中ST段位向下移動減少量均更加理想。
總之,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運用整體護理,可明顯改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臨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連娟,劉娟.整體護理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26):118.
[2]楊倩,萬芳艷,信曉燕.以循證理念為指導的整體護理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2018.[3]劉華英.整體護理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健康之路, 2018(6):204.[4]林薇,占婷,葉庭玉.整體護理應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意義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 2018(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