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在乳腺癌術后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60例乳腺癌患者探討術后心理護理、功能鍛煉、傷口護理及放療的護理。結果:60例乳腺癌患者中47行改良根治術,13例行擴大根治術均未發生并發癥,并定期行放療,59例術后恢復較好,1例未隨訪。結論:術后綜合護理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乳腺癌;綜合護理;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04-02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Zhao Yan Sanjiang People's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State Farms (156300 Jiamusi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METHODS:60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selected to discuss the nursing of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care,functional exercise,wound care and radiotherapy.Results:of the 60 patients,47underwent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13 underwent extended radical mastectomy without complications and received regular radiotherapy.59patients recovered well after operation and 1 case was not followed up.CONCLUSION: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Words】Breast Cancer;Comprehensive Care;quality of life
乳腺癌是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成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在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但是對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在治療后要承受極大的心理負擔,因此,在術后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是促進患者預后的關鍵,采用綜合護理,首先進行心理疏導,再進行相應的術后指導,避免產生各種并發癥,促進患者恢復機體功能,對患者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32歲至62歲,平均年齡47.1歲。所有患者經過臨床和病理診斷確診為乳腺癌,并且均行根治術。
1.2術后護理(1)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2)傷口護理。1)妥善固定皮瓣:根治術后用繃帶或胸帶加壓包扎,應注意患側肢體遠端的血液供應情況(皮膚顏色、溫度、脈搏等),若皮膚呈紫紺色,伴皮溫低,脈搏捫不清,提示腋部血管受壓,應及時調整繃帶松緊度,以患側上肢血運恢復正常為宜。如繃帶或胸帶松脫滑動應重新加壓包扎,減少創腔的積液,使皮瓣或植皮片與胸壁緊貼以利愈合。2)傷口引流護理:傷口放置引流物的目的是排出局部或體腔內的積液、積膿、積血等,起到預防和治療感染的作用;保證縫合部位愈合良好,減少并發癥發生。在護理過程中,必須注意預防和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放置引流物的位置需正確,引流物應按體位放在引流部的最低位,以保持引流通暢。注意引流管不扭折、不受壓。如管腔被血塊、黏液或壞死組織等堵塞,可松動引流管或輕輕抽吸和沖洗引流管。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及量,準確記錄為預防目的而放置的引流物,一般在術后24~48h拔除。3)創面處理:創面愈合后,可清洗局部,以柔軟手巾輕輕吸干,粗暴的擦洗易損傷新愈合的組織,以冷霜輕輕涂于皮膚表面,防止干燥脫屑,并促進皮膚較快地恢復正常外觀。(3)患肢功能訓練的護理:術后手放于體側的枕上休息;握放毛巾運動;用患肢梳頭,盡量不運動肩關節。術后5 d坐在床上機能訓練:腕關節牽引運動,健手握患手,從患側向健側牽引;紙張抓握運動;雙手于胸前握球,壓縮球引動。術后1周~2周,肩關節運動為主,可利用醫院內桌、床、墻等進行訓練,20 min/次,4次/d~5次/d;直立,上體前傾,雙手前后左右擺動;爬強運動:用健側手沿墻壁向上半伸至最高點,以此為目標,逐步提高患肢的摸高點。臨近出院:患側手指于前額前摸對側耳;雙手合攏抱頸后方、然后順序外展、內收肩關節。護理人員應每天指導并監督患者是否完成當日訓練,術后訓練可減少患側上肢機能障礙瘢痕攣縮、淋巴水腫、肌力低下等并發癥的發生。(4)術后的心理護理:術后繼續給予患者及家屬心理上的支持,鼓勵夫婦雙方坦誠相待,誘導正向觀念,幫助其理解失去的一側乳房較之失去生命代價很小,失去乳房只是外觀上看起來不協調,這可以通過截假乳或手術痊愈后行乳腺重建術來解決失落感,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促進患者身心兩方面的恢復,以適應生活方式的改變。(5)放療期間的護理:首先做好放療期間的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紹放療的基本知識,讓患者了解放療的治療方案、療程、主要放療反應、照射區皮膚的護理、個人衛生、飲食、休息、情緒等注意事項,逐項介紹給患者,使她們心中有數,解除其對放療的恐懼心理,注意患者情緒波動,及時解決放療反應帶來的不適癥狀。
2結果
60例乳腺癌患者中47行改良根治術,13例行擴大根治術均未發生并發癥,并定期行放療,59例術后恢復較好,1例未隨訪。
3討論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占本國全身惡性腫瘤的7%~10%。治療辦法有手術切除、放療、化療、內分泌及免疫治療等,其中乳腺癌根治術仍是目前乳腺癌治療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綜合護理計劃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疾病護理[4]。本研究結果表明,綜合護理方案在根治術中的應用可以充分發揮護士的主觀主動性,從綜合護理的角度為患者提供全面、全方位的護理。乳腺癌根治術后應加強對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特別是做好心理護理及指導早期功能鍛煉,對加快乳腺癌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術后生活質量及縮短住院時間有著重要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惠蘭.腫瘤患者護理[M].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院大學聯合出版社,81
[2]陸以佳,劉威璋,劉淼,等.外科治療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90.
[3] 張欽增,于建利,唐魯兵,等.負壓引流器在手術中的應用.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2,12(7):371[4]房珂,張美麗,胡寧麗.惡性腫瘤臨床化療的多部位護理[J].現代腫瘤醫學,2005,13(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