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娃金 周國慧 林書蘭 蒲小蘭

【摘要】近些年來,伴隨著中藥產業的不斷擴大,不少不良商家認為從中藥材市場中可以非法謀利,部分專業中藥材市場已經出現了中藥材的增重染色和摻雜摻假現象,甚至出現以假充真、銷售被提取過的藥渣等問題。手段已經變得五花八門,中藥材的情況觸目驚心。針對藥材物流標準體系不完善,行業管理不到位,流通效率低以及制假售假、染色摻假以假充真等情況,此篇文章向大家提供盡可能實用的鑒別方法,將古法資源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從而提高藥材鑒別的準確性。
【關鍵詞】中藥材;增重染色;摻雜摻假;鑒別方法;質量分析;藥材鑒別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041-01
一、常規鑒別的要點介紹
常規鑒別方法莫過于眼看、手摸、口嘗、鼻聞和水火試等,但是要想達到精確無誤,是需要長期實踐積累的,下面將做一些簡單介紹。
1.在中藥材的鑒別上,通過觀察中藥材的外表形象和相關的特征,如相關藥材的形狀、顏色、粗細、以及斷面等,可以通過最直觀的外觀形象來判斷藥材的層次。
2.用手去感受中藥材的輕重軟硬,疏松等問題,通過手的觸摸可以感受到中藥材的致密性、光滑性和粘連性,看出它是粗糙還是細致,以此來鑒別中藥材的好壞。
3.口嘗和鼻聞藥材的氣味與其所含的成分緊密相連,用口嘗可以檢驗相關中藥材或者是飲片的特殊味道,如黃連、黃柏味苦;甘草、黨參、黃精味甜;木瓜、山楂味酸。用鼻子聞也是比較重要的鑒別方法,比如魚腥草就有魚腥味,敗醬草帶有陳腐的豆醬味。當歸氣味芳香,薄荷也帶有奇特的清涼香氣,佩蘭氣味芳香,多數中藥材帶有特殊香氣,所以可以通過用鼻子聞來鑒定。
4.還有一種特殊的鑒別方法就是水試,主要是檢驗某些藥材在水中或遇水,其所含成分的特性如胖大海投入熱水中呈海綿狀,也可以用火試法將某些藥材火燒,當被火燒時顏色煙霧閃光和響聲等現象是我們鑒別的關鍵,比如檀香點燃香氣濃烈;青黛用微火焚燒有紫紅色的煙霧產生;血竭在白紙上用火隔紙烘烤其融化,對光照時呈鮮紅的艷紅色。火試也可鑒別藥材是否摻假,如鹿茸若有膠水粘合火試時會有塑料味或膠水味。
5.除上述傳統經驗鑒別外,我們還可以借助實驗室檢驗,比如顯微鑒別、薄層鑒別以及其他理化鑒別。通過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可以準確地對藥材進行定性,進而為鑒別藥材真偽提供可靠的技巧。
二、常見藥材摻假等問題鑒別及質量分析舉例
中藥材品種繁多,質量參差不齊,針對摻假藥材有一些鑒別方法和技巧,在此將對本人工作中接觸到的一些藥材進行舉例分析。
1.龍眼肉的摻假鑒別及質量分析:龍眼肉是常見的中藥材,價格昂貴具有養神安寧的作用。在中藥市場上常出現摻有紅糖的龍眼肉,它呈現棕紅色,透明度較差,粘度較大,用眼觀察可發現沙粒樣的物質,口嚼有顆粒感。其分量較重,水浸黃棕色,有沉淀,味道比較甜。龍眼肉的外觀一般呈現不規則的薄片,可以通過內外表皮的光亮度和紋路來進行觀察,摻有紅糖的龍眼肉,冷庫存放一段時間后,表面會出現結晶,等藥材恢復常溫時,會看到紅糖化為水的現象。龍眼肉的摻假現象會增加其重量,服用過多容易造成上火,高血糖。
2.枸杞、桑椹染色鑒別及質量分析:枸杞和桑椹常見的問題就是染色,枸杞和桑椹因產地的不同而色澤有所不同,但其顏色都有光澤柔和,肉質飽滿。被染色的枸杞多是往年的陳貨,從感官上肉質較差無光澤外表卻鮮亮誘人,當購買枸杞藥材時不要貪“色”,購買桑椹時也是同樣的道理。染色的枸杞或者是桑椹,整體都呈現紅色或紫黑色。正常枸杞尖端蒂處多為黃色或白色,用色素浸染過的枸杞蒂處則呈紅色,用硫磺烘烤過的呈褐色,由于染色的枸杞和桑椹特別怕水,可以選擇水試的方法,正常桑椹其水浸泡液應為棕紅色,如出現墨綠色或黑色即為染色。或者是用潮濕的手搓一搓,如出現掉色便是用過色素。染色會增加枸杞和桑椹的美觀度,同時也降低了其藥品質量。
3.白術、黨參、當歸等熏硫鑒別及質量分析:不法商販為了給藥材美白熏制,用硫磺將白術、黨參和當歸進行熏硫,使熏制后的藥材色澤漂亮、體型飽滿、防蟲防霉易于保存,從而更容易銷售,普通的硫熏工藝是重要產地傳統加工的常用方式,但由于不法分子的非法利用硫磺熏蒸或浸泡過的中藥材,有嚴重的二氧化硫有害物質殘留,危害人們的健康。以上三種藥材自身都為氣味清香型,在辨別時可以很好的根據氣味辨別法來鑒別,如果是經過硫磺過度熏制的,則會給人一種嘔吐感,仔細嗅聞時會聞到輕微的塑料燒焦味。黨參煎別,未熏硫品黨參氣香汁稠,熏硫品氣酸刺鼻汁稀薄。煮熟后口嘗,未熏硫品味道甜而舒適,熏硫品口味酸甜并重,酸味與甜味程度基本一致,口味不舒適。熏硫藥材氣味變酸,會使藥性改變;藥材會隨著熏硫時間和熏硫程度內在成分降低,如熏硫白芷的歐前胡素、熏硫白芍的勺藥苷均較無硫品的含量明顯降低。如果食用量較大或長期食用熏硫藥材,會引起慢性中毒。
4.甘草和葛根的摻假鑒別及質量分析:甘草是非常常見的中藥,有清熱解毒、在中藥中有調和百藥的作用,很多有毒的藥物可以加以甘草來緩解其毒性,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葛根則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兩者其外形具有強模仿性,所以在中藥市場上有甘草和葛根的摻假現象,我們選購時,首先可通過氣味來辨別,甘草和葛根都有獨特的香味,氣味比較清甜。然后可以用手搓真正的甘草和野生葛根粉狀一般為粗粒狀,再者就是通過口感辨別甘草吃起來氣微、味甜而特殊,真正的葛根吃起來感覺清甜適口,沒有特別的味道,但口感滑稠,入口清香。
5.白芷、葛根增重鑒別及質量分析:不良商家為了增加利潤,將淀粉或滑石粉摻入白芷、葛根藥材中以次充好得以增重,不僅欺騙了消費者,而且使藥材的有效含量大幅度較低。首先挑選白芷粉不宜挑選過白的,過于好看的多半是摻了假的,要挑選聞上去有藥香、氣芳香,但不過于濃郁的,拿少量在手上碾一下,不要過于粗糙。純正的葛根粉用溫水沖泡呈乳白色糊狀,溫水沖泡后加熱或用90度以上沸水沖泡則呈淺黃色透明膠狀,粘連度很高,用勺挑起后可呈線狀均勻流下。而溫水沖泡極易成透明糊狀、沖泡后顏色發白、難呈線狀流下的多為添加有淀粉甚至滑石粉的摻假葛根粉。正常情況下,純正的葛根粉外觀色澤潔白,帶有結晶光澤,將純正的葛根粉少量放入口中時,葛根粉會很快自然融化在口中,有清涼感和人參味,即使在沒有加糖和蜂蜜的情況下,也能品嘗到淡淡的回甜滋味,沒有其他異味。
三、結論
以上幾味中藥材是我們在中藥市場中比較常見的和容易被偽品所混淆的相關藥材,通過以上的鑒別方法和質量分析可以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簡單易操作的方法對相關的藥材進行鑒別和購買,提高中藥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性。藥品本身的初衷便是治病救人,中藥市場規則也需要我們大家一同維護和監督,相信在質檢部門和醫藥局的相關措施之下,定會還給中藥市場一片光明。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198,263.
[2]丁冬梅.中藥鑒定技術[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5):5-6.
[3]朱纓.《價值工程》.中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2014(1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