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要】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相關報道頻繁出現,這其中有生產、流通等環節違規作業的因素,但同時也有農產品產業鏈主體之間溝通交流不夠,風險被夸大的問題。因此,加強農產品產業鏈相關主體之間的風險交流,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食品質量安全風險交流;社會共治路徑
【中圖分類號】R19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52-02
近年來, 政府在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但消費者的感受卻是問題越來越多, 對政府的信任度也越來越低。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而且目前經濟發展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水平的階段, 社會公眾掌握的食品質量安全科學知識很有限。
一、現狀
目前我國風險交流過程中, 不得不面對風險環境的特殊性, 也就是過程風險和結構性風險并存的復雜性。當今世界是一個風險社會, 我國也不能例外, 食品質量安全當然概莫能外, 同時還因為我國特殊的發展歷程、文化傳統, 又有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獨特困境。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的共性是全球皆在, 我國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的個性化交流實在是個棘手的問題。比如說, 在風險社會的復雜系統中, 系統的相互依存性日益增強, 個別要素越來越難以單獨抽離出來, 換言之, 也就難以分離出單一的原因和責任。也就是說, 找不到一個明確的歸因主體, 每個人都既是原因又是結果, 因此也就沒有原因, 出現了所謂普遍的共謀。這樣就使得風險交流到最后, 只能把問題的出現歸咎于系統和體制, 這樣的風險交流是有效呢, 還是無效呢? 一定程度的合理運用還是有效的, 可以激發出每個系統內的人員, 身在其間, 無可推諉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在風險面前會更加主動地采取自我保護的措施, 并且積極參與改革現有的制度。但也可能適得其反, 也就是誰都覺得和自己無關, 或者覺得喪失希望的無所適從。再比如說, 大家都覺察到, 或者只是不愿意說出來的一種風險, 就是在一些公眾和媒體眼中, 企業、政府和風險交流專家三位一體,結成的聯盟本身在制造食品質量安全的風險, 然后又建立一套所謂風險交流話語, 企圖把自己制造的危險模糊為不可控的風險。 在農產品風險交流中運用新媒體技術,與傳統媒體互為補充,能夠非常快速、便捷地實現相關主體之間的交流互動,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誤解,也有利于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獲取更多的市場機遇。但目前新媒體在我國農產品安全風險交流中的應用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在新媒體環境下,我國一些從事農產品生產和經營的企業也都紛紛建立了網站,開立了微博,但關注度較低,缺乏統一、權威的交流平臺,沒有能夠形成交流效果;第二,在新媒體的應用中,主要借助新媒體進行信息發布,卻忽視與公眾之間的溝通,在交流理念、交流的規劃設計等方面沒有能夠轉變傳統思維,缺乏創新,沒有能夠將新媒體很好地融合到日常的交流管理之中;第三,目前我國農村通信水平不斷提高,電視、廣播、手機以及互聯網等都是農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農民的媒體應用能力和對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相對較弱。作為農產品風險交流的重要參與主體,農民的新媒體應用不足。此外,在風險交流中,沒能合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缺乏合理的規劃和設計。
食品質量安全風險交流與社會共治格局構建路徑
1.培養公眾食品質量安全的科學素養。全民參與風險交流需要一定的科學素養, 法規保障下的食品質量安全教育制度化, 是提高公眾和媒體食品質量安全認知水平的關鍵。當前全民食品安全宣傳周是一種教育, 也是集中進行風險交流的平臺和時間。教育全民理性面對當下還存在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 提高公眾的科學認知水平, 指導公眾科學消費, 棄戾氣多理解, 少埋怨多建設, 不把食品安全作為出氣筒, 一分為二實事求是的積極主人翁態度才是有意義的交流。另外, 建立第三方民間風險交流平臺, 在進一步風險交流能力建設中, 培養一批專業素質高、溝通技巧強的媒體從業人員和意見領袖也是非常必要的。
2.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構建統一的風險交流平臺。明確新媒體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交流中的作用,熟悉新媒體工具的優劣勢以及傳播、推廣和效果評價的方法,把握現代傳媒特別是新媒體的基本特征,提高新媒體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交流中的應用,發揮新媒體的優勢作用。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交流平臺建設,構建具有權威性、統一性的交流平臺 ,提升風險交流效果。農產品產業鏈涉及政府、專家、農戶、企業、媒體等多個參與主體,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交流應在科學客觀、公開透明、及時有效的基礎上,建立多方利益主體參與機制,構建主體之間互動式的交流溝通模式,并建立評價和反饋制度,對交流的效果、交流對象的接受度和行為等進行及時的評估,對交流中的經驗和存在問題進行及時的總結和改進,同時關注傳播渠道的特點及變化,不斷改進交流方式方法,提升風險交流的效果。
3中國食品安全監管由多部門分段管理,有一套貫穿全國質檢系統的風險監測體系,每一個風險信息交流平臺系統都有可能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信息源。只有建立跨部門的風險信息共享平臺,實現風險信息的無縫隙傳遞與交流,才能在最大范圍內有效防控風險,實現實時預警,減少由危害導致的各項損失。發展先進的風險預警預報技術。風險預警預報技術發展的重點是“超前預測”。建議建立全國性有效實時監控監測網絡體系,加強風險預警預報及處理應急反應系統體系建設。針對食品安全風險的危害,選擇合適的風險預測方法,建立合理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是做好食品安全風險有效預警預報的關鍵。
因此,正確認識農產品風險交流的影響,分析目前在進行農產品安全風險交流存在的問題,并將新媒體與日常管理相融合,構建和完善農產品安全風險交流系統,對于促進我國農產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董飛,陳本晶,王艷,等. 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交流的意義及對策研究[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8(2):20 -22.
[2] 王殿華,蘇毅清,鐘凱,等. 風險交流:食品安全風險防范新途徑國外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借鑒[J]. 中國應急管理,2018(7):42 -47.
[3] 馬妍妍. 風險的社會放大框架下風險事件的媒體表征與整合路徑[J]. 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7,17(5):83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