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摘? 要:目的:探討梅毒的傳播風險及感染率,提出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方法:研究調查,收集人口學、梅毒疾病知曉率與高危行為等信息。對檢測樣本進行ELISA法和RPR-TRUST法檢測梅毒陽性率。統計各年度結果,為我區梅毒防控提出針對性的措施。結果:711名高危人經檢測梅毒感染者34例,所占比例為4.78%,其中20~29歲、30~39歲、40歲及以上高危梅毒感染率分別為8.82%(3/34)、32.35%(11/34)、58.82%(20/34),隨著年齡增長,梅毒感染率呈增高的趨勢。結論:疾控中心干預工作,對梅毒陽性進行及時規范的治療,降低FSW人群的梅毒感染率,并減少傳播他人的風險,阻斷二代傳播。
關鍵詞:梅毒;感染率;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74-01
梅毒是一種接觸性的傳染疾病,蒼白螺旋體是其病原體,該病毒可以入侵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系統內,所引發的癥狀也比較多。梅毒診斷分為Ⅰ、Ⅱ、Ⅲ期梅毒,以及隱性梅毒和胎傳梅毒。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直接傳播,部分為間接接觸傳播,經血液哺乳和胎盤也可進行傳播,近年來,我國梅毒病例呈不斷增加的趨勢,梅毒也成為了報告病例數最多的一種性病。早期感染的梅毒傳染性最強,之后隨著病程的延長傳染性也逐漸減弱。高危人群-暗娼人群(FSW)為經性傳播途徑感染梅毒的高危人群[1]。梅毒對人體的傷害極大,但可以治愈,本研究統計分析我區高危人群的梅毒現癥感染率,并提出針對性的防控措施,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取高危人群711人,年齡16~55歲,平均年齡(28.6±1.7)歲;未婚375人,已婚336人;文化程度:文盲18人,小學392人,初中254人,高中或中專35人,大專及以上12人。
1.2方法:采用普查與社區概率抽樣法對我區進行橫斷面調查,采用問卷調查、血樣采集、人口學資料收集、梅毒知識知曉率、高危行為等相關信息,調查人員在經過培訓后,取得對象同意后,根據哨點監測方案的調查問卷開展調查和采集血樣(5ml靜脈血),對血樣進行梅毒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實驗(RPR)和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統計ELISA法與RPR-TRUST檢測的陽性情況。陽性:梅毒特異性與非特異性檢測結果均顯示陽性;陰性:梅毒特異性與非特異性檢測均顯示為陰性,或者特異性檢測顯示陽性、非特異性檢測顯示陰性[2]。
1.3統計分析:對資料數據采用SPSS20.0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對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計數資料的組間對比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調查高危人群711人,有效回收率為100%,檢測血液樣本711份,根據梅毒診斷標準,經ELISA檢測顯示梅毒陽性2014年12例(8.89%),2015年13例(10.92%),2016年13例(10.16%),2017年15例(9.38%),2018年16例(9.47%),共計69例(9.70%);經RPR-TRUST檢測顯示梅毒陽性2014年4例(2.96%),2015年3例(2.52%),2016年9例(7.03%),2017年9例(5.63%),2018年9例(5.33%),共計34例(4.78%)。以RPR-TRUST陽性判定為梅毒感染者,年齡30~55歲,平均年齡為(44.1±1.2)歲;自2014年~2016年梅毒陽性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2016年最高,2017年和2018年有所降低。
2.2 梅毒感染年齡分布:?711名高危經檢測,現癥梅毒感染者34例,所占比例為4.78%,其中20~29歲、30~39歲、40歲及以上高危梅毒感染率分別為8.82%(3/34)、32.35%(11/34)、58.82%(20/34),隨著年齡增長,梅毒感染率呈增高的趨勢,40歲及以上高危梅毒感染率顯著高于20~29歲組、30~39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檢測高危人群的梅毒知曉情況:問卷調查包括8個問題,其中6個答題正確為“知曉”,2014年知曉率71.85%(97/135),2015年知曉率74.79%(89/119),2016年知曉率69.53%(89/128),2017年知曉率81.88%(131/160),2018年知曉率86.39%(146/169),高危人群的梅毒知曉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根據衛生部關于印發的《中國預防與控制梅毒規劃(2010-2020年)》通知,要求2015年高危人群梅毒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90%,到2020年,高危和人群應達到95%,我區FSW人群并未達到國家要求的水平。
3討論
性接觸傳播是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高危人群是性病的主要傳播人群。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年齡增長,梅毒感染率呈增高的趨勢,40歲及以上高危梅毒感染率顯著高于20~29歲組、30~39歲組,這可能與20~39歲高危人群的警惕性、文化程度較高等因素有關,同時年齡較大的高危主要分布在路邊小店和街頭等中低檔場,進而導致梅毒感染率更高。
通過調查檢測高危人群的梅毒知曉情況,結果顯示2014年~2018年我區高危人群的梅毒知曉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71.85%~86.39%,但均未達到《中國預防與控制梅毒規劃(2010-2020年)》通知中的要求(2015年高危人群梅毒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90%可見我區的FSW人群梅毒防治知識宣傳教育有待加強。FSW人群堅持使用安全套對預防梅毒具有顯著的作用,全國調查顯示,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比較低,在60%~70%左右,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梅毒感染者最近1次與客人性行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為88.24%,近1個月堅持使用安全套比例為32.35%,提示我區FSW人群、嫖客人群安全套使用意識必須提高,加強對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和其他性健康知識等的干預力度,增加安全套使用率。同時,要對感染梅毒的患者與性伴侶及時進行規范的治療,切斷傳染源,對易感人群做好保護,阻斷二代傳播風險[3];加強梅毒防治的針對性宣傳教育,并且范圍要廣,深度要加深,最根本在于提高本縣所有人群的梅毒防治知識水平,并將性病、艾滋病等傳染病納入到學校教育中,提高人們的認知度。
參考文獻
[1] 張圣穎,王春玲.高危人群梅毒的感染狀況及其防控途徑[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2):217-218.
[2] 董笑月,龔卉,柏建蕓.天津市高危人群梅毒感染情況及影響因素[J].職業與健康,2018,34(22):57-60,64.
[3] 郭艷,張琬悅,宋麗君,等.云南省2013年高危梅毒感染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7,33(5):771-774.